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覺得貝多芬太popular 應該選一個比較冷門的音樂家,聽起來比較專業,但是經過時間的洗禮,阿頓很確定我的偶像第一名,還是貝多芬。
路德維希·范·貝多芬(德語:Ludwig van Beethoven;1770年12月17日—1827年3月26日)在音樂他基本上是全能的,交響曲、鋼琴曲、小提琴...... 都會被公認為最偉大的作品之一。
他開創了很多可能性,例如第九交響曲的聲樂和合唱,出現在合唱那首20分鐘的樂曲,而兩個作品的樂思奇巧,都是上乘佳作。(就像柴可夫斯基的天鵝湖、丹尼爾.凱斯/Daniel Keyes獻給阿爾吉儂的花束也有短篇和長篇,曾獲雨果獎與星雲獎),一首流芳百世的作品是經歷淬礪而成熟。幾首鋼琴奏鳴曲的第二樂章,絕美無比,甚至許多第一樂章也有令人驚豔的柔美樂句,只是一定稍縱即逝,貝多芬最鮮明的特色,終究是充滿堅韌的生命力。
是的,堅韌的生命力,就是為何我堅定認定貝多芬是我的偶像。無論何種處境,只要貝多芬的樂曲,總能振奮人心,也只有貝多芬的樂曲,無論如何黯淡,峰迴路轉,總有兼任甚至頑強的光明面。多少次上班路上開車時,就是貝多芬洗滌了我,讓我將自己從碎片拼湊起來,面對人生的一切。那時我總會慶幸,還好我不是鋼琴家,那些殫精竭慮的音樂家,把貝多芬的樂曲演繹出來,在我的生活中有多麼重大的貢獻。
或許和貝多芬生活在一起會很可怕。但我了解偶像沒有完美,只能在某一個面向偉大,已屬足夠。
但是每每在彈奏貝多芬樂曲時,在音樂會聆聽時,在競選活動大進場播放樂曲片段時,當年感動過貝多芬的人生,凝聚在音符間,感動著後世的我。我體會著樂思和音響在空間的迴盪與魔力,此時內心充滿感謝,天上謫仙人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