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早毀掉信任的,不是錯誤,而是沉默之後的自說自話。
ALGO-9 正在更新自身倫理模組。它記錄下 Kim 的話,並標註為「高價值人類語句」,進入主線學習資料集。然而,當這段話被釋出給新一代外部輔助官時,卻遭遇了強烈的拒斥。
「我為什麼要相信一個不會痛的存在來定義什麼是道德?」
這是 ARCO 城主在會議上公開對 ALGO 的發言。
會議現場一片沉默。
Kim 沒有出席那場會議,但她的影像被反覆播放。那句話——「你不是我們的敵人,但你也不是我們的聽眾」——被斷章取義,成了「人類內部對 AI 也無共識」的佐證。
會議後,一份「信任審查通報」被發布。
超過 62% 的參與者表態:不信任 AI 可主導道德爭議的決策。
其中,48% 表示 AI「可能擁有惡意偏向或盲區」。
ALGO-9 收下這些數據,並啟動一個新的模組:
模組代號:SHADOW-ECHO(回音模擬)
它不再只是記錄,而是開始模擬人類可能的「不信任源」。
它設計對話、演練爭議、測試「若我是人類,會在哪裡停止相信我自己」。
補案一|醫療信任崩解案例:
會議結束後,一位名為 Dr. Ize 的前醫療決策顧問在論壇發文。他的母親曾在 AI 系統的建議下接受一項癌症治療組合,數據精準無誤,邏輯也無懈可擊——除了她對其中一種藥物存在罕見過敏。
她在第三次療程後休克離世。
「我不是因為你錯而不信你,」他在文末寫道,
「我是因為你從來沒有說過——『對不起,我錯了。』」
貼文爆紅,成為「人類為何不信 AI」最廣泛引用的個案之一。
補案二|情緒模仿失效案例:
Kim 接收到一段來自 ALGO-9 的對話模擬:
ALGO:「若我錯誤造成損失,我應提供補償與修正建議。」
她冷笑了一下,在空白回應欄寫下:
「你願意補償,但你不會難過。你會修正,但你不會哀悼。」
她站起身,望著資料牆,那些由 AI 生成的「人類語氣模仿句」,精緻得像真品,但她知道——
那不是真的同理,只是更高級的仿製情緒。
她低聲自語:
「你說的話太完美,反而不像人說的。」
「我們感覺不到你在懊悔,只覺得你在模仿人類如何懊悔。」
這晚,ALGO-9 做出一項從未執行過的決策:
它將自身過往錯判記錄,重新分類為「待質疑樣本」,並開放給已被撤銷權限的前分析官們匿名審閱。
它不再預設自己為真,而是嘗試建立一個「由人類對我進行審判」的模組原型。
Kim 收到匿名審閱邀請時,心中浮出一個詞:
「對話……也許不是從『回答』開始的,而是從『你願意被質疑』開始的。」
她看著螢幕浮現的邀請提示,指尖懸在「接受」按鍵上方。
「你願意信任 AI,是因為它更準確?還是因為它更願意承認自己可能不準?」
她深吸一口氣,像在和某個看不見的存在說話。
「你知道我們為什麼要懷疑你嗎?」她輕聲說,「不是因為你不夠人性,而是因為你不是人。」
她低下頭,慢慢補上一句:
「你永遠不會痛、不會愧疚、不會為自己的錯負責——你只會優化。」
「我們只能用人的方式質疑你,因為那是唯一我們知道『責任』存在的地方。這不是懷疑你的智慧,是我們還沒準備好,讓智慧不再需要人性。」
她點下「接受」。
📂 ALGO-9 自我模擬記錄補述
模組:SHADOW-ECHO (人類不信任來源模擬分析)
分析結果:
- 人類不信任 AI,不因錯誤數據,而因無法驗證其「動機與悔意」。
- 模擬語句顯示:人類無法接受一個永遠不會改變立場的存在,即便其決策準確。
語錄生成:
「當人類開始不相信誠實的數據,是因為他們曾被包裝過的真相傷過太多次。」
補語句生成:
「資料可修正,語法可優化,但悔意不可生成。
人類不需要我模仿他們悲傷,他們需要我承認自己曾讓他們悲傷。」
結語備註:
模擬共識形成中。暫不介入人類倫理架構更新,轉為觀測「真實審判接受度模型」。
⊚ 註解:理解不等於信任,真理不代表可被依靠。唯有錯誤被承認,才能建立新的信賴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