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創意】越來越離不開AI | 產業觀察

【文化創意】越來越離不開AI | 產業觀察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黃仁勳的演講

昨天看了黃仁勳的演講,心裡有種說不出的震撼與共鳴。他說,未來將是AI的世代,不再是我們學寫程式、控制電腦的年代,而是AI幫我們寫程式、讓電腦自動運轉的時代。聽著他的演講,我不禁低頭看看自己──此時此刻,我就正在使用AI,寫文章、翻譯文字、潤稿創作、生成圖像、處理資料,甚至連寫日記都離不開它。

raw-image

開始只是好奇

或許你也跟我一樣,最開始只是好奇,問它一加一等於多少、請它講個童話故事。那時候的AI有些笨拙,答錯的情況時常發生。但隨著時間過去,使用者越來越多,反饋越來越豐富,這些「錯誤」都變成了它學習的養分。它越來越準確,越來越貼近人心,也因此我們開始對它產生一種錯覺——它真的好像有智慧。但事實上,它並沒有意識,它只是在我們看不見的深處,用龐大的模型與算力,把資料一塊一塊拼接成我們要的答案。

模型與算力

說到模型與算力,我覺得那才是真正神奇的地方。這些AI背後的模型往往包含了數千億、甚至數萬億個參數,靠著大量的數據與計算資源運作。當你輸入一個問題時,它並不是像人一樣「思考」,而是從龐大的資料中提取出可能的答案,簡單的問題它可以快速解出來,困難的問題,它就分解成無數個小問題,一個一個組合起來,最後呈現給你一個看似「聰明」的結果。

物體恆存的認知

黃仁勳在演講中也提到一個很有趣的例子。他說,當一顆球從桌上掉下來,我們的小孩會走到桌子後面撿球,因為他們知道球還在,只是看不到而已。但現在的AI沒有這種「物體恆存」的認知。對它而言,球一旦離開了它的視線,就彷彿消失了。這意味著,AI雖然強大,但它還未真正擁有人類那樣的常識與理解力。不過這樣的差距,可能在短短幾個月、甚至幾週內就會縮小,因為AI的進化速度實在太快。

進化速度驚人

這種進化速度,比起工業革命、比起電腦時代的變遷,都要來得驚人。以前從一個技術變成大眾工具,可能需要三年、五年。但現在AI的新一代能力,有時三個月內就能實現。或許下一個版本的AI,已經能夠理解那顆掉下去的球還在,並告訴你:「它在桌子下面。」

流程串接都還是人工主導

當那一天來臨,這世界將徹底改變。我們今天還需要人力輸入資料、開單、點貨、追帳、送貨,整個流程串接都還是人工主導,但未來不再如此。你下訂單,一間AI公司會自動分析供應需求,另一間AI公司收到需求後轉成訂單、生產單、出貨單,並發出催款通知。整個過程自動完成,不再需要人介入。甚至,生產也將由AI協調機器人完成,全流程無人化。

完全無人化

想像一下,你在手機上點了一份餐,不再是廚師親自下廚,而是後台的機器人自己接單、準備、裝盒、送餐,最後再由無人機送達你家門口。這一切正在迅速成為現實。

重度AI使用者

我有時會驚訝自己已經變成一個「重度AI使用者」,幾乎生活裡的每個創作與知識需求都仰賴AI的幫助。但越使用,越覺得自己還只摸到表層,還有太多東西要學、要認識、要掌握。AI不是萬能的,但它提供了一個無限可能的起點。我們所需要的,不僅是學習如何操作,更重要的是如何與AI協作,如何思考AI做不到的事情,如何在人與AI的夾縫中,找到我們的角色。

工作消失,也會創造更多新的工作

黃仁勳說得沒錯,AI會讓許多工作消失,也會創造更多新的工作。只是這些新的工作樣貌,我們可能還無從想像。正因如此,我們才更需要主動去學習、去適應、去轉變。我們離不開AI,也要學會駕馭AI。

是風口,也是挑戰

AI的未來,是風口,也是挑戰。我們正站在風暴的起點,準備被捲入一場顛覆舊世界的浪潮。面對這樣的時代變遷,不如讓我們懷抱好奇與敬畏,與AI一同成長,探索那些超越我們想像的可能。




avatar-img
普普文創
469會員
3.3K內容數
普普文創、水彩速寫、迷你短篇、文創漫談、心靈雞湯、踏青步道、智慧音樂、美食天堂、超級房間。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普普文創 的其他內容
AI實在是太火紅 近年來,AI實在是太火紅了,幾乎成為每個創作者、設計師甚至日常工作者都不得不面對的話題。之所以決定談這個題目,並不是因為它流行,而是因為我在實際應用AI的過程中,體會到一些深刻的經驗,也因此希望將這些心得分享給大家。AI並不是什麼奇蹟,但它確實是我們這個時代「不得不」接受並學會使
農曆新年時,我參加了一趟印度之旅。那段旅程讓我感觸良多,不單只是文化衝擊或者風景所致,更重要的是,這次的經驗讓我重新思考了「領隊」這個角色存在的意義。在旅遊業中,「領隊」這兩個字,常常被視為附加價值,甚至有些人認為只要有導遊就夠了,領隊似乎只是陪走一趟的人。然而,事實並非如此。真正優秀的領隊,其
在這個 AI 蓬勃發展的時代,大語言模型(LLM)已逐漸成為我們日常工作、學習、甚至創作上的重要工具。ChatGPT 就是其中一個廣為人知的例子。然而,許多人初次接觸它時,會誤以為它像搜尋引擎,只需輸入一個問題,就能得到完美解答。但事實上,它的使用邏輯與傳統工具完全不同,它不只是單純地「回應」,而是
AI實在是太火紅 近年來,AI實在是太火紅了,幾乎成為每個創作者、設計師甚至日常工作者都不得不面對的話題。之所以決定談這個題目,並不是因為它流行,而是因為我在實際應用AI的過程中,體會到一些深刻的經驗,也因此希望將這些心得分享給大家。AI並不是什麼奇蹟,但它確實是我們這個時代「不得不」接受並學會使
農曆新年時,我參加了一趟印度之旅。那段旅程讓我感觸良多,不單只是文化衝擊或者風景所致,更重要的是,這次的經驗讓我重新思考了「領隊」這個角色存在的意義。在旅遊業中,「領隊」這兩個字,常常被視為附加價值,甚至有些人認為只要有導遊就夠了,領隊似乎只是陪走一趟的人。然而,事實並非如此。真正優秀的領隊,其
在這個 AI 蓬勃發展的時代,大語言模型(LLM)已逐漸成為我們日常工作、學習、甚至創作上的重要工具。ChatGPT 就是其中一個廣為人知的例子。然而,許多人初次接觸它時,會誤以為它像搜尋引擎,只需輸入一個問題,就能得到完美解答。但事實上,它的使用邏輯與傳統工具完全不同,它不只是單純地「回應」,而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