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時光一逝永不回. 往事只能回味. 憶童年時竹馬青梅. 兩小無猜日夜相隨.春風又吹紅了花蕊. 你已經也添了新歲. 你就要變心像時光難倒回. 我只有在夢裡相依偎~~~往事只能回味──尤雅
重見天日~被遺忘的秘寶
在房屋斡旋期間,為了殺價成功,向屋主的兒子說「只要能以100萬成交,目前在屋裡的舊家具廢棄雜物,我可以自己清,這樣你也省很多功夫,只要簽約過戶就行,不用多做額外的工作,方便很多」
屋主是位7-80歲的老奶奶,談話過程中了解到她患了阿滋海默症,陪同她一起的兒子,目測50多歲,體格壯碩皮膚黝黑,從他的神態中,能感受到過度勞動與照顧家庭帶來的心力交瘁。這間房屋原本出租給第三人居住,他似乎對房屋沒有感情,所以想在奶奶尚有意識時處理掉,避免日後更加麻煩的手續。這時減低工作量,應該對他會是最大誘因。
沒想到這段交易過程中的小插曲,會帶來意想不到的禮物。

丟棄家具時,這張佈滿灰塵的籐編梳妝臺,是從一開始便決定要留下來繼續使用的。雖然它已老舊,卻是現代家具行無法再尋的稀有寶物,只要清洗乾淨,再用10年也不是問題,以前的物件總比現代耐用。這樣的感慨,只有家中有民國80年前產物的朋友才能體會了。
動工清掃,好奇的拉開一層層抽屜,會有什麼驚喜?還是可怕的驚嚇呢?幸好,頭三層抽屜中僅裝著過期多年的衛生用品,毫不猶豫地倒進黑色垃圾袋。
緊接而來的神秘陰暗角落,帶著緊張不安的心,手緩緩伸向右下角拉門,不會跑出小強或米奇吧?身體要離遠一點才不會被攻擊。
木門的狹縫中漸漸滲入光亮,移開塵封多年的保特瓶,一個的古早小花布袋勾住我的目光,與拎起時沉甸甸的手感,同時升起的是挖到寶藏的興奮與期待。抖了抖沾滿灰塵的布包,緩慢的拉開帶口,數不清的硬幣映入眼簾,拿出當中一枚硬幣,仔細端詳刻紋及手感,原來,民國六十年的伍圓這麼大個,這布包裡究竟有多少錢呢?
純樸的過去. 往事只能回味.
回到租屋處,迫不及待的盤點硬幣數量,隨時一枚一枚硬幣的堆積,童年回憶漸漸湧上心頭,時光之旅在掌中重啟。
- 童年的夏季午後,柑仔店門上的水銀溫度計停在27-28度間,同學們趴在冰櫃上猶豫著5元的雙節果汁冰還是奢侈的10元布丁雪糕好呢?
- 雷震雨季節期間,雷公聲音一響起,馬上衝到曬花生的廣場蓋布篷是小孩共同的自覺。
- 營養午餐結束,到廚房幫阿姨洗碗刷地清潔環境,一天有30元收入呢!對鄉下小孩來說,能自己賺錢,是多麼幸福的一件事。
- 推廣環保政策時,一隻保特瓶可以換一元,下課走回家的路程中,眼精總不斷搜尋路邊是否有空瓶,即便讓同學嘲笑也不影響我賺外快的決心,拿著10隻保特瓶換到雪糕的快樂是無價的。
- 沒有電腦、沒有手機的年代,村庄廟會是最讓孩童開心的日子,帶著小板凳到布袋戲車前卡位,期待晚上的露天電影會是哪一部,周圍的零食攤和彈珠台也很誘人,該選哪一攤好呢?
時代的眼淚
民國60年,西元1971年,昭和46年,50年前?
50年前是什麼概念?當時發生了哪些事?哪些東西消失在過去?
- 民國60年澎湖跨海大橋通車(3月26日)
- 中華民國退出聯合國(10月25日)
- 8月14日-中山高速公路動工
- 1970年日本舉辦萬國博覽會
- 1983年「黑金剛」大哥大上市
- 1987年7月15日解除戒嚴
- 1990年車掌小姐逐漸消失
連高速公路都沒有的戒嚴時期,伍圓應該很大吧?就著好奇心,開始google過往物價。

民國62年物價
同屬1971年,約翰·丹佛的Take Me Home,Country Roads,在現代,應該是無數人的心聲。
往昔鄰里鄉親的寒喧、榕樹下泡茶下棋的場景、菜攤前討價還價熱鬧聲、1000元能吃一個月的光景已不復存在。
城市裡的人們,還認識鄰居嗎?會打招呼嗎?還是匆匆走過,視而不見?

50年前的5元.比現在的50元還大
如果當年就花掉──或許更有意義?
拿著這400多元的伍圓硬幣,不禁感嘆「如果它原來的主人,在當時痛快的花掉它,就好了」,這樣就不會到我手裡來了,也許這筆當初不小的金額,還能為她創造一段美好的回憶。今時不同往日,400元已無法發揮當初的價值,物價飛漲的現代,看著硬幣回憶過往歡笑時光,似乎成了它最大的價值。
時常聽到長輩苦口婆心勸誡年輕人要儲蓄,這是對的。但是,錢需要在使用時才能發揮價值。如果它能幫助你發揮價值,何不好好的使用它呢?這幾年,我花了很多費用在課程上,雖然沒有收入上的收獲,心態卻成長了很多,從而修正過往的不良投資,減少不必要的支出,算是變向的收入吧!
這包象徵著時代變遷的陳年硬幣,最終被我收入抽屜。留一枚在手中提醒自己,硬幣的兩面、花與存、得與失,隨著時間的改變會有不同的答案。真正的財富,在不留遺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