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男孩是我中學的學長,成績頂尖,清秀白皙,講話聲音輕柔得像是貓掌在撥弦一樣。我本來以為他是同志,一直到他主動找我搭訕,我才發覺是我搞錯了。
他說他可以陪我走到車站等車,我點點頭。不到十分鐘的路程,他陪我走了一次,然後是兩次,最後變成了好幾次。
也許他把我當成了他的樹洞,也許他想要填補我們之間對話的大片空白,他自己主動說出了許多小秘密。「我都騎單車到學校,這樣可以省下公車錢……」
「我借住在親戚家,房間很小,塞了單人床和書桌就幾乎沒辦法走路了……」
全校都知道這位第一名的學長來自東部,不過,大家並不知道他過著這麼艱難的日子,而且他的童年與我們的台北經驗大不相同。
地理課本成了開啟世界之窗
「我小時候天天都要放牛,出門的時候一定會帶著課本。」
「課本?」
「地理課本,我幾乎都背得滾瓜爛熟。這樣一來,我覺得自己真的進入了那個國家,然後開始思索要以什麽樣的方式繼續旅行下去。比方說,我會想像自己從西藏出發,划船一路進入印度,高低起伏十分劇烈,驚險萬分,最後到達孟加拉……」
能把枯燥的課本看得津津有味,而且還能夠以老練旅者的口吻把歷程講得津津有味,對於常常不小心(也許是故意)丟失課本的我來說,覺得學長簡直是神人。
「你每一科的課本都看得這麼認真嗎?」
他露出靦腆笑容,「沒有,數學和其他理科都沒辦法,我覺得我這輩子只能靠著地理課本去旅行。」
有顆小小的種子在我心田發芽,哦,不是愛情。學長的陪走之旅過沒多久就結束了,因為他的段考不再是第一名。從此之後,他成了疏遠但依然客氣的朋友,也回到了第一名的寶座,刻苦少年在小小年紀就明白有捨有得的人生大道理。
我說的萌芽,是旅行。
旅行是不該被辜負浪費的珍貴體驗
每一次的長旅,彷彿都代替他或是其他充滿夢想、卻無法啟程的旅人而出發。行前必須(甚至沒必要)做到的每一項功課,我一定全力以赴;只要體力能夠負擔,我一定走到最後一刻才回到住處;我努力放大五感的接收能力,以心為紙筆,記下旅程中的點點滴滴。
所以,我對於那些懶得研究行程、永遠以參加旅行團為第一考量(複製貼上的旅遊體驗)的旅客,實在無法投以太多的認同。這世界上有太多人充滿了上路的期盼與野心,但卻因為資源匱乏而難以成行;但也有太多茫然從眾的觀光客在四處溢流。
如果因為「大家都去所以我一定要去」的理由、堅持要在著名觀光景點前打卡留念之後匆忙離開走人,其實,攝影棚棚拍和小人國之旅也可以滿足你的需求;如果你是堅持每一張旅遊照都必須有自己笑顏入鏡的人,那麼你可能永遠不會發現少了你自己的原野與建築空景照片反而更美好;而那些網紅餐廳,也絕對不差你一張跟附流行的照片。
多年之後,因為義大利輕艇激流選手Daniele Molmenti奪牌的優異表現,我再次注意到雅魯藏布江,因為我很好奇,歐洲到底有哪一條自然河川能夠讓他接受訓練?果然,這位選手是移地訓練,學長當年的部分壯遊路線,成了輕艇激流選手訓練的好地方。
那學長呢?
想必他的孜孜不倦一定已經讓自己與原生家庭脫離貧困,出國旅遊當然不成問題;但我更期盼他在面臨生活種種挑戰與摧折的同時,依然記得自己少年時代那一場又一場的課本大冒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