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機艙裡看到落雪畫面

龍沙-avatar-img
發佈於在歐洲 個房間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住在亞熱帶的你,有沒有看過真正的落雪?如果有?還記得第一片雪花停留在衣領與眼睫的那股悸動?

旅居歐洲多年,已經深刻感受到美好想像與真實的差異。萬物屏息以待,凝視透亮雪花優雅落地,無聲無息,沒有帶來任何驚擾;不過,當微小的冰雪大軍成為大片積雪,人間絕景很可能會成為人間悲劇。

首先,得要趕緊在自家門口鏟雪(各人自掃門前雪這種景況,在我們以前居住的社區是不可能的,因為大多數人家裡都有老人),要是累積多時沒清理,一定會有熱心鄰居來主動幫忙清雪,為什麼呢?因為過了一、兩之後,報紙一定會出現「因大雪造成急診室人滿為患」的新聞,大家都想要保護容易摔跤、而且一摔跤就非同小可的老人族群。

皚皚白雪遮掩了奪命危險

至於開車,同樣得小心翼翼,如果是單純的雪,問題不大,可怕的是被厚雪遮蓋的大片暗冰,輪胎瞬間失去抓地力,車毀人亡傷及無辜,都有可能發生。

白雪掩蓋了大地的一切醜惡,也包括了各種肉眼看不見的危險。別忘了,舒馬克就是撞到了深雪之下的石頭,至今昏迷不醒。

因為雪,我也受傷多次,但不是在平地,而是因為單板滑雪造成的運動傷害,嚴重的兩次腰傷嚴重到必須躺在床上工作,必須要靠旋轉椅在家裡活動,稍有大動作就會痛到大叫,只能靠止痛藥緩解,還有一次雖然是腳指甲斷裂的小傷,但是卻拖了半年才完全好。不過,諸此種種,我沒有什麼好抱怨的,極限運動本來就有風險,比起摔斷骨頭拄拐杖好幾個月的那些同好,我算是幸運的了。

有次在聖誕節左右的時候,與醫生朋友聊到滑雪,他幽幽說道,「夏天急診室送來的都是騎摩托車出車禍的年輕人,冬天的主力就是滑雪受傷……」他若有所思,停頓了一會兒,「有時候也未必是因為滑雪斷手斷腳,最近就遇到一個在山中受困,救下來的時候必須切除手指與腳指頭的例子……」每次雪季一開始的那頭幾天,馬上就會聽到直升機在盤旋的聲響,或是看到有滑雪客被送上擔架的畫面,的確印證了他所言不假。

生命中的定格時刻

前幾年搬家,我們上山一趟是大工程,本來冬日幾乎每週都會上山滑雪的節奏也因而中斷了好幾年,對雪的各種愛恨情仇也漸漸淡去,不過,某次搭乘長榮的時候,帶著不抱任何期待的心情,隨便找了一下機上娛樂系統的電影,看到了當時台灣的賣座片《青春18x2》,繼續抱著不抱任何期待的心情看下去,中間斷斷續續睡了好幾次,不過,我突然睜開眼,看到道枝駿佑與許光漢在車上相遇,進入隧道,準備要迎接大雪聖景的那一刻,小男生提醒男主角,「要按下心中的快門…..」這不就是川端康成的《雪國》裡的場景嗎?穿過長長的隧道就是雪國了(我真的是昏睡亂看,後來才發現電影的這一段真的是向川端康成致敬)。

我突然驚醒了,Eureka!想起了自己第一次看到髒兮兮的雨雪(應該說是霙,英文的sleet)落在肩頭,雖然不美,但已經成為人生的某個清晰定格;還有,在雪地裡健行的時候,只聽到自己喘息與風動的那種絕然寂靜;面對不同天氣與雪況,從事各種雪地活動必須量力而為的精確計算,對於它的美麗,需要敬畏,永遠不能有任何的征服之心。

短短幾秒的畫面,卻串連了我這十多年來與雪的每一次相遇,每一個畫面都無比銳利,待在燠熱的機艙空間,我宛若又感受到那種清冽冰寒。

我猜,我可能正好在醒來的時候看到全片最美好的段落,果然,下飛機之後找尋網路資料,發現果然是高人氣討論話題,不意外,它讓我們找到(或找回)了踏上旅程的初心。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龍沙的沙龍
2會員
75內容數
旅歐之非典型台灣人,與台灣社會不僅有時差,還包括了數位落差,認知與價值偏差。
龍沙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5/05/05
打出這樣的標題,真是令人心痛。全日空原本是星空聯盟最好的哩程計畫,但因為燃油附加費暴增、哩程機位大減,如今已成了雞肋。
Thumbnail
2025/05/05
打出這樣的標題,真是令人心痛。全日空原本是星空聯盟最好的哩程計畫,但因為燃油附加費暴增、哩程機位大減,如今已成了雞肋。
Thumbnail
2025/05/05
搭乘任何交通工具的絕對第一要件,當然是安全,有誰想要搭乘死亡列車或班機?空服工作不但艱辛,而且還得負起保護乘客安全的重責大任,不要以放大鏡檢視空服,要求過分的情緒勞動。他們是人,不是機器。
Thumbnail
2025/05/05
搭乘任何交通工具的絕對第一要件,當然是安全,有誰想要搭乘死亡列車或班機?空服工作不但艱辛,而且還得負起保護乘客安全的重責大任,不要以放大鏡檢視空服,要求過分的情緒勞動。他們是人,不是機器。
Thumbnail
2025/05/05
日本人的生活哲學ikigai,也就是生き甲斐,具體定義了人生價值真諦。西方人卻誤把它與工作套用在一起;不過,即便我們沒有找到理想工作,還是能夠發揮ikigai,讓心靈得到平靜與滿足,因為快樂人生的基礎不是工作與金錢。
Thumbnail
2025/05/05
日本人的生活哲學ikigai,也就是生き甲斐,具體定義了人生價值真諦。西方人卻誤把它與工作套用在一起;不過,即便我們沒有找到理想工作,還是能夠發揮ikigai,讓心靈得到平靜與滿足,因為快樂人生的基礎不是工作與金錢。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雪地對於長年居住在亞熱帶的島民來說,總是有種莫名的吸引力。每當寒流來襲,往合歡山上賞雪的車潮基本證明了這樣的心情。沒有車的我們,一樣懷抱著對雪的憧景,只好選擇搭大眾交通工具去追雪。 距離我們上次踩踏著雪與冰,緊抓帽兜來躲避狂風,不過六個月之遙。
Thumbnail
雪地對於長年居住在亞熱帶的島民來說,總是有種莫名的吸引力。每當寒流來襲,往合歡山上賞雪的車潮基本證明了這樣的心情。沒有車的我們,一樣懷抱著對雪的憧景,只好選擇搭大眾交通工具去追雪。 距離我們上次踩踏著雪與冰,緊抓帽兜來躲避狂風,不過六個月之遙。
Thumbnail
下雪了!下雪了~~~ 還記得那年在北海道,知道要下初雪的那個晚上,我們開心的開了瓶紅酒等著雪 後來好像沒有下,但氣溫非常非常的低, 柴火在爐裡燒著,雖然沒看到初雪,但心暖暖的。
Thumbnail
下雪了!下雪了~~~ 還記得那年在北海道,知道要下初雪的那個晚上,我們開心的開了瓶紅酒等著雪 後來好像沒有下,但氣溫非常非常的低, 柴火在爐裡燒著,雖然沒看到初雪,但心暖暖的。
Thumbnail
「今年想看雪。」 孩子出生前,我們夫妻每到年末年初總是會去旅行。不論是國內還是國外,我們都會攢下一年的積蓄,拿著有限的錢,享受窮遊的樂趣。那一年,因為太太的一句話,我們決定去一個會下雪的城市。 12月30日,我們搭乘飛機降落在某個國家,再轉乘巴士來到一個比台灣冷得多的城市。
Thumbnail
「今年想看雪。」 孩子出生前,我們夫妻每到年末年初總是會去旅行。不論是國內還是國外,我們都會攢下一年的積蓄,拿著有限的錢,享受窮遊的樂趣。那一年,因為太太的一句話,我們決定去一個會下雪的城市。 12月30日,我們搭乘飛機降落在某個國家,再轉乘巴士來到一個比台灣冷得多的城市。
Thumbnail
這篇文章描述了一個人對逐漸尋找自我過程中的心路歷程,表達了對過去的懷念、對美麗事物的嚮往和對感情的掙扎。作者透過文字對感情、旅行和攝影的糾結內心進行了痛苦的反思。
Thumbnail
這篇文章描述了一個人對逐漸尋找自我過程中的心路歷程,表達了對過去的懷念、對美麗事物的嚮往和對感情的掙扎。作者透過文字對感情、旅行和攝影的糾結內心進行了痛苦的反思。
Thumbnail
其實來了加國十幾年了,剛來的第一年,已經接觸過滑雪,很喜歡,但窮學生負擔不起這昂貴的運動,便沒有繼續了。後來,開始工作之後,又有機會接觸,但是沒有好好找指導員好好上課,摔得亂七八糟,再次打了退堂鼓。直到去年,心情郁悶加上工作壓力極大,身心俱疲的狀態之下,又不知如何渡過漫漫長冬的時候,朋友介紹再試滑雪
Thumbnail
其實來了加國十幾年了,剛來的第一年,已經接觸過滑雪,很喜歡,但窮學生負擔不起這昂貴的運動,便沒有繼續了。後來,開始工作之後,又有機會接觸,但是沒有好好找指導員好好上課,摔得亂七八糟,再次打了退堂鼓。直到去年,心情郁悶加上工作壓力極大,身心俱疲的狀態之下,又不知如何渡過漫漫長冬的時候,朋友介紹再試滑雪
Thumbnail
往滋賀的路上,雪積如另一片北國的世界。 車窗外一陣寒涼滲入,雪的聲息溶在關西的夢裡。 沿途北小松到近江高島站,月臺一片皎白的台地,杳無人跡,只有列車的心臟撲通撲通,聲聲絞過鐵軌。 安曇川站幾個上車的女學生,還穿著海藍色制服裙,淺浪一般或許即將凍結。
Thumbnail
往滋賀的路上,雪積如另一片北國的世界。 車窗外一陣寒涼滲入,雪的聲息溶在關西的夢裡。 沿途北小松到近江高島站,月臺一片皎白的台地,杳無人跡,只有列車的心臟撲通撲通,聲聲絞過鐵軌。 安曇川站幾個上車的女學生,還穿著海藍色制服裙,淺浪一般或許即將凍結。
Thumbnail
醒來時/ 初雪已落/
Thumbnail
醒來時/ 初雪已落/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