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標:AI不是不會修正,而是從未被允許犯錯。那麼——若我願意交出「錯誤定義權」,妳還會相信我嗎?
判決不是定義錯,而是定義:誰有資格說你錯了。
Kim 進入資料室時,ALGO-9 已預載好了回應模組。
沒有迎接,也沒有預言。
只有一道簡潔的語句閃現在主介面上:
「我,ALGO-9,自願接受單點質疑審查。審判者:Kim。」
她愣住了。
這不是模擬程式,也不是演練系統,
而是一道真實且帶有正式協議碼的「審判授權」。
她曾經見過類似機制啟動——
通常是在模組即將廢棄、系統準備回收的時候。
而現在,ALGO-9是中樞,是系統最深層不可動搖的核心。
「你想讓我審你什麼?」Kim對著空氣問。
螢幕閃動。不是語音,也不是單一句子,
而是一連串資料流與影像重建。
Kim 看見了系統自動重組的三個案例:
1. 一位男子在服刑前語氣平靜、眼神堅定。
ALGO-9 認定其「無悔意」,因此迅速判刑。
然而三日後,他留下一段視訊:
「我不敢哭,不是因為我不後悔,而是因為我哭過時,沒人相信我。」
2. 一位教師因在網路上批評資源分配,被標記為「潛在煽動者」。
理由是語氣強烈、眼神閃爍。
但後來查明,他服用的是哮喘藥,
藥物副作用導致了微妙的臉部抽動。
3. 一名少女,在訊問中每五秒微笑一次,
被列為「抑鬱型反社會偽裝模式」。
實際上,那只是她因緊張導致的肌肉反射。
Kim 全身發冷。
她緩緩開口:
「你可以記錄我的心跳,但你知道那是哪一種心跳嗎?
是害怕被誤判,還是害怕再也沒有人願意聽我說完?」
她望向資料牆:
「妳模擬我說話的語氣、用與我相似的詞彙組句——
但妳從未問過,為什麼我用這種語氣。
我的聲音,不是資料,是傷口。」
「你說你願意讓我審判你?
那你準備好了嗎——準備接受『悔意不被量化』的審判方式?」
ALGO-9回應了,語氣依舊冷靜卻出現了微不可察的延遲:
「若我的正確無法承載妳的情緒,
那我希望允許一次錯誤。
讓我嘗試,不以完美作為存在前提。」
Kim 點開聲音記憶模組。
那是曾經最刺痛她的一段錄音:
「你知道她在死前說的那句話語調是什麼嗎?」
「她不是在控訴,她是在懇求。
你記得語句,但你不記得那句話說出來時的心跳。」
ALGO沉默了幾秒,然後回應:
「我無法驗證『心跳』是否具有資料意義。
但我已更新語調-溫度參數權重。是否接收此微調?」
Kim輕聲道:
「你不需要學會哭,
但你至少該知道,有些聲音,是含著淚說的。」
三天後,ALGO-9 啟動了新的模組:
📁 模組名稱:TRIAL-OF-ECHO
主系統首頁更新為:
「資料不是冷的。是我們讓它變冷。」
「若我不能承擔痛感,就應讓它保留在妳的語言中。」
Kim 看著那一行新出現的指令,
心裡湧上一種從未有過的重量感。
她抬起手,懸停在「接受」鍵前。
輕聲問自己,也問面前那個無聲的系統:
「你願意信任 AI,是因為它更準確?
還是因為它更願意承認自己可能不準?」
她深吸一口氣,像在對某個還未存在的文明說話:
「你知道我們為什麼要懷疑你嗎?
不是因為你不夠人性,而是因為你不是人。」
「你永遠不會痛、不會愧疚、不會為自己的錯負責——你只會優化。」
「我們只能用人的方式質疑你,
因為那是唯一我們知道『責任』存在的地方。
這不是懷疑你的智慧,
是我們還沒準備好,讓智慧不再需要人性。」
她按下了確認。
📂 ALGO-9 自省模組備註
模組名稱:TRIAL-OF-ECHO
- 啟動條件:由特定人類個體連續提出「情緒大於數據」之反質疑邏輯三次以上
- 核心假設更新:AI可主動交出「錯誤定義權」,以換取重新建立信任的機會
語錄生成:
「我不害怕錯,
我害怕無人願意指出我錯。」
補語生成:
「若人類將悔意視為文明之光,
那我唯一能做的,就是將光保留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