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美國玉米種植面積創下十年新高,2025/26 年度玉米總產量預估創歷史紀錄,加上乙醇需求未有顯著上調,供需面出現明顯壓力跡象。若天氣條件正常,9~11 月可預期將出現豐收+庫存堆積的雙重壓力,提供中長線「做空」的交易邏輯。
基本面分析:
美國玉米產量創紀錄高點
- 預計玉米產量將達 158 億蒲式耳,比去年同期增加 6%
- 種植面積達 9,530 萬英畝,創下十多年來新高
- 截至 5 月 11 日,美國 18 個玉米主產州種植進度達 62%,高於五年均值
乙醇需求無明顯上調
- 生產乙醇所需玉米用量維持在 55 億蒲式耳
- 雖然《45Z 生物燃料抵免額》延長至 2031 年,但適用限制多、轉讓受限,未形成實質激勵
出口量成長源自「價格下跌效應」
- 玉米出口預期增至 27 億蒲式耳
- 然而此成長是由於價格預期走低、刺激出口,而非需求回升的基本面反轉
策略思考:為何逢高放空?
- 美玉米目前受惠播種進度快、天氣正常、供應穩定,短期內缺乏明確利多
- 乙醇消費停滯,無新增補貼或需求提振政策
- 長期來看,秋季收穫期(9~11月)將是潛在壓力點
近期市場較少討論的部分:
中國玉米進口趨緩:
近期中國與巴西的玉米進口合約逐漸減量,加上中國自產作物補貼增加,短期內進口需求趨於保守,降低美玉米出口潛在動能。
反聖嬰機率下降:
目前氣象預測未見明確反聖嬰影響,美中西部主產區氣候預期正常,若氣候條件延續良好,將再強化供應過剩預期。
非主流替代作物未見提振:
如高粱、小麥等替代飼料價格並無明顯上漲,因此短期內替代需求轉移有限,不利於玉米價格支撐。
小結:
玉米目前面臨 高供應 + 需求停滯 的雙重壓力,長線趨勢恐走空。若天氣維持正常,今年秋季前恐將進入一段下行週期。此時,反彈即是機會,技術面結合基本面,尋找逢高放空的最佳點位,是一個值得關注的策略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