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在亞熱帶的你,有沒有看過真正的落雪?如果有?還記得第一片雪花停留在衣領與眼睫的那股悸動?
旅居歐洲多年,已經深刻感受到美好想像與真實的差異。萬物屏息以待,凝視透亮雪花優雅落地,無聲無息,沒有帶來任何驚擾;不過,當微小的冰雪大軍成為大片積雪,人間絕景很可能會成為人間悲劇。
首先,得要趕緊在自家門口鏟雪(各人自掃門前雪這種景況,在我們以前居住的社區是不可能的,因為大多數人家裡都有老人),要是累積多時沒清理,一定會有熱心鄰居來主動幫忙清雪,為什麼呢?因為過了一、兩之後,報紙一定會出現「因大雪造成急診室人滿為患」的新聞,大家都想要保護容易摔跤、而且一摔跤就非同小可的老人族群。皚皚白雪遮掩了奪命危險
至於開車,同樣得小心翼翼,如果是單純的雪,問題不大,可怕的是被厚雪遮蓋的大片暗冰,輪胎瞬間失去抓地力,車毀人亡傷及無辜,都有可能發生。
白雪掩蓋了大地的一切醜惡,也包括了各種肉眼看不見的危險。別忘了,舒馬克就是撞到了深雪之下的石頭,至今昏迷不醒。
因為雪,我也受傷多次,但不是在平地,而是因為單板滑雪造成的運動傷害,嚴重的兩次腰傷嚴重到必須躺在床上工作,必須要靠旋轉椅在家裡活動,稍有大動作就會痛到大叫,只能靠止痛藥緩解,還有一次雖然是腳指甲斷裂的小傷,但是卻拖了半年才完全好。不過,諸此種種,我沒有什麼好抱怨的,極限運動本來就有風險,比起摔斷骨頭拄拐杖好幾個月的那些同好,我算是幸運的了。
有次在聖誕節左右的時候,與醫生朋友聊到滑雪,他幽幽說道,「夏天急診室送來的都是騎摩托車出車禍的年輕人,冬天的主力就是滑雪受傷……」他若有所思,停頓了一會兒,「有時候也未必是因為滑雪斷手斷腳,最近就遇到一個在山中受困,救下來的時候必須切除手指與腳指頭的例子……」每次雪季一開始的那頭幾天,馬上就會聽到直升機在盤旋的聲響,或是看到有滑雪客被送上擔架的畫面,的確印證了他所言不假。
生命中的定格時刻
前幾年搬家,我們上山一趟是大工程,本來冬日幾乎每週都會上山滑雪的節奏也因而中斷了好幾年,對雪的各種愛恨情仇也漸漸淡去,不過,某次搭乘長榮的時候,帶著不抱任何期待的心情,隨便找了一下機上娛樂系統的電影,看到了當時台灣的賣座片《青春18x2》,繼續抱著不抱任何期待的心情看下去,中間斷斷續續睡了好幾次,不過,我突然睜開眼,看到道枝駿佑與許光漢在車上相遇,進入隧道,準備要迎接大雪聖景的那一刻,小男生提醒男主角,「要按下心中的快門…..」這不就是川端康成的《雪國》裡的場景嗎?穿過長長的隧道就是雪國了(我真的是昏睡亂看,後來才發現電影的這一段真的是向川端康成致敬)。
我突然驚醒了,Eureka!想起了自己第一次看到髒兮兮的雨雪(應該說是霙,英文的sleet)落在肩頭,雖然不美,但已經成為人生的某個清晰定格;還有,在雪地裡健行的時候,只聽到自己喘息與風動的那種絕然寂靜;面對不同天氣與雪況,從事各種雪地活動必須量力而為的精確計算,對於它的美麗,需要敬畏,永遠不能有任何的征服之心。
短短幾秒的畫面,卻串連了我這十多年來與雪的每一次相遇,每一個畫面都無比銳利,待在燠熱的機艙空間,我宛若又感受到那種清冽冰寒。
我猜,我可能正好在醒來的時候看到全片最美好的段落,果然,下飛機之後找尋網路資料,發現果然是高人氣討論話題,不意外,它讓我們找到(或找回)了踏上旅程的初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