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失去後的一段時間裡,開始的自我觀察。
某月某日,她正式提出分手。 習以為常的日子告終,在觀察不到二十四小時的自我狀態裡,我也不確定自己是否真的想要維持這段情感。
確實,平穩的日子已經失去了火花。 既然「陪伴」已經不能維繫親密關係,我們太習慣彼此的付出,卻又無法辨識付出的意義。
我付出了什麼?她說她無法再扮演那個堅強的角色。 那麼我是一直在佔便宜的人嗎?付出比不上得到的那一方? 我不確定,或者我確定,只是不敢面對。
我不敢給承諾,因為承諾只會帶來失望。但沒有承諾,就不會失望嗎? ——現在看來,是這樣的。
我對未來沒有想像,也無法想像。 她口中說的「在一起一輩子」,究竟是什麼意思? 原本以為就是「現在這樣」,看來並不是。
我們避免爭吵,試圖遏止爭吵。 我們都有強硬的時候,但問題從未解決。
其實,我也早就察覺關係的變化。 分手的念頭時不時浮現,但我從沒提過。 我討厭變化,我尋找的是一種穩定的想望,一成不變的美好。
但我知道,永恆本是奢求。 如電,亦如露——應作如是觀。
所以我觀察自己,重新思考活著的本質。 活著,就是為了活著。
我現在活著,並感受到痛苦。 這種痛苦沒有明確定義,無法以二分法衡量。
我要怎麼面對?要用什麼樣的態度處理? 我需要重新安排空白的日程,重新適應沒有她的生活。
也許會有新的體悟,也許日子會如舊般繼續, 但我清楚,那段看似簡單的生活已經結束, 只是慣性還在。
我要面對的是心理上的「一般適應症候群」。 波形正在往下,我需要休息和動態恢復, 讓自己的耐受度提高,去面對之後的日子。
我們延遲了成長,但終究還是被追上。 我們都不是彼得潘。 我們的夢幻島,消失了。
——
我花了十多年追求的東西,到底是什麼? 我又會變成怎麼樣的人? 我能用我想要的方式老去、死亡嗎? 人生之後,還會有什麼樣的際遇?
這些問題,是在失去後我必須開始思考的。
溫暖的泡影破滅,我被迫面對現實的冷酷。 但既然「被迫」,代表我之前一直在逃避。
現在,我要起身對抗,還是躲進下一個泡沫?
失去舊有生活,不到二十四小時的時間裡, 我沒有答案。
——
中午午休時,半夢半醒之間,我竟然有那種「如果這是一場夢,醒來就好了」的錯覺。 我醒來,回到現實,依舊發生的事情,就是發生了。
我以前好像做過類似的夢,但那時是相反的—— 夢中失去,現實如常; 而這次,是現實崩塌,夢裡卻想回去。
如果這是夢,還能傳訊息,兩人一笑置之。 現在,我得學會自我消化這份酸苦的情感。
很久沒有需要經歷巨大的情感變動,竟有些生疏。
我想,沒有人會習慣分離。 人生聚少離多,人們追求的永恆不變,只是不想面對未知。
今天心情起伏多次,像股市一樣。 不同的股票因為川普波動,而我,是因為別的事。
好巧不巧,今天的天氣也是這樣: 早上暴雨、中午出太陽、下午綿綿細雨。 這是天公作美,還是不作美? 我不知道。
那時的我,什麼都不知道。
現在的我,也還不知道,還是繼續寫、繼續活著。
如果你恰巧路過,不妨坐下來歇息、見雲起、雲停,見山又不見山。
山半山,在記得與遺忘之間寫字的人。
如果你恰巧路過,不妨坐下來歇息、見雲起、雲停,見山又不見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