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近視率超高的國家,都集中在亞洲某幾個國家(其實與升學壓力超大有正相關),配鏡產業發達,自然不在話下。佩戴隱形眼鏡多年的我,已經許久不曾買過鏡框或是配鏡,而剛移居義大利的時候,發現滿坑滿谷的鏡架與太陽眼鏡在店頭販售(但是義大利明明近視的人明明不多啊,別說他們都戴隱形眼鏡,一般零售店頭根本沒賣隱形眼鏡),這一點讓我充滿困惑。
我的伴侶是義大利少數的真正四眼田雞,他馬上就替我解惑,「眼鏡除了實用需求之外,也是重要的時尚配件,甚至還有人為了造型而專門配平光眼鏡;至於真正有需求的人,只要手頭寬裕,每年換一次眼鏡也很正常啊。」
所以在義大利很容易就買到促銷的過季(因為精品大廠年年推出新貨)鏡框與太陽眼鏡(暢貨中心買到失心瘋)。Jil Sander的黑色文青鏡框,不到台幣一千元;EMILIO PUCCI(話說這品牌進軍台灣一年就掛了)的太陽眼鏡,一樣是千元有找的實惠價格,所以每一年遇到打折季的時候,一定可以買到菜市場價格的義大利名牌墨鏡或鏡框,這麼多年累積下來,我手邊的戰利品超過了幾十副眼鏡(相較台灣的義大利名牌鏡框動輒五位數起跳,囤積產地的便宜貨並不算過分吧)。問題來了,配鏡呢?
從歐洲飛回台灣的配鏡價差可抵機票
當我知道義大利配鏡價格的時候,下巴差點掉下來。比較了義大利與台灣相同鏡片等級的價差之後,我告訴我的伴侶,「我們在義大利買了眼鏡鏡框,千萬不要傻傻在這裡配鏡,回台灣再配!」他半信半疑,其實應該說是高度懷疑,所以他自己先去義大利的眼鏡行花了好幾千塊台幣驗光,等到我們回台灣配鏡的時候,他叮囑我別說出他已經自行驗光,他想要測試台灣眼鏡行的技術水準。
台灣驗光師態度親切,把這個不懷好意的義大利人帶入驗光室,出來之後,我問他結果如何,他的表情很複雜,有驚愕、佩服、也有失落,「跟我在義大利的驗光度數一模一樣……」
他花了好幾千塊台幣,證實了自己在義大利當了配鏡的冤大頭;或者,應該說證實了他從小時候開始、就一直當了多年的冤大頭。
拿到配好的眼鏡出來之後(台灣配鏡的速度也屌打義大利),他迫不及待戴上新眼鏡,逼我要照相留念。我忍不住問他,「你從小配到大的那間眼鏡行,想必一定賺很多錢吧?」他思索了一會兒,「真的,他們已經買下了隔壁的兩間店面……」
那一次的台灣行,以配鏡的價差購買一張歐亞來回經濟艙機票,綽綽有餘。
日本配鏡水準服務不遑多讓
當我們準備前往升學壓力一樣沈重、近視率也超高的日本旅遊,也不忘把在義大利的特惠名牌鏡框放入行李,打算要繼續體驗高水準的亞洲配鏡技術。這一次我們選擇的是連鎖店jins。雖然網路評價褒貶不一,但我們抱持著反正配得好就算賺到、沒配好也沒損失的心態,前往東京上野分店進行初體驗。這一次,他已經熟門熟路,知道自己完全不需要事前在義大利驗光。
現場顧客就跟便利商店人流一樣驚人,但店員態度親切,完全沒有因為人多而草率隨便(你怎麼能不愛亞洲的服務業水準)。而現場搭配販賣的便宜鏡框,也是我與伴侶的菜,他忍不住又多配了一副眼鏡,他拿出手機,把日幣換算成歐元,東加西減(這樣的心算能力在亞洲是無法過關的),講出了我早就已經知道的結論,「這一次配鏡省下來的費用,早就超過了機票錢!」
果然屢試不爽。我們決定下次去韓國旅遊的時候,繼續嘗試我們這一套組合密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