傷感,不如補救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猜疑傷感,不如隨喜補救(象山慶25.5.10)

問:〇親戚在line群組上傳他父親「睡夢中安詳往生」的訊息;我表妹看了很不舒服,認為「〇親戚」在暗示他的爸爸長期住院,最後又痛苦去世。這樣的想法與情緒,要怎麼勸導她?

慶答:家家有本難念的經,也有不便對外人說的憂惱,都活的很辛苦;因此,人與人之間,各安其位,各盡本分,能做到無愧於心,就好了,沒甚麼可比較與計較的。

人的一生,都活在自己的命運中,有好有壞、有順有逆,除了自己承受,也給別人影響,就這樣你貪我愛,我瞋你怨,互相糾纏,沒完沒了。

做子女的孝順父母,是一種情感的依附與報答,除了生前不違逆父母心意,生活上隨分盡力的奉養之外,若遇有衰老病痛,也盡可能給予協助及醫療,減少其不便與受苦,讓父母安穩幸福的度日;直到壽終正寢,安然往生;這是最理想的狀態,做子女的也相對的無愧於心。

若父母老病纏身,長期臥床,飽受身心的折磨,最後又掙扎的去世,看在子女眼裡,當然很難過,也自責,似乎不能給父母最好的照顧,有損孝道;尤其在家族、村里中,與其他長輩的善終(安詳往生)相比,自己覺得難堪(不舒服),甚至心中埋怨,這就成了二度傷害,因為:1、不能改變父母命終的狀況,2、傷了親族鄰里的和氣,3、增加自心的瞋恨怨惱;這樣,對父母對別人對自己,都沒好處。

不如將心比心,廣結善緣,倒過來想:別人的父母順利往生,可能是他本人的福報,加上子女為他作福,我們也為他高興、隨喜;而我的父母為了償還往世的業而多受一些苦,可能因此減輕了來世的負擔;做子女的若不放心,也可趁此為父母供養三寶,念佛迴向,將子女「做不滿」的孝行,及「愛別離」的缺憾,轉託於阿彌陀佛的接引往生,到西方淨土滅罪消業,永享長壽與極樂;個人也可以從此安心的念佛,到極樂世界永久團聚。

若能這麼想,這麼做,也不枉了這一世來此娑婆,生為父母子女的業緣,不論是討債或還債,親眷或冤家,就讓彼此這一副百孔千瘡、乏善可陳的身命,轉向念佛,而仰靠阿彌陀佛的攝受,同生淨土,將無量世以來的恩怨情仇,做一個的圓滿的結局,在彼岸眷屬永團聚,相見無遺憾了


來到生命中的每個人,都與您有(因)緣,如何不相辜負?

我們都是被彌陀所救,安住在「名號光明」的攝取之中。因此,我們若在此岸念佛,即可藉由六字名號而與彼岸的親人,感應道交,這是最具體而實在的「思親」。

兒女與父母就是有緣,親或不親很難說,或善或惡也未定,借了父母的身體(四大)來入胎、孕育、出生、成人,卻有自己的業報與習氣,要做自己,走自己的路,過自己的人生。念佛人「以念佛之心面對眼前之境」,將親眷託付給阿彌陀佛。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象山慶(淨慶,張火慶: 博士/教授) 的沙龍
12會員
322內容數
21世紀的淨土宗--回歸"善導"系
2025/04/01
有人說:「做幾件可驚可喜之事,交幾個有情有義的人」。今天愚人節,我說: 可驚可喜之事,一件就夠了:同一念佛無別道 有情有義的人,您們就是了:遠通法界皆兄弟    我們是愚人,只能念佛往生,的確愚不可及。祖師大德,才學高深,卻懂還愚癡而生極樂;我輩下愚,罪業厚重,只堪守本分而常念佛。聖者「大智若
Thumbnail
2025/04/01
有人說:「做幾件可驚可喜之事,交幾個有情有義的人」。今天愚人節,我說: 可驚可喜之事,一件就夠了:同一念佛無別道 有情有義的人,您們就是了:遠通法界皆兄弟    我們是愚人,只能念佛往生,的確愚不可及。祖師大德,才學高深,卻懂還愚癡而生極樂;我輩下愚,罪業厚重,只堪守本分而常念佛。聖者「大智若
Thumbnail
2025/03/26
霧中思    火車進入泰安、勝興間的山區,突然飛霧濱漫,蔽野盈空,那片無止無盡的白茫茫,淹沒了天地萬物都。從車窗看出去,分不出遠近。如一堵環罩雙眼的粉牆,縱然搖頭怒目,也閃不開,透不過。是清明四月的節氣,我在回家掃墓的路上,心情肅穆,而這白茫的粉牆,卻移動若飛,風從那裡來?霧又從何處起?只是這般的
Thumbnail
2025/03/26
霧中思    火車進入泰安、勝興間的山區,突然飛霧濱漫,蔽野盈空,那片無止無盡的白茫茫,淹沒了天地萬物都。從車窗看出去,分不出遠近。如一堵環罩雙眼的粉牆,縱然搖頭怒目,也閃不開,透不過。是清明四月的節氣,我在回家掃墓的路上,心情肅穆,而這白茫的粉牆,卻移動若飛,風從那裡來?霧又從何處起?只是這般的
Thumbnail
2025/03/03
思親,就念佛(象山慶25.2.28)         <若想念我時,應稱彌陀佛,我亦住在彼,六字名號中>:若親人因念佛而往生極樂,名號是「因」,往生是「果」,家眷若想念他,也應一樣念佛往生,淨土相聚。     我們都是被彌陀所救,安住在「名號光明」的攝取之中。因此,念佛人以稱念佛名來思念往生的親
Thumbnail
2025/03/03
思親,就念佛(象山慶25.2.28)         <若想念我時,應稱彌陀佛,我亦住在彼,六字名號中>:若親人因念佛而往生極樂,名號是「因」,往生是「果」,家眷若想念他,也應一樣念佛往生,淨土相聚。     我們都是被彌陀所救,安住在「名號光明」的攝取之中。因此,念佛人以稱念佛名來思念往生的親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介紹朋友新開的蝦皮選物店『10樓2選物店』,並分享方格子與蝦皮合作的分潤計畫,註冊流程簡單,0成本、無綁約,推薦給想增加收入的讀者。
Thumbnail
介紹朋友新開的蝦皮選物店『10樓2選物店』,並分享方格子與蝦皮合作的分潤計畫,註冊流程簡單,0成本、無綁約,推薦給想增加收入的讀者。
Thumbnail
今年開始,我不斷嘗試顯化【人】。 一開始是朋友、家人,後來顯化新SP,我都成功了。 《顯化家人的部分》 我的家族中某位長輩有憂鬱症,情緒很不穩定,有段時間經常在家族群組裡暴走。而且他會針對我媽,所以我特別看不慣。 但其實這位長輩在我小時候有照顧過我,我們的關係是不錯的。 這讓我很兩難:
Thumbnail
今年開始,我不斷嘗試顯化【人】。 一開始是朋友、家人,後來顯化新SP,我都成功了。 《顯化家人的部分》 我的家族中某位長輩有憂鬱症,情緒很不穩定,有段時間經常在家族群組裡暴走。而且他會針對我媽,所以我特別看不慣。 但其實這位長輩在我小時候有照顧過我,我們的關係是不錯的。 這讓我很兩難:
Thumbnail
上一篇,講到我絮絮叨叨跟過世的乾爹代表道歉,獲得乾爹覺有點煩的回饋之後。 很快我就在當同學過世的母親代表,完全理解了乾爹的心情。 當我躺在地上,代表同學過世的母親,我感到全然的放鬆、安詳、舒服與自在。 正當感覺一切都很好的時候,個案在一旁哭了,開始講述母親生前生病但因為自身太忙沒能多陪伴母
Thumbnail
上一篇,講到我絮絮叨叨跟過世的乾爹代表道歉,獲得乾爹覺有點煩的回饋之後。 很快我就在當同學過世的母親代表,完全理解了乾爹的心情。 當我躺在地上,代表同學過世的母親,我感到全然的放鬆、安詳、舒服與自在。 正當感覺一切都很好的時候,個案在一旁哭了,開始講述母親生前生病但因為自身太忙沒能多陪伴母
Thumbnail
今天下班的時候,我在公車上跟朋友傳訊息,在和朋友的訊息往來中,我才發現原來我沒有走出失去父親的傷痛,我一直以為我好好的,可是我的眼淚就這樣一顆顆的滾落了,我是不是太壓抑了,沒有好好地面對爸爸離開的這件事,一直覺得他只是出了遠門,所以也不以為意,還覺得自己很堅強。
Thumbnail
今天下班的時候,我在公車上跟朋友傳訊息,在和朋友的訊息往來中,我才發現原來我沒有走出失去父親的傷痛,我一直以為我好好的,可是我的眼淚就這樣一顆顆的滾落了,我是不是太壓抑了,沒有好好地面對爸爸離開的這件事,一直覺得他只是出了遠門,所以也不以為意,還覺得自己很堅強。
Thumbnail
本來相處美好的彩色回憶,被最後照顧的巨大折磨所填滿成為灰色。 我知道即將失去什麼,然而在關係盡頭創造些回憶,把病床置換成台灣的風景,彩色的回憶。
Thumbnail
本來相處美好的彩色回憶,被最後照顧的巨大折磨所填滿成為灰色。 我知道即將失去什麼,然而在關係盡頭創造些回憶,把病床置換成台灣的風景,彩色的回憶。
Thumbnail
如果逐漸年老的父母,因為怕打攪、麻煩子女,就自己主動表示以後要去住養老院。這個父母會想自己要去養老院,他不要麻煩子女;或如果感染瘟疫就算是救好了,也怕自己身體狀況變得相當不好,麻煩子女,就跟子女交代不要搶救。這個年老的人已經有問題,他已經被傷心了,做子女的自己要檢討。要去檢視正常老人不講
Thumbnail
如果逐漸年老的父母,因為怕打攪、麻煩子女,就自己主動表示以後要去住養老院。這個父母會想自己要去養老院,他不要麻煩子女;或如果感染瘟疫就算是救好了,也怕自己身體狀況變得相當不好,麻煩子女,就跟子女交代不要搶救。這個年老的人已經有問題,他已經被傷心了,做子女的自己要檢討。要去檢視正常老人不講
Thumbnail
這是一篇關於家庭和愛的故事,作者在夢中體驗到了對家人的懺悔和改變態度的過程。藉由作者的夢境經歷,提醒我們珍惜與家人相聚的每一刻,並勇敢地表達愛意。這篇文章具有溫馨感人的情感連結,值得分享和思考。
Thumbnail
這是一篇關於家庭和愛的故事,作者在夢中體驗到了對家人的懺悔和改變態度的過程。藉由作者的夢境經歷,提醒我們珍惜與家人相聚的每一刻,並勇敢地表達愛意。這篇文章具有溫馨感人的情感連結,值得分享和思考。
Thumbnail
  案例一:一位師姐來電請示,以下為整理之請示內容:    我的姨甥99年打球受傷後成殘廢,目前已經忘記過去,生活無法自理,待在護理之家,請示是否有因果干擾?   我與他到底什麼關係?我的姐妹因病往生後,我就幫她扶養這個小孩。我不求從小孩身上得到什麼,但至少也不要讓我這樣為他操煩......
Thumbnail
  案例一:一位師姐來電請示,以下為整理之請示內容:    我的姨甥99年打球受傷後成殘廢,目前已經忘記過去,生活無法自理,待在護理之家,請示是否有因果干擾?   我與他到底什麼關係?我的姐妹因病往生後,我就幫她扶養這個小孩。我不求從小孩身上得到什麼,但至少也不要讓我這樣為他操煩......
Thumbnail
父母會這麼講:「要去養老院,不要麻煩子女,或者如果感染瘟疫,就算救好了,也怕身體狀況變得相當不好,麻煩子女,就跟子女交代不要搶救......」這個年老的人已經有問題,已經被(子女)傷心了!做子女的要檢討、檢視,正常老人不講這種話。不是百分之百,但百分之九十以上都是這樣!
Thumbnail
父母會這麼講:「要去養老院,不要麻煩子女,或者如果感染瘟疫,就算救好了,也怕身體狀況變得相當不好,麻煩子女,就跟子女交代不要搶救......」這個年老的人已經有問題,已經被(子女)傷心了!做子女的要檢討、檢視,正常老人不講這種話。不是百分之百,但百分之九十以上都是這樣!
Thumbnail
「死亡」看似離我們很遙遠,但它來臨時總是令人措手不及 ,與生命告別是人生必經的過程,也是必修的課題。
Thumbnail
「死亡」看似離我們很遙遠,但它來臨時總是令人措手不及 ,與生命告別是人生必經的過程,也是必修的課題。
Thumbnail
真的不知道要說什麼了。我哥可能是瘋了。
Thumbnail
真的不知道要說什麼了。我哥可能是瘋了。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