原先規劃在2020農曆新年前往北京旅遊,不料當年度Covid-19正式爆發,中國旅遊直接亮紅燈,好不容易等到現在,在2025年初台胞證過期前,第一次的中國之旅終於成行!
這是我第一次踏上中國,出發前就知道中國有許多自成一格的規定或作法,包含網路翻牆問題、行動支付方式等,甚至也擔心是否會因為政治問題在旅途中被刁難,去中國反而比去其他國家多了許多行前準備工作。但這一趟的旅行,我很喜歡,我們說著相同語言,使用相同的文字(撇除繁體簡體),但來到當地不論環境、文化卻又如此不同,這種矛盾的衝突感讓我覺得新鮮又驚奇,也因為共享著相同的歷史,在遊覽各歷史遺跡時更能被故事打動,聽著更有共鳴。
除了景點的體驗,這趟旅程所發現的文化差異、人文觀察也讓我充滿新鮮感。
我發現當地人幾乎不曾說「請、謝謝、對不起」
很多人都說中國人很沒禮貌、愛插隊又粗魯,的確,這次去也見識到了中國人的這些「行為」,但我發現,他們會這樣做,應該是因為教育水準不一,就像幼童不知道社會的規矩般自我行事。中國擁有14億人口,三十個以上不同的省分,城鄉差距之大不難想像,必須透過「教育」去塑造人民素質,教育未及之處,大家展現出來的行為就會如此原始吧!腹地之大,人民之多,也考驗著管理者如何訂立統一行為標準與佈達,宣導、內化、落實。
在台灣,我們常以「不好意思」當作發語詞,展現出客氣怕打擾他人的態度。隨手接過任何東西也習慣道謝,但在中國這七天我只聽過一個當地人說謝謝。
就像是搭乘地鐵時,列車門一開,裡面外面的人爭先恐後進出,常常就是大家一起卡在門口。在包含台灣在內的諸多地方,我們總能看見井然有序地排隊隊伍,依循著先下後上的規則相互禮讓,先下後上的規則反而能讓進去更有效率,但中國人不懂這個道理。列車上總會聽到廣播宣導「文明乘車」,他們宣導著搭乘列車使用3C要注意音量,不要播放出來影響他人。有在宣導果然大家都有遵守,如果他們也能開始宣導先下後上,我想這樣推擠的行為也會減少吧?
說到地鐵,北京還有一個跟我們習慣不同的奇觀是,他們會在列車上席地而坐,我們常害怕影響他人,也為使列車可以容納更多人,所以不會坐在地板上。另外他們也會在地鐵站群聚席地而坐,可能外面天氣真得太過炎熱了,地鐵站有空調是比較舒服的空間,但人多就容易多出很多髒亂。
對於當地人的直率感到有趣
當我們在四季民福大啖烤鴨時,固定服務我們這間包廂客人的兩位服務員全程都會跟我們待在同個空間,隨時準備上菜、補水,包廂的空間不大,大約放了四桌四人坐的位置,所以我們可以輕易地聽到服務員的對話。
服務員桌邊點餐後,客人表示不吃香菜請從料理中剔除。服務員點餐後回到前台就直接說「怎麼有人不吃香菜?!這這麼好吃耶」直接討論起來嗓門又大,不怕客人聽不到。
還有服務員來推銷我購買店裏出的鴨賞餅乾等產品,雖是真空包裝但我查了一下發現不能帶回台灣,於是呼喚服務員幫我做退貨,同樣的,服務員回到前台又聊起天「台灣不能帶!」直接再次自體廣播一遍。可以感受到她們都沒有惡意也不是故意,直腸子的性格又有種大俠氣質。
外國遊客很少,本國遊客極多
中國的旅遊市場光是內銷就飽和了吧?不管去哪個景點,總有來自不同省份的遊客,服務中心廣播協尋走失孩童,來自內蒙古、來自甘肅省等等,車上路上總有使用者不同方言的中國人,西方面孔幾乎完全沒有,只有在長城、紫禁城遇過西方遊客。
中國自己獨有的內規讓外國人吃盡了苦頭,連我們是懂中文的遊客,沒有中國手機號碼還是會在許多場合吃癟,且在操作上也一知半解。中國是一個電子化徹底的國家,靠著微信應用程式可以做很多事,行動支付是基本,許多景點、餐廳在微信裡都有自己的小程式,其他還有各種大眾交通工具、外送平台等全面的服務。但許多的程式甚至觀光景點、交通票卡的使用都需靠著中國手機號碼驗證,這叫外國人該如何是好?萬萬沒想到電子化竟也意外變成排外措施。還有許多外國人日常使用的APP,如Google, FB, IG等在中國是完全被屏蔽,我想這也是外國人深感困擾的一個點吧!對他們來說,這裡又是另一個完全陌生的世界。
這趟旅程我們都遇到友善的中國人,有了很美好的在地體驗,語言暢通更能讓旅行深入,有別於之前去的歐美日韓泰國家(其實「美」還沒去過啦!),既熟悉又陌生的感覺創造了很不一樣的旅遊體驗,遊遍古蹟,驗證歷史課本所學,也有種尋根的感覺,更別說對於我這種古裝劇控,北京的老建築們隨便走都像劇中場景,超愛!
旅行日期:2024/7/18~7/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