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星期開開心心的參加Lady Gaga演唱會,開場大約延遲半小時才開始,所以演唱會中間就在想,等等結束大概22:30,搭地鐵轉車回旅館大概是23點。蛤,好晚喔。
雖然地鐵站離旅館約700公尺,傳聞新加坡治安很好,可是半夜一個女生走在路上,怎麼想都不安全吧?還是我應該要搭計程車直奔旅館,省掉轉乘的辛勞呢?可是計程車比地鐵貴好多,來的時候已經是搭計程車,回去的時候搭地鐵就好了吧?
做不出抉擇實在太困擾,我暫時放下思考享受當下的演唱會。果不其然演唱會結束時已經22:30,看著滿場的歌迷,我決定還是避開地鐵人潮到招呼站搭乘計程車。結果走到招呼站才驚覺人潮爆炸多,連Grab司機也叫不到。一開始,訊息顯示司機再過11分鐘會抵達乘車點,我耐心等待11分鐘後,查看一下剩餘等候時間,想說司機應該快到了吧,沒有,APP顯示等候時間依然停留在11分鐘。誇張,實在太誇張,我傳訊息詢問司機能否給大約抵達時間,卻遲遲等不到回覆的又過11分鐘。
氣死,我不等了,搭地鐵就搭地鐵,我再走路回去旅館。
轉身走向地鐵站,發現體育場人潮已疏散得差不多,地鐵站也沒什麼人,舒舒服服地搭車到丹那美拉站轉乘回旅館。只是在月台乾等許久,一直等不到列車進月台,此時也在隔壁候車的陌生歌迷突然走來向我搭話,原來他察覺對面月台已經有一台列車經過,我們月台卻遲遲沒有列車進站很奇怪,會不會現在其實沒有列車行駛了?
我看向月台時鐘顯示23:47,照理地鐵和捷運是差不多運作模式,起碼在24:00前還能等到末班車吧。我將想法講給陌生歌迷聽後,他有些疑惑卻說不上來為什麼,畢竟在我們講話同時,對面月台又一台列車進站。他張頭觀望四周,想要找出到底會不會有列車進站的訊息。
受他行為影響,我也開始覺得等候時間似乎太久了,便在月台四處尋找有沒有布告欄之類的,至少確認一下列車間的等候分鐘數。
於是在手扶梯旁,我看到往旅館方向的末班列車時間是23:43的公告表,也就是說沒有列車可以載我回旅館了。對向月台的末班車時間則是00:22,所以才會有列車一直經過,我等候的月台卻一輛車都沒有的狀況。真相大白後,我指著公告表的資訊,跟那位歌迷朋友解釋末班車已走,我們不用在這裡白等車了。隨後離開月台,打開Grab,出站叫車去。
歷經一番波折,我終於躺在旅館床鋪上休息了。
這趟回旅館的路程,我好像有做出選擇,又好像沒做出選擇。放棄搭計程車的計畫,又放棄地鐵轉乘的計畫,結果是用了混合版地鐵+計程車的模式回到旅館,那我一開始考慮那麼多是在哈囉嗎?
真的要好好練習如何做最簡單的選擇,畢竟結局猜不著的話,起頭也不用想太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