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閱讀觀點|夜晚還年輕】
◎ 趙又萱 Abby Chao
#書摘
夜晚還年輕。腐敗尚未啟動,來者盡是全新。
⸻
▍夜晚失溫後悄悄長出的第二層人生
夜晚,是白晝與現實失溫後,悄悄長出的一種微妙空間。Abby像一位夜航者,帶著九篇散文與七篇短篇小說,緩緩點亮屬於夜色的祕密花園。
這些故事裡沒有道貌岸然的規則,沒有口是心非的道德,沒有白天世界的正解,也沒有任何人給你地圖。只有在夢與醒之間,一次次自我試探,一次次輕輕碰觸傷口,然後學著在裂縫中尋找微光。
⸻
▍ 張愛玲活在現代的夜

她的文字,洗鍊又赤裸,精確的景物描寫與恰到好處壓在激痛點的爽快比喻,Abby讓我聯想到張愛玲活在現代的夜,是否也會在城市廢墟中拾起的一片片碎玻璃,文字中帶著冷冽的光。Abby從午夜的地下派對,到清晨無人的機場;從童年記憶的斷裂,到虛擬宇宙的交錯,用近乎溫柔的暴力,一層層剝開現實與夢境的邊界。
我想,這些派對不是為了逃避現實,而是為了讓身體重新記起它與世界的節奏連結。

⸻
▍將生活拼湊成一顆迪斯可球

若生活是一片片碎玻璃,那麼Abby用文字把這些玻璃收集拼湊成一顆迪斯可球,在夜裡反射眾人的苦痛,成為閃閃亮光。
這本書,並不僅是關於夜晚的浪漫想像。它更像是一場靜默的抵抗——對日常麻木的抵抗,對自我放逐的抵抗。Abby描寫的不只是那些短暫的狂歡與迷失,而是夜裡每一次,當所有燈光熄滅,我們不得不直面自身裂痕時,那種帶著痛感卻又鮮活的存在。讀著讀著,會感覺自己像走入一片濃霧森林。每個故事都是一條岔路,每一次迷路與回頭,都是在夜色深處,重新摸索出自己的形狀。
⸻
▍ 迷路,也是一種方向

而在迷路的過程裡,我們也不得不重新審視那些我們以為的叛逆,是否只是另一種服從。
「突然就醒悟了,所有容易辨識的離經叛道,其實都只不過是一種變形的從眾。當你還渴望著被看見、被理解、被喜歡、被歸類,那企圖表現不屑不羈的態度便就地瓦解——到底還是巴巴渴求著旁人的情感施捨,到底還是便宜行事地借用了早已存在的符碼系統。」
那份迷途感,不是絕望,而是一種尚未完成的自由——痛,且快;傷,且美。
⸻
▍文字是身體與心的修煉場

我特別喜歡書中隱隱蘊含的自我修復感,無論是無法選擇的家庭暴力、遠距離戀愛轉換成開放式關係的無力感,以及無所不在的被各種人強加的性騷擾及試探。Abby陳述完並不只是停留在原處舔舐傷口,而是用文字將痛苦昇華,是多麽不容易才能從暗處走向光,熬過漫長的黑夜,迎接又一個清晨。
書中寫:「當我躺在診療床上,治療師友人逐一壓住我身上某一個痛點,他要我感受疼痛是否慢慢釋放。我說,沒有一開始那麼痛了。他說,很好,這是妳自己的功勞。」
當我們從這些看似放蕩的夜中得到某種救贖時,她說的這句:很好,這是妳自己的功勞。我覺得被深深安慰了,原來我在這人生的修煉場也不是徒勞無功,我懂我自己存在的價值,Abby也懂。
⸻
▍這本書推薦給這樣的你
如果你,內心細膩又敏感,卻不知道該把那些多餘的感覺安放在哪裡。
如果你,總在深夜裡一遍又一遍對自己低聲說話。
- 【給總是在白天裡裝作堅強的人】
「如果你也在白天演得太好,不妨留一點夜晚給自己,讓不被定義的靈魂偷偷呼吸。」
- 【給正在迷惘找方向的年輕人】
「不是每一條路都要抵達光明,有些迷路,是為了在暗夜裡學會認得自己的影子。」
- 【給無法安睡、對世界有隱隱叛逆感的人】
「當現實令人窒息,請記得:夜晚還年輕,你還可以選擇做夢。」
- 【給內心細膩敏感、卻無處安放的人】
「這本書不是解答,而是一座可以藏身的夜晚小屋,讓所有過於柔軟的心臟,得以喘息一晚。」
- 【給喜歡在文學中尋找微光的旅人】
「走進這些故事,不是為了離開現實,而是為了在每一段夜色中,悄悄練習活得更真實。」
不必急著抵達,慢慢地,夜晚會教你找到屬於自己的節奏。選擇相信自己微小卻堅定的渴望。
⸻
▍後記:夜晚還年輕,而我們也還年輕

正如書名所暗示:The Night is Still Young。
在這個世界還未定型之前,在心裡的某個角落還能冒險之前,夜晚是留給我們最後的練習場。
是的,夜晚還年輕。
而我們,也還有無數次,跌倒、尋找、燃燒、再愛一次的機會。
請記得那個最初的自己,還在等你。
在夜晚,在故事之中,在微光的盡頭。
在這些夜晚裡,我們跌倒,尋找,燃燒,然後,一次又一次重新愛上自己。
⸻
▍你也曾在夜裡重新認識自己嗎?

如果這篇文字在你心裡某處泛起了漣漪,請留言告訴我
你最深刻的一次夜晚,是什麼樣子?
你在哪一段迷路中,意外找到過微光?
或者,你還在等那道光來臨嗎?
歡迎分享這篇貼文給那個你覺得也需要一點夜晚庇護的人。
因為我們都知道,有些傷口,不必見光,也能自己慢慢癒合。夜晚還年輕,我們還有很多故事可以說。
◍ 作者|趙又萱 Abby Chao
◍ 出版|有鹿文化
◍ 閱讀配樂|《Road》Lane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