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國防戰略白皮書草案
【版本】 2025年版|內部政策規劃用途
【一、前言】 面對中華人民共和國日益擴張的軍事壓力與混合戰威脅,台灣作為海島型民主國家,必須全面升級國防體系,從傳統部隊編制擴展至全民防衛、資訊韌性、科技作戰與國際協力。此白皮書提供2025後台灣中長期國防規劃框架,強化國家存續能力、人民防衛意志與民主體制防護。
【二、國防願景與戰略目標】
- 建立小而精、快而準的現代化科技部隊。
- 落實全民防衛體系,強化地方自主應變力。
- 構建防衛韌性社會,整合資通訊、能源、醫療、物資體系。
- 擴大國際防衛合作,深化區域安全網。
【三、兵力結構與編制建議】
- 常備軍力:18~20萬人(三軍主力+特戰+飛彈作戰+資通電戰)
- 快速反應後備軍:10萬人(前役+技術志願編組,維持平時輪訓)
- 廣義後備軍力:登記人數200萬,精動員範圍60萬(地區守備、民防)
- 民間支援:建立全民民防志工系統,鼓勵大學生、退休人員、專業技術人員編組支援隊伍
【四、科技與非傳統戰場部署】
- 無人機群作戰、AI協同指揮、電子戰反制、網路反滲透系統建構
- 成立「數位民防司令部」應對假訊息與心理戰
- 推動地方衛星備援通訊網絡與戰場數據整合
【五、民防與基礎建設安全】
- 全民民防訓練課程常態化(高中、大學、社區)
- 地方政府指定「戰時責任區」,編組庇護、醫療、治安與補給小組
- 強化關鍵基礎設施(電網、油庫、水源、港口)戰備硬體
- 設立婦幼避難所(與「戰時婦幼避難所設立計畫」連動)
【六、外交與區域安全合作】
- 積極發展非對稱防衛外交:與日、澳、美、捷克、立陶宛等建立備戰通道與情報共享協議
- 與民主國家進行聯合軍演,提升地面實戰協同能力
- 擴展與國際NGO合作(紅十字會、聯合國HCR)應對戰時人道危機
【七、預算與執行架構】
- 國防預算逐年提升至GDP 3%以上
- 國安會、國防部、內政部、科技部設立「跨部會戰時整備委員會」
- 每年發布「國防實戰能力年報」供全民監督
【八、結語】 國防不是軍方的責任,而是整個社會的韌性總和。唯有結合軍隊、政府與人民,才能使台灣在極端情勢下保持自由、存續與尊嚴。我們不求戰,但必備戰;我們守和平,也準備為它付出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