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社群時代的水晶蘭:從傳統藥用到網路熱潮

網路社群時代的水晶蘭:從傳統藥用到網路熱潮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或許你曾在潮濕陰暗的森林中看過這樣的植物:全白透明、無葉綠素,像極了一株從地下冒出的幽靈。這就是水晶蘭(Monotropa uniflora),一種特殊的真菌寄生植物(mycoheterotroph)。與絕大多數植物不同,它不會行光合作用,而是透過與真菌(特別是Russulaceae菌根真菌)共生,間接從周遭樹木獲取碳源與營養。


由於無法進行自營且對生活環境需求特殊,水晶蘭無法人工栽培,目前全數來源皆為野外採集。這樣的植物在生態學與植物分類學中已極具研究價值,而它近年在另個領域──「民間藥用植物」──中也掀起熱潮。


過去水晶蘭在美國曾被19世紀的折衷派(Eclectic)醫師用於止痛、鎮靜、抗痙攣等療效,但隨著現代醫學主流化,逐漸淡出歷史舞台。


然而,自2000年代起,隨著部落格、社群媒體與YouTube等平台的興起,水晶蘭重新成為熱門的「靈性植物」。兩篇關鍵的網路文章——Ryan Drum(2005)與Sean Donahue(2010)——特別強調水晶蘭酊劑對疼痛與焦慮的緩解作用,也被廣為轉載與引用,推動其在網路世界爆紅。


根據2025年發表於《Economic Botany》的研究調查,美國水晶蘭使用者中,有30%表示最初是透過網路認識這種植物,而「酊劑」(用酒精浸泡植物)已成為最主要的製劑方式,超過九成使用者以此形式服用。


這份問卷調查收集了489位美國使用者的資料,其中96%自認是使用者,87%曾自行採集。以下是幾項有趣的差異對比:

歷史上是以新鮮汁液、煎劑、粉末來使用,但是在現代(網路影響下)的製備方式幾乎全為酊劑(酒精萃取);

而使用部位,歷史上是使用根部與全株,但現代則是以地上部與花為主;

以前主要用來抗痙攣、眼疾、鎮靜,現在則是用來止痛、焦慮、以及靈性用途。


這些轉變突顯出一個趨勢:當代使用模式受到網路資訊影響遠超於傳統民族知識,形成所謂的「數位民族植物學(Digital Ethnobotany)」。


不過,儘管水晶蘭在數位世界中迅速走紅,實際使用與採集頻率仍然偏低。在問卷調查中,38%的人僅「試過一兩次」,而採集者中有31%也只採過一次或兩次。


為什麼頻率這麼低呢?原因之一是使用者普遍對兩件事表示擔憂。其中之一是,水晶蘭的成分與藥理作用仍然缺乏科學研究(50%);另外是,使用者擔心過度採集可能會對野生族群造成威脅(45%)。


關於後者,雖然國際保育機構(NatureServe)將水晶蘭的狀態評估為「安全」(S5),但受訪者中仍有79%說,他們主動實施採集限制,包括僅採大型族群、不挖根,只取地上部以及限量採集、年限採集等。


這些行為反映出,即便在非正規醫藥體系中,永續意識與道德實踐已逐漸內化於採集文化之中。


最後,水晶蘭到底有沒有藥效呢?歷史資料指出,水晶蘭可能含有具神經作用的化學物質,例如毒性灰毬毒素(grayanotoxin),但這是19世紀的研究,現代尚缺乏系統性化學分析與毒理研究。


考量多數使用者僅以「酊劑」形式少量服用(如3滴),因此即使含有潛在活性成分,實際風險也可能極低。不過,這正強化了對未來研究的迫切性,特別是成分分析(phytochemistry)、活性試驗(bioactivity)以及毒性與劑量安全研究。


所以,透過網路社群的分享,植物學不再侷限於田野與實驗室,還走入了雲端、出現在螢幕,成為知識流動的新生態。


總而言之,水晶蘭的案例清楚顯示:網路已經不只是傳播平台,更是民族植物知識的再創場域。它讓某些植物快速成為大眾焦點,也可能扭曲原本的文化與知識脈絡,甚至引發保育與健康風險。


至於水晶蘭到底有沒有療效,就交給想研究的科學家吧...


參考文獻:


 Anez, S. et al. (2025). Ghost Pipe Then and Now: The Influence of Digital Media on the Medicinal Use of Monotropa uniflora in the United States.

 De Meyer & Ceuterick (2022). Digital Ethnobiology.

 Moerman, D. (2009). Native American Medicinal Plants.


avatar-img
老葉報報
182會員
594內容數
主要介紹關於植物的新資訊,但是也會介紹一些其他的。 版主在大學教植物生理學,也教過生物化學。 如有推薦書籍需求,請e-mail:susanyeh816@gmail.com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老葉報報 的其他內容
秈稻比較怕冷,稉稻比較耐冷,這是早就知道的事了; 但是,為什麼一樣是水稻,卻在耐冷性上面差這麼多呢? 最近中國的研究發現了原因,而且,竟然與生長素有關!
我們知道咖啡會讓我們保持清醒,但是咖啡對我們的大腦做了什麼呢? 最近的研究,有了有趣的發現!
為了找與甘蔗相關的故事,找到了印度的愛神手持甘蔗弓;不過甘蔗並非印度原產,所以印度的神是什麼時候開始拿甘蔗弓的? 另外,希臘與羅馬的愛神也是手持弓箭的,這三位神祇之間有沒有關係呢?
秈稻比較怕冷,稉稻比較耐冷,這是早就知道的事了; 但是,為什麼一樣是水稻,卻在耐冷性上面差這麼多呢? 最近中國的研究發現了原因,而且,竟然與生長素有關!
我們知道咖啡會讓我們保持清醒,但是咖啡對我們的大腦做了什麼呢? 最近的研究,有了有趣的發現!
為了找與甘蔗相關的故事,找到了印度的愛神手持甘蔗弓;不過甘蔗並非印度原產,所以印度的神是什麼時候開始拿甘蔗弓的? 另外,希臘與羅馬的愛神也是手持弓箭的,這三位神祇之間有沒有關係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