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效?效果?看看被刻意神秘主義化的普通詞彙

果效?效果?看看被刻意神秘主義化的普通詞彙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不同群體會有自己的文化,這很正常,而自己的文化最終會產生自己的語彙,變成一種只有自己人才聽得懂的溝通方式,這種事情越封閉、越專業的場域就越容易出現,像我以前在醫院上班,很自然會出現一些只有醫療人員才懂的英文縮寫混雜在對話當中,而在阿宅群體裡面,很自然會出現各種意味不明的假名單詞。

在教會當然也是這樣。

或者說宗教團體特別會這樣,差別在於你會不會進入「全天候模式」,例如我就遇過有人不管在哪種場合的對話,都稱人家是菩薩(不知道那些瘋身份政治的代名詞狂熱者會不會抓狂)。

教會有個狀況是這樣的,因為用的聖經版本,最普遍的是「一百多年前西洋傳教士在清國翻譯」的和合本,對,注意幾個關鍵,首先是一百多年前的古文,還是西洋傳教士翻譯的,再來受眾是清國人。

這代表著「很現代脫節很大」的語句構成,偏偏是目前台灣最多教會使用的版本。

這是華語教會的狀況,但台語教會其實也有類似問題,因為目前大量使用的白話字聖經,同樣歷史超過百年,是巴克里牧師翻譯的,使用的腔調則是廈門腔,不過受眾一開始就是台灣人。

所以會出現很多古老語彙如今根本沒在流通,但教會裡還是用得很高興的狀況。

當然,如果只是新舊語彙的問題倒也還好,反倒是教會在幫忙延續這些古老語彙的存在,可以更豐富當代文化(不是說古代比較有文化,而是讓當代更加豐富多元)。

像「幫助」的台語發音,教會就跟外面常用的不一樣,但實際上是兩種發音都成立,不過如果你聽到了,就會知道這個人可能是長老教會出來的。

又或者像「得著」,華語教會很愛說,一般人說的是「得到」,但「得著」用台語念你就會發現那完全就只是「常用台語詞彙」而已,但用華語說「得著」,一聽就知道可能是基督徒。

所以如果大家故意用台語華語交錯念「得著幫助」裡兩個詞彙會很有趣。

但有些詞彙就沒那麼單純了,我要說的是「果效」。

「果效」是什麼意思?其實就是「效果」。

很多詞彙,台語跟華語的確會有字序倒換的狀況,像「風颱」跟「颱風」就經典例子,「紹介」跟「介紹」也是一例(但現在人就算說台語也很少會用「紹介」了,聽到就會知道這是很道地的用法)。

但果效不是,這個詞彙在和合本聖經裡只出現四次(其他版本根本沒這種翻譯方式),我們看一下和合本這四個段落:


  • 箴 4:23 你要保守你心、勝過保守一切因爲一生的果效、是由心發出。(原文直譯是:你要切切保守你心,因為生命之泉從它而出。「果效」是很奇怪的翻譯)
  • 箴 11:18 惡人經營、得虛浮的工價.撒義種的、得實在的果效。(原文:שֶׂכֶר,報酬、薪資的意思)
  • 傳 4:9 兩個人總比一個人好、因爲二人勞碌同得美好的果效。(原文:שָׂכָר,報酬、薪資的意思)
  • 賽 27:9 所以雅各的罪孽得赦免、他的罪過得除掉的果效、全在乎此.就是他呌祭壇的石頭、變爲打碎的灰石、以致木偶和日像、不再立起。(原文:פְּרִי,果實的意思) 


四個段落裡面,第一段翻得不知所云,後面三段其實可以全都翻成效果。

換句話說,原文有三個詞彙在和合本翻譯成果效,通常在翻譯上這是很糟糕的翻譯方式,你不但發明新的詞彙,更慘的是居然意義不同……

不過更爆笑的一點在於,某些教會超愛用這個詞彙,簡直愛到走火入魔。

他們完全用果效來取代效果,但有趣的是和合本裡面完全沒有「效果」這個詞。

簡單說,「效果」這個詞彙在一百多年前清國時期還沒有出現(說不定是和製漢語)……好吧!就當我們體諒當年沒有效果這個詞,所以他們用了果效,但還是請注意,這是個翻譯者自己發明新詞彙,這一點基本上就是很不恰當的,畢竟這不是什麼專有名詞。

(佛經的翻譯有不一樣的問題,基本上有刻意不讓人讀懂的訴求--我沒說這樣不可以,但這兩種翻譯策略在目的上有著根本差異。這樣說好了,如我你現在去讀秦景教流行中國碑,你會發現居然大致上看得懂,如果把人名作個對照表,那幾乎可以完全理解內容沒問題,所以兩個宗教典籍的翻譯取向打從一開始就非常不同。)

那個現代有些教會很愛說「果效」又是什麼意思?畢竟,這個詞在和合本也只出現四次,為何你們那麼愛用?完全變成特定教派的常用詞彙了。

除了這是一個我群區隔之外,還有其他目的。

再提醒一次,和合本裡「果效」出現的地方,基本上都能透過翻譯處理成「效果」(除了箴4:23可能要修改一下句子,另外三處可以直接置換),簡單說,我們可以認定「果效」這個詞就是「效果」的意思。

到此為止,如果你要把他當成華語教會的某種我群專用詞,那倒也沒什麼問題,只是因為出現頻率已經高到讓人發毛了,一般人或許只覺得這些特別用詞聽起來很新鮮很好玩,但我身為作家,很明顯的可以感受到華語教會在講「果效」的時候有別的意思,實際上,他們把「果效」跟「效果」當成兩個雖然詞彙本質相同,但表達意含不同的玩意了。

他們會認為效果次於果效,果效是比較屬靈偉大的,效果是屬世次等的。

這是個神秘主義化的歷程,起源於一個不良的糟糕翻譯(當年傳教士這樣翻應該沒有惡意,他們的付出非常偉大),但這個翻譯過程中發明的新詞彙跟後來泛用的新詞彙居然意義一樣,只是字序相反,就被保留下來而且在教會圈內使用一百多年,但又逐漸變成一種專有名詞,用來代表比較高級的意含,有屬靈地位的那種。

老實說這很爆笑,當然,也不是說不可以,但看見有牧者說要「重視服事的果效於服事的效果」,我真想問他你到底知不知道自己在講什麼?身為牧師你到底有沒有好好讀聖經,為何這個詞彙突然變成比較高級的意思?你有對照一下原文或其他譯本說法嗎?你真的理解上帝的意思嗎?

實際上大家可以搜尋一下,還真有人抱怨在公司要用的生物專業報告裡出現一堆「果效」是在幹麻,他完全找不到果效這兩字是什麼東西,還以為是某種生物學名詞的翻譯……顯然他不了解這是某些特定教派基督徒喜歡在「內部使用」的詞彙,居然有個天兵用來寫專業報告……

台灣聖經公會翻譯的現代中文譯本與現代台語譯本基本上都會盡量用我們日常用的語彙來進行翻譯(大多數比較新的翻譯版本都是這樣),因為像這種效果變成果效之後,突然就讓這個詞彙擁有屬靈地位的行為,其實是很愚昧的,這個詞跟「得著」這種台語日常生活也在用的正常詞彙(只是罕用)不同,也跟長老教會台語常用「相及」這種古典用法不同(雖然實際存在,但現在少人用)不同,這是個比較不好的翻譯(實際上和合本修訂版已經把這個詞全部改掉了,因為這個詞就是不好),但有些教會就是超愛用,甚至給了這個翻譯某種神聖的地位,變成一個專有的神學名詞……

要知道,神秘主義化,其實就是一種偶像化歷程,我只能說,你們到底是怎麼讀聖經的?

(附帶一題,如果你只是單純用果效取代效果在教會裡面使用,那隨你,這只是一種次文化,有趣多過於實際意義,我有意見的是把「果效」神秘主義化的事情。)

raw-image


avatar-img
momoge (毛毛牙)的沙龍
201會員
988內容數
大家好,我是子藝(momoge),新書歸途2:駱沙利南2024台北書展同步上市喔!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關於聖經裡的政治信息,這邊簡單整理一下: 創世紀: 被擄時期為了凝聚國族意識而正式成卷的書籍,雖然傳說是摩西寫的,但其實至少有四個來源,所以聖經不是大公會議的時候才開始挑書,而是一開始就在挑書,目的就是守護以色列人的國族認同,不被外族文化洗清(正如國民黨在台灣進行的母語滅絕政策,是長老教會帶頭堅
這本書是參觀長老教會歷史檔案館時獲贈的,正好我很愛這種歷史書籍,所以拿到很快就看了,也讓我對於長老教會在台灣的宣教史有更完整的認識。 長老教會在台宣教160年了,不過這當然不是基督教最早來台的紀錄,荷蘭時期自然也有宣教士來台,而且也有進行宣教活動,所以當年其實也有不少人受洗,尤其是平埔族聚落,後來
5/5歷史
打從去年青鳥行動中,濟南教會突然躍上全國版面,直到現在大罷免時代,依舊響叮噹。 於是有些意料之內的聲音出現了。 「基督徒不要碰政治。」 說來好玩,「台灣人不要碰政治」一直是國民黨宰制下台灣人普遍的一種心態,深入家庭教育當中,老實說你幾乎找不到有那個家族裡沒有這種「家訓」的。 所以「基督徒不要
關於聖經裡的政治信息,這邊簡單整理一下: 創世紀: 被擄時期為了凝聚國族意識而正式成卷的書籍,雖然傳說是摩西寫的,但其實至少有四個來源,所以聖經不是大公會議的時候才開始挑書,而是一開始就在挑書,目的就是守護以色列人的國族認同,不被外族文化洗清(正如國民黨在台灣進行的母語滅絕政策,是長老教會帶頭堅
這本書是參觀長老教會歷史檔案館時獲贈的,正好我很愛這種歷史書籍,所以拿到很快就看了,也讓我對於長老教會在台灣的宣教史有更完整的認識。 長老教會在台宣教160年了,不過這當然不是基督教最早來台的紀錄,荷蘭時期自然也有宣教士來台,而且也有進行宣教活動,所以當年其實也有不少人受洗,尤其是平埔族聚落,後來
5/5歷史
打從去年青鳥行動中,濟南教會突然躍上全國版面,直到現在大罷免時代,依舊響叮噹。 於是有些意料之內的聲音出現了。 「基督徒不要碰政治。」 說來好玩,「台灣人不要碰政治」一直是國民黨宰制下台灣人普遍的一種心態,深入家庭教育當中,老實說你幾乎找不到有那個家族裡沒有這種「家訓」的。 所以「基督徒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