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甘願綻放》
✍🏼作者:許菁芳語言:繁體中文
📚出版社:皇冠
出版日期:2020/06/01
📖書籍簡介(摘錄自書背封面):
夏‧練習接納
接納自己真實的面貌,每一個懦弱的陰暗的歪斜的都是自己。
接納身體真實的形狀,在呼吸吐納間整理情緒,安然著裝。
秋‧練習斷絕
斷絕囤積,清理不合時宜的身外物,重新經營宅居的質地。
斷絕無感,到山裡散步喝茶,釋放所有心思,每天都活出自己的最好版本。
冬‧練習安放
安放比較,放掉對大街大路的幻夢,在小店人家過有意思的日子。
安放困境,容許有片刻懶惰安逸,默默修復世道艱難。
春‧練習甘願
甘願等待,靜聽雨落,等待雨停,見證花開。
甘願貢獻,凡事在春天裡都是新的,自己也成為一個新的人。

📝閱讀記錄:
我在圖書館找書的時候,發現這本散文的,在IG上搜尋後,就借回家了。看完直呼精彩,作者許菁芳的第一本書是《臺北女生》,下回就去圖書館預約。
光是看第一部:夏「豐盛自如,是一種功夫」,我就摘錄了不少書摘文句。
「失戀有益身心健康」篇:提到練習瑜珈後的感受,層次豐富,形容立體:「原來我有這麼多情緒,原來身體幫助我收納了這麼多還沒有過去的過去。記憶存放在身體不同的位置——有些細微的感受總在某些特定動作時升起——以一種和緩、清晰但不強勢的姿態浮起。我知道那是身體在提醒我,那一刻還沒有過,有一部分的你還在那裡;但妳已經不在那裡,妳可以在這裡。」,這是一種哲學般的體悟吧,身體透過瑜珈的運動,清晰地傳遞訊息給心靈:你在這裡,在身體裡,被支持圍繞著。
「我輩女子學做菜」篇:「做菜是一種自我照護。為了填補空虛而吃喝,餵養的都是灌不飽的無底洞;為了逃避責任而出走,華夏玉食也都只是獄中放風。真正的自由豐足始終都在人心裡。從一頓簡單的飯菜開始,心思純正地照顧自己。仔細探問自己的喜好,為自己付出時間精力,不委屈也不犧牲。」,作者也會外食,也提到內外交雜的飲食習慣,是很有意思的事,培養多元的飲食習慣,也讓我們有更多選擇飲食的機會。這篇文章稍微介紹到我們臺灣島國的飲食,主要還是以作者個人體會的做菜哲學為主,很是有趣。
「女人的六個關鍵詞」是評《小婦人》這本小說,我個人覺得很精彩,把《小婦人》這部經典小說拆解分析,讀來感觸良多。摘錄文句如下:「家人之間的修煉都是為了幫助彼此成長啊:妹妹有所創造,不再向姊姊索求,而姊姊學習接納與祝福,接納妹妹擁有自己所沒有的美好——每個人都擁有各自的美好,看見自己有的,也就能欣賞他人所有的。」、「不快樂的母親心裡若有犧牲委屈,孩子一定知道。快樂終究是一項人自己的責任,母親天天開心,孩子無處學悲學苦,自然也平安快樂。」,這句話我深有感觸,《小婦人》裡的馬區太太,活得快樂滿足,於是她的女兒們也從她身上獲得信任與肯定,母親能夠懂得珍惜照顧自己,自然給孩子的愛就是充滿包容與支持。
「富有的意義相當多元。其意義尤其不在於戶頭存款多寡,而在於可供支配的物質如何豐盈,以及如何能感受、享受物質生活帶來的喜悅。」、「凡是人,在愛情裡沒有不想控制的——控制是缺乏信任的症狀,而愛情正是鑄造人們信任的修煉場。」,《小婦人》的故事敘述能夠成為經典流傳,如同許菁芳的描述,是因為寫實的劇情與背後傳遞的,值得深思的內容,這引起我想再次閱讀這部經典小說了。
接下來還有「夏天的食衣住行」,生動的描述了對於夏天的水果、穿衣風格、住處的心情以及夏天的小旅行。我偏愛這種簡單俐落介紹生活感受的文,有種生活裡的煙火氣息,接下來的第二部:秋「每天都活著 我的最好版本」、第三部:冬「ㄧ季又ㄧ季,安住在自己的身體裡」,第四部:春「花開有時,有時花開」,都是這樣的文,我讀起來頗有滋味,也很順暢的閱讀。摘錄的文句依然很多,就記在小本子裡了。

散文是作者的生活集錦,我自幼就從讀散文開始,林海音的《城南舊事》、愛亞的《喜歡》、琦君的《桂花雨》,全都是我的愛,現在再讀也依然會有新的感觸。《甘願綻放》讓我認識了許菁芳,《比霧更深的地方》讓我發現了張惠菁,散文的魅力如同作者的人生經歷,一代一代見證了我們成長的歷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