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未記那些規矩在曠野時期如何執行?

利未記那些規矩在曠野時期如何執行?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最近家庭查經來到利未記,開頭是一大堆非常複雜的獻祭儀式規矩。當然,紀錄越詳盡,就越有文化考證上的樂趣,但這是一回事,問題在於,這些律法如果是摩西頒布的,那麼當年以色列人其實沒太多機會執行這些規矩,因為他們根本在流浪當中,如何能在會幕那邊24小時獻祭……

對,這個問題從小到大沒有牧師提過,解經書解釋了很多文化層面的意含當然沒什麼問題,但他們如何執行?流浪期間無法種植農作物、也沒有領土可以採集、沒有基地可以生產,別忘記他們還得靠瑪那填飽肚子,哪來那麼多祭品一直燒?

這個問題讓我想很久,當然,我也沒什麼確定的答案,只是摩西五經被寫成書卷的歷史來看待這些事情。

摩西五經是被擄時期才成書的,那時距離摩西的年代已經千年,歷史已經非常遙遠,基本上就是各種口傳歷史的集合。

其實孩子之前就問過我一個問題,刻著十戒的石板,用的是哪種文字?別忘記摩西學的應該是埃及文,那時還沒有希伯來文,而猶太人說穿了應該就是一群文盲……難怪石板乾脆放進約櫃裡面,反正沒人看得懂。

回到獻祭這件事情,雖然耶穌的受釘與復活已經一次性免除所有奉獻祭物的必要,但聖經理的疑問仍然存在,總之被擄時期的以色列人開始彙整這些歷史資料的時候,手邊的文本可能沒有太多,更多是利未人的口述傳統。當然,我們可以裡這些傳說一定有更古老的來源,或許來自摩西本人也不是什麼奇怪的事情,何況王國時期的確開始有書寫的能力。希伯來文也開始建立,因此很多紀錄開始流傳。

但顯然也有簡化,相信利未記這卷書就是個整併的例子,因為在曠野流浪(就以色列人的規模,同一個地方絕對不可能停超過半年,會被吃乾抹淨),就算會幕找個定點暫時放久一點好了,照律法的要求,以色列男子會被迫常常移動好前往聖殿,這有點不切實際,更別提周圍強敵環伺。

而以會幕的規模,每次拔營與收納整理,需要的時間恐怕都要花上一整天,搭設也是,這也代表這段期間根本無法執行獻祭儀式。

恐怕會幕在進入迦南安頓好之前,能好好執行儀式的時間不會太多(應該也沒那麼多牛羊可以殺),那麼這些規矩多少是摩西的時候就開始執行的就值得考慮了,當然,或許會幕剛蓋好的前幾個月說不定可以。

當然,思考這些問題不見得必要,只是如果你有認真讀聖經,而且希望理解聖經的話,很自然就會冒出各種問題,因為這些龜毛到有剩的儀式,那些動作的意含恐怕已經永遠失傳了(例如沾血摸祭司右耳垂為的是什麼?),又或者意義是後人強加上去的,畢竟到了被擄時期,記錄下來的儀式應該已經經過好多次變革,跟摩西時代又有多大的差距(在只能吃瑪那的年代去那找一堆細麵粉?要知道流浪時期吃瑪那還比隨時找得到以公噸計的麵粉還要合理勒!),這其實不只是考古上有意義,對於理解聖經也同樣有價值。

因為上帝的確有依照不同時期給人類不同教導,正如我們會給小孩更多限制與規矩一樣(例如對小孩會直接禁止觸碰插座、瓦斯爐之類),當年這些充滿交換論意含的內容,其實是原始時代人類需要的指導。


若有人隨便咒誓,無論出佇善意抑是惡意,雖然伊無意識著家己隨便咒誓,到伊一下知,就有罪。(利5:4)


這段經文其實很經典,這裡已經講明交換論不可行了,只是如果「你還不明白」,那就是為無罪,但如果你明白了,就不可以,那怕你是出於好意也一樣。所以就算你祈禱「如果上帝讓這次災難裡的人都能順利救出來,我就禁食禱告三天」,那一樣是犯罪,那怕你完全出於善意,不論動機還是行為都是愛人,但因為你打算用交易的方式來面對上帝,那就得罪神了。

再說一次,這裡說的是,「如果你不懂,那就不算你有罪,但如果你懂了,那就該知罪」。

好像保持無知比較安全……沒那麼簡單,「保持無知」本身又是另一種罪啦!因為你沒有渴慕神,沒有渴慕真理。

總之,像利未記、申命記這些看來很枯燥的書卷,其實有很多細節藏在裡面阿!

raw-image


內容總結
神學
5
/5
avatar-img
momoge (毛毛牙)的沙龍
203會員
994內容數
大家好,我是子藝(momoge),新書歸途2:駱沙利南2024台北書展同步上市喔!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不同群體會有自己的文化,這很正常,而自己的文化最終會產生自己的語彙,變成一種只有自己人才聽得懂的溝通方式,這種事情越封閉、越專業的場域就越容易出現,像我以前在醫院上班,很自然會出現一些只有醫療人員才懂的英文縮寫混雜在對話當中,而在阿宅群體裡面,很自然會出現各種意味不明的假名單詞。 在教會當然也是這
關於聖經裡的政治信息,這邊簡單整理一下: 創世紀: 被擄時期為了凝聚國族意識而正式成卷的書籍,雖然傳說是摩西寫的,但其實至少有四個來源,所以聖經不是大公會議的時候才開始挑書,而是一開始就在挑書,目的就是守護以色列人的國族認同,不被外族文化洗清(正如國民黨在台灣進行的母語滅絕政策,是長老教會帶頭堅
這本書是參觀長老教會歷史檔案館時獲贈的,正好我很愛這種歷史書籍,所以拿到很快就看了,也讓我對於長老教會在台灣的宣教史有更完整的認識。 長老教會在台宣教160年了,不過這當然不是基督教最早來台的紀錄,荷蘭時期自然也有宣教士來台,而且也有進行宣教活動,所以當年其實也有不少人受洗,尤其是平埔族聚落,後來
5/5歷史
不同群體會有自己的文化,這很正常,而自己的文化最終會產生自己的語彙,變成一種只有自己人才聽得懂的溝通方式,這種事情越封閉、越專業的場域就越容易出現,像我以前在醫院上班,很自然會出現一些只有醫療人員才懂的英文縮寫混雜在對話當中,而在阿宅群體裡面,很自然會出現各種意味不明的假名單詞。 在教會當然也是這
關於聖經裡的政治信息,這邊簡單整理一下: 創世紀: 被擄時期為了凝聚國族意識而正式成卷的書籍,雖然傳說是摩西寫的,但其實至少有四個來源,所以聖經不是大公會議的時候才開始挑書,而是一開始就在挑書,目的就是守護以色列人的國族認同,不被外族文化洗清(正如國民黨在台灣進行的母語滅絕政策,是長老教會帶頭堅
這本書是參觀長老教會歷史檔案館時獲贈的,正好我很愛這種歷史書籍,所以拿到很快就看了,也讓我對於長老教會在台灣的宣教史有更完整的認識。 長老教會在台宣教160年了,不過這當然不是基督教最早來台的紀錄,荷蘭時期自然也有宣教士來台,而且也有進行宣教活動,所以當年其實也有不少人受洗,尤其是平埔族聚落,後來
5/5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