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開始翻閱新買的花藝書,腦中又燃起那種「想馬上動手試試看」的熟悉感。
我決定從最基礎的練習開始──挑戰植生式插花。
第一階段:一個生長點插法
所謂的植生風,強調模仿花材在自然中原本的生長樣貌。
一開始我用單一生長點做基礎,把花材集中插在一個點上,再以葉材鋪底,像是地面的草叢,為整體打好自然的基礎層。
第二階段:兩個生長點的安排
這次我嘗試設定兩個生長點,並在這之中練習高低層次變化,安排出低、中、高的花材位置。
在同一生長點周邊,我用了卡斯比亞進行包圍與過渡,模擬出自然中植物彼此依附生長的感覺。
調整習慣:學會「不填滿」
其實一開始我還是忍不住想拿繡球來遮花莖,但很快發現──又太滿了。自從上完不凋花證照課後患上一種毛病,總覺得作品不「插滿」就不完整。
但我努力提醒自己,某個不凋花老師曾說過的:「花藝需要空間感,作品要能呼吸。」
所以這次我儘量不過度依賴繡球花填充空隙,改用卡斯比亞、小葉尤加利、滿天星這類散狀花材穿插在玫瑰花莖之間,學習創作出空間感。

自我檢視與學習筆記
這次作品完成後,我也列下幾點自己觀察到的問題:
- 生長點定位
兩個生長點的位置太對稱
嘗試將生長點斜向配置,模擬自然草叢坡地樣子。 - 莖線與走勢
花材多偏垂直,欠缺斜向、橫向的流動線條。
或許可加入垂墜的葉材,或往外延伸的枝材。 - 高低層次與起伏感
底部葉材與繡球略顯集中。
下次希望讓葉材往左右蔓延,讓作品更像「鋪展的草地」。 - 花面方向
現在大多花面朝正前方,可試著加入背面或斜側的花面,模擬自然中不規則綻放。
後記
這次插花過程,就像重新練習怎麼「放鬆手」,回到自然節奏的控制與觀察。
學著讓花自己有空間,才會有自己的表情。

不植生的植生🥺我可以算及格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