桿身的新舊款真的有差嗎?

更新 發佈閱讀 8 分鐘

科技日新優異下,我們可以明顯感覺到球桿變得越來越好打,容錯也比以前要好。這個在桿頭上是無庸置疑,但對於桿身這部分來說,是否如同桿頭那樣的明顯進步?用另一個問法,桿身是否對於現在木桿的易打、容錯也是有至關重要的因素?我以前有寫過一樣的文章,今天這篇是以近10年的桿身款式,和實際使用心得來分析。一般人其實很難去分析和感受桿身的差異,如果你沒有很多木桿,同時搭配不同款式和同一個款式,但不同新舊、不同的型號,甚至同一個款式、同一個重量,但不同新舊款。

raw-image

一個前提是,我所說的桿身都是以aftermarket(桿身品牌自己生產銷售產品),不是貼牌的OEM/代工產品。總之,如果球友沒有很多的桿身來進行比較,是很難瞭解桿身之間的差異。我從20年前就開始用Fujikura桿身到現在,主要針對它們speeder系列,和近10年來的Ventus系列/紅、藍、黑三款,有深入使用經驗,所以可以提供我自己的使用心得來分享給大家。我自己時不時,都會把之前的桿身,裝在現在新的木桿桿頭上,比較整體使用的差異。這也是我覺得值得讓大家瞭解真實的球桿性能。

我在過去20年裡,使用過Matrix/LAGP(全系列)、三菱(部分系列)、Fujikura(Speeder和Ventus)結合為主的桿身品牌,所以得到一些經驗和結論。桿身本身沒有好壞、對錯問題,只有適合與否!必須以你本身使用和揮桿方式來選擇適合你的產品,同時也需要根據桿頭本身特性,來配置桿身優勢。另外還需要以使用者生理條件和能力為基礎,去配置最好的球桿規格。缺一不可、不是貴的桿身就一定有超猛的性能和手感。

當你的球桿都滿足以上的條件下,才能觀察和感受桿身新舊款式差異。因為如果球桿規格配置不對、桿頭特性選擇錯誤、桿身重量、硬度選擇不正確,你就無法感受到桿身真正的性能與回饋。我組裝過很多木桿、球道木、鐵桿、挖起桿和推桿。大部分都可以得到最好的結果,但有時也會走莖。用起來就不是很舒服,結果和我其他球桿有明顯差異。

raw-image

而我後面也會重新設定球桿,來找出桿身設定最佳化,比如換不同特性桿頭、更改桿身長度、調整球桿整體重量、硬度,和更換不同特性/重量的握把來進行優化。結果真的就完全不同,這就可以讓一支桿身完全重生。所以別小看球桿的細節,一個設定、選擇錯誤,就可以讓結果和回饋上下顛倒。因為當我打了球桿,自然可以敏感的抓出哪個環節不對,和需要如何去調整、改善。

當你可以有一支讓你發揮的木桿時,接下來就是要鎖定,同一款式、同一重量和硬度型號的去年款來進行一樣規格的設定,如此才能做對照組。當然你可以進行規格小範圍的調整來達到性能、操控和手感的最佳化。如果你的設定規格差異大,比如長度差超過0.5“,重量差超過10g、硬度差有一個級數和握把特性不同,這都會改變球桿最後的結果與手感。

這個前提是你必須鎖定同一個桿頭,這樣才能比較桿身新舊款的差異。我個人得到的經驗是,在10年前的桿身,如果沒有使用高噸位碳布材質,強度就很難到最佳化。同時使用的賞味期/耐用度,就沒有高碳布的桿身久。簡單說;就是很容易打軟和得到更多的倒懸/側旋量,當然就會就會影響到操控和性能。這是我長期使用Matrix/LAGP,Fujikura Speeder/Ventus桿身的結果。

raw-image


Ventus是比較新的桿身款式,也配置高碳布/70 噸/ton & 40 噸/ton carbon fiber材質,所以對於新舊款的差異,基本很小。比如我拿新的2024 Ventus Blue 50 S硬度,比較2021 Ventus Blue 50 S硬度。性能來說;舊款的倒懸/側旋量比較多,增加約10~15%。手感,舊款回饋比較舒服,新款會稍微硬一些。因為強化桿身特性,但球更能飛,也比較遠5~10碼。


新款對於失擊,也可以把左右偏的範圍壓小。這是對使用者來說比較務實的優勢,但手感上就沒有舊款舒服了。我把2支桿身分別裝在Callaway木桿桿頭(Rouge ST Max,AI smoke、Elyte)進行比較,得到的結果都是一樣。我是舉我比較近期的同一系列桿身的比較結果,我從以前到現在做過太多的桿身款式比較,也針對新舊款、同款式重量差或同款式硬度差異的比較。


其實桿身廠每一年出的桿身都會對它的特性進行說明,基本上從裡面就可以知道和之前款式的差異處。因為如果新款和舊款是一樣的特性,那就不需要換了。所以新款都是對舊款的一些不足處進行改善和提升。比如桿身強度的提升,可能提升在桿身前段、中端或後端。提升材質強度、或是把彈道壓低一些....而每個人需要不同,你或許要多一點的倒懸、高一點的彈道。這就是訂製要看的不是桿身新舊問題!


很少桿身的新舊款是一摸一樣,一定會有變化。我過去的經驗是,今年款的和2年前的很類似。會有隔代差異小的狀況,這個狀況我在Matrix桿身有發現過,Fujikura桿身就沒有。基本上Fujikura的Speeder系列每年都出新的,但一定有改變,改變在彈道、桿身強度、手感、桿身折點等。對我來說就是完全不一樣的桿身,只是都叫Speeder,但它們都是有不同年出產,比如speeder I、II、III、IV、V、VI等。


就算同一款式,不同年的型號,多數的桿身廠會在名字上有做一點差異化,比如加tour、加特殊符號+@,等。有時候是在外觀的塗裝會做一些改變,但主體還是保留。比如Matrix/LAGP以前的Red、white、Black系列和TPHD系列。所以你會問我,那是買新款還是舊款?因為價格基本都一樣,可能不同店家的價格有一些差異。


如同上面說的,新舊款基本有性能和手感上的差異,所以以自己使用需求和揮桿方式來選擇。但一個前提是,最好是找桿身材質和強度是以高碳布為主的產品。因為如果這個款式使用高碳布為主,它的新舊款式也都是用高碳布,只是碳布噸位混搭和強度設定位置的比例不同。同時也最好閱讀產品說明來瞭解桿身特性。不要延用前一代的特性到新一代桿身上,因為一定會出錯。

raw-image


現在科技進步,對於桿身材質的提升有明顯幫助。現在桿身在擊球結果上一定有明顯差別,讓你打起來特別有感。而我上面所說的桿身都是以aftermarket/桿身品牌自售款式,不是球具品牌商的OEM/貼牌的桿身。OEM桿身基本無法和Aftermarket桿身來比較,就價格來說,使用的材質就無法和aftermarket的桿身來比較。


最後,桿身本身對於擊球結果和擊球手感是有絕對的影響。你要你的球飛的高低、球速快和超快、滾動與否、手感變化都是脫不開桿身。桿身新舊款式可以視為完全不同的產品、很多球友喜歡一款桿身,基本都會選購一樣款式,但新舊款不同而已,但如果你要測試不同款式桿身,最好可以實際試打去感受差異,就算是同款,但年份不同,也要試打。不然很容易踩雷!

Chien, Pear Golf/洋梨高爾夫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chien的沙龍
41會員
246內容數
chien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5/04/13
今天來聊聊高爾夫球,球是必須的物件,球的好壞對擊球的手感和結果都是決定性的因素,所以如果你在意你的表現和結果,球就是不可省略的一環。當然球有很多款式和品牌,哪個適合我,真的沒有球桿來的容易分辨。當然如果你的技術和動作沒有到一個火候,也無法評判球的適合與否。對於一個假日球友或業餘球友來說,要如何去選擇
Thumbnail
2025/04/13
今天來聊聊高爾夫球,球是必須的物件,球的好壞對擊球的手感和結果都是決定性的因素,所以如果你在意你的表現和結果,球就是不可省略的一環。當然球有很多款式和品牌,哪個適合我,真的沒有球桿來的容易分辨。當然如果你的技術和動作沒有到一個火候,也無法評判球的適合與否。對於一個假日球友或業餘球友來說,要如何去選擇
Thumbnail
2025/03/25
3月快到月底了,天氣感覺慢慢的變溫暖,當然就手癢了。今年的第一場球就選Bethpage Yellow Course/ 黃場來試身手,因為朋友約12點開球,想說氣溫應該可以到10度,但還是有大風影響。到開球台,風就大到像台灣的颱風,站都站不穩,我們的推車前後被吹倒好幾次。開球就來一個左拉,還好球道寬,
Thumbnail
2025/03/25
3月快到月底了,天氣感覺慢慢的變溫暖,當然就手癢了。今年的第一場球就選Bethpage Yellow Course/ 黃場來試身手,因為朋友約12點開球,想說氣溫應該可以到10度,但還是有大風影響。到開球台,風就大到像台灣的颱風,站都站不穩,我們的推車前後被吹倒好幾次。開球就來一個左拉,還好球道寬,
Thumbnail
2025/03/16
2025年新球桿也是雨後春筍的問市,我也買了Callaway Elyte木桿來做為2025的先發。當然也打算購置另一支木桿來進行比較,我的首選就是Titleist GT木桿。我也對這款木桿先做瞭解和研究,首先,近5年的木桿都是走智慧或AI桿面設計,簡單說就是桿面的背面會是不規則的厚度設計。因為這樣才
Thumbnail
2025/03/16
2025年新球桿也是雨後春筍的問市,我也買了Callaway Elyte木桿來做為2025的先發。當然也打算購置另一支木桿來進行比較,我的首選就是Titleist GT木桿。我也對這款木桿先做瞭解和研究,首先,近5年的木桿都是走智慧或AI桿面設計,簡單說就是桿面的背面會是不規則的厚度設計。因為這樣才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還在煩惱平凡日常該如何增添一點小驚喜嗎?全家便利商店這次聯手超萌的馬來貘,推出黑白配色的馬來貘雪糕,不僅外觀吸睛,層次豐富的雙層口味更是讓人一口接一口!本文將帶你探索馬來貘雪糕的多種創意吃法,從簡單的豆漿燕麥碗、藍莓果昔,到大人系的奇亞籽布丁下午茶,讓可愛的馬來貘陪你度過每一餐,增添生活中的小確幸!
Thumbnail
還在煩惱平凡日常該如何增添一點小驚喜嗎?全家便利商店這次聯手超萌的馬來貘,推出黑白配色的馬來貘雪糕,不僅外觀吸睛,層次豐富的雙層口味更是讓人一口接一口!本文將帶你探索馬來貘雪糕的多種創意吃法,從簡單的豆漿燕麥碗、藍莓果昔,到大人系的奇亞籽布丁下午茶,讓可愛的馬來貘陪你度過每一餐,增添生活中的小確幸!
Thumbnail
之前我們閒聊過現在的木桿桿頭都走高容錯的風格和功能,而我最近也去試試這些新的木桿實際使用的感覺和想法,讓我可以瞭解這些桿頭的特性、回饋和如何進行客制的配置。基本上現在主流幾個品牌的木桿類都是有高容錯的產品,Callaway Ai Smoke, Taylormade Qi 10、Titleist TS
Thumbnail
之前我們閒聊過現在的木桿桿頭都走高容錯的風格和功能,而我最近也去試試這些新的木桿實際使用的感覺和想法,讓我可以瞭解這些桿頭的特性、回饋和如何進行客制的配置。基本上現在主流幾個品牌的木桿類都是有高容錯的產品,Callaway Ai Smoke, Taylormade Qi 10、Titleist TS
Thumbnail
又到了新球季開始的時候。這個時候各大廠都會推出新產品,把大家搞的眼花撩亂、不知所措。而我也會有一些球友和朋友來問我哪個桿子或技術可以開外掛?大家都蠢蠢欲動,我也不例外。我自己的經驗也算過多,所以對各場的產品和材質特色有一些瞭解。而我也會把一些產品的測試陸續放在洋梨和大家分享。 大家對美的東西多少都會
Thumbnail
又到了新球季開始的時候。這個時候各大廠都會推出新產品,把大家搞的眼花撩亂、不知所措。而我也會有一些球友和朋友來問我哪個桿子或技術可以開外掛?大家都蠢蠢欲動,我也不例外。我自己的經驗也算過多,所以對各場的產品和材質特色有一些瞭解。而我也會把一些產品的測試陸續放在洋梨和大家分享。 大家對美的東西多少都會
Thumbnail
現在動作也穩定,球桿的設定也著眼在,讓身體可以更容易去產生爆發力和運行動作。只要能達到這些要求,桿子就會變得異常好打,效果一點也不會打折。我逐步去跳脫現有的球桿規格框架,也看到更多的可能性和效果。這也是我不斷去嘗試不同於現有球桿框架下的原因。你會發掘到很多完全想不到的結果。
Thumbnail
現在動作也穩定,球桿的設定也著眼在,讓身體可以更容易去產生爆發力和運行動作。只要能達到這些要求,桿子就會變得異常好打,效果一點也不會打折。我逐步去跳脫現有的球桿規格框架,也看到更多的可能性和效果。這也是我不斷去嘗試不同於現有球桿框架下的原因。你會發掘到很多完全想不到的結果。
Thumbnail
近5年來測試不少新產品,也用不少新桿頭、桿身。都覺得一個簡單和直白的結果就是高容錯。也就是說,桿頭和桿身的設計都把容錯這塊給拉到滿格。你看各家產品在桿頭上都訴求,讓你失擊影響和非甜蜜點的擊球都可以得到不錯的結果和手感。 同時桿身也沒有閒著,在穩定性和材質提升下,對於抗側旋這塊的能力比10年前的桿身要
Thumbnail
近5年來測試不少新產品,也用不少新桿頭、桿身。都覺得一個簡單和直白的結果就是高容錯。也就是說,桿頭和桿身的設計都把容錯這塊給拉到滿格。你看各家產品在桿頭上都訴求,讓你失擊影響和非甜蜜點的擊球都可以得到不錯的結果和手感。 同時桿身也沒有閒著,在穩定性和材質提升下,對於抗側旋這塊的能力比10年前的桿身要
Thumbnail
現在球桿都有設計快拆的功能,讓大家可以快速更換桿身和桿頭。可以玩很多的桿身和桿頭。不像以前需要整支桿子拆掉再換其他桿頭或桿身來用。當然有沒有快拆都不會影響玩家和球友們玩其他球桿的熱情。但你心裡一定有個問題就是:桿子拆裝是否對桿子的性能和安全有影響?很多球友或技師都說沒問題!但真的沒問題嗎? 有個基
Thumbnail
現在球桿都有設計快拆的功能,讓大家可以快速更換桿身和桿頭。可以玩很多的桿身和桿頭。不像以前需要整支桿子拆掉再換其他桿頭或桿身來用。當然有沒有快拆都不會影響玩家和球友們玩其他球桿的熱情。但你心裡一定有個問題就是:桿子拆裝是否對桿子的性能和安全有影響?很多球友或技師都說沒問題!但真的沒問題嗎? 有個基
Thumbnail
在球桿的世界裡打滾多年下,我做很多的測試和實驗。都可以在我的網站裡看到不少種類、比較和實驗的方式。就我的經驗來說,從沒有打過兩隻球桿是一模一樣的感覺。就算是同一種產品,規格、桿身都一樣,也沒有辦法達到一模一樣的回饋。 所以別認為我愛某支桿子就再去買一模一樣的規格就可以。 大家會覺得不可能,因為同
Thumbnail
在球桿的世界裡打滾多年下,我做很多的測試和實驗。都可以在我的網站裡看到不少種類、比較和實驗的方式。就我的經驗來說,從沒有打過兩隻球桿是一模一樣的感覺。就算是同一種產品,規格、桿身都一樣,也沒有辦法達到一模一樣的回饋。 所以別認為我愛某支桿子就再去買一模一樣的規格就可以。 大家會覺得不可能,因為同
Thumbnail
目前台灣很多球友討論的一款桿身就是訴求auto flex的特性,我自己是叫無差別硬度。就是適用不同揮桿速度的球友使用。聽起來很屌,但其實我很早就知道也配置這類的產品給球友來用。我不是用現在大家討論的品牌產品,而是市面上桿身材質以40噸或以上的產品,以美系為主的桿身就其實是無差別硬度。 以前的桿身軟
Thumbnail
目前台灣很多球友討論的一款桿身就是訴求auto flex的特性,我自己是叫無差別硬度。就是適用不同揮桿速度的球友使用。聽起來很屌,但其實我很早就知道也配置這類的產品給球友來用。我不是用現在大家討論的品牌產品,而是市面上桿身材質以40噸或以上的產品,以美系為主的桿身就其實是無差別硬度。 以前的桿身軟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