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身邊是否有那種極度抗拒數位化、以二十世紀生活方式過日子的古人?
如果想出國訂旅館,都要透過旅行社專員而不是網站;平常的影音娛樂管道是第四台而不是網路串流平台;堅持要保留銀行帳戶的存款簿、而且一定要定期刷卡補摺才會心安;只買紙本書,可能知道但不想理會國外已經流行多年的閱讀器,甚至就連台灣也有激烈本土戰。
排多天數旅遊行程的時候,還在以紙本手寫(拜託用個excel或是word都比人腦可靠多了),而不是靠TripIt應用程式;搭機的時候就算看到手機wallet裡面的數位登機證仍然不放心,堅持要有紙本登機證才覺得妥當。這樣的數位落差,其實鮮少會對別人造成影響(拿紙本排行程排錯、找別人求救那就是另外一回事),不過,這樣的行為模式在旅行的時候卻會帶來隱藏的危險。
這類的古人,鮮少用信用卡甚至手機支付,遇到準備出國的時候,就是前往銀行兌換大筆現金。
看起來有哪裡不對勁?重點來了,大筆,現金,光是看到這幾個字就讓我驚恐不已。
大筆現金在身危機四伏
多年前我在羅馬火車站搭乘夜車,有個來自中國的中年婦女在廁所附近面色焦急,看到也是東方面孔的我,她鬆了一口氣,因為面對必須投硬幣才能進入的廁所,她完全不知道該如何是好,立刻向我求助。在義大利,這種公眾場所就算有換幣機,可能也只是裝飾品而已(就跟無障礙設施一樣)。
我請她不要擔心,然後掏出銅板,讓她順利進入廁所的十字閘,我也順便幫她看行李。她出來之後,頻頻向我道謝,而且一臉羞慚表示她身上只有大鈔,真的沒有零錢,立刻拿出了她的Bottega Veneta皮夾,把裡面的一大疊鈔票給我看。全都是歐元的百元與兩百元鈔票,而且至少有三公分厚!換言之,她身上至少有兩萬多歐元(台幣將近百萬)的現金!天!拜託妳趕緊收回去啊!
幸好四下無人,我再三叮嚀她千萬不要再做出這種事,因為義大利從來就不是什麼治安良好的國家。我詢問她要搭乘哪一班火車(其實我早猜到應該是跟我一樣的夜車),又問她的下車地點。我請她跟我到火車時刻表公布欄前面、拍下途中每一站的到站時間,提醒她要務必要設鬧鐘,而且不要熟睡,包包一定要上肩絕對不離身。該上火車了,我幫她把行李搬上去,順便查看她附近座位的乘客,幸好,應該不會有什麼異狀。
在歐洲旅行現金不是王
現金是王,的確是投資真理;不過,對於旅行來說,現金不是王,反而是可能會讓你遊興大失、甚至招來人身傷害的禍因。
一臉喜孜孜拿著精品購物袋逛大街的亞洲面孔已經夠了,要是再拿出大把鈔票付現,怎麼會不引人側目?
所以,當某個以古風方式走天下的朋友來義大利找我玩的時候,我只能一再事先提醒與解釋,千萬不要帶大量現金,能事先購買或付款(比方說車票或飯店)的大筆款項先行以網路搞定,至於人到了歐洲的消費,能用手機支付就盡量利用,某些城市的數位化程度,已經到了完全不需要更換當地貨幣也能四處走透透,比方說住倫敦的某些飯店可以利用應用程式軟體支付房間小費,哥本哈根就連跳蚤市場交易也是手機搞定。有時候,付現反而會造成店員的莫大困擾,在幾乎都是以信用卡與手機支付的地區,有誰會喜歡為了少數付現的客人而準備好幾袋的硬幣?
苦口婆心了半天,沒有用。根本不用手機支付、也不愛使用信用卡的她,還是帶了大筆現金過來,當年看到那位中國婦女掏出錢包時的驚恐感又再次上身。幸好,有我家可以先當臨時的保險箱。不過,她不時抱怨拿現金付款的時候會被店員白眼(疑我不是之前就告訴過妳了嗎),還對於信用卡支付的普遍性相當吃驚(米蘭捷運也可以拿信用卡或是手機支付,完全不需要買什麼當地票卡)。
使用現金亦有找回偽鈔風險
於是,她回台灣之前,剩下了一大堆現金,而我先行幫她墊付的款項,她就打算以這些花不完的歐元支付(我是有現金恐懼症的人,鈔票硬幣充滿細菌,而且現金存入銀行還得浪費時間),但既然是朋友,就讓她方便一下也無妨吧。
我一收到她給我的那些現金,就想要立刻去洗手,但這不是問題,店家找給她的那些紙鈔都破破爛爛也就算了,而那一堆硬幣裡面還夾雜了兩、三個粗製濫造的明顯偽幣(幣面假圖有粗細不一的漏縫)。
「怎麼了嗎?」她應該是察覺我一直沒吭氣。
「哦,沒事……」好心接待朋友,還收到偽幣,也只能自己吞了,是我自己不好,我當初忘記告訴她,義大利的偽鈔與偽幣盛行率高於其他歐盟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