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果小百科》第三章-2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4 分鐘

二、修行功德

本節深入探討十善業及其相關法門(如六度、四攝、三十七道品)在修行中的功德,闡明其如何支撐從人天乘至菩薩道的進展,並最終成就佛果。以下按層次逐一分析,展現各法門的殊勝與相輔相成之妙。

1. 十善業功德

  • 基礎:十善業如廣袤大地,承載一切修行法門,從人天福報到菩薩道,皆以此為根基。《十善業道經》云:十善業道能令眾生離苦得樂,乃至成就佛果。
  • 具體功德:
    • 離殺生並布施:得長壽無夭疾,財寶無人侵奪,眾生親近,無怨敵怖畏。
    • 離偷盜並布施:財富無比,無盜賊侵害,具足佛法藏,普施眾生無窮。
    • 離邪行並布施:家族和順,無欲心侵擾,身心清淨,眷屬安樂。
    • 離妄語並布施:免受毀謗,言語真誠,願行必果,智慧增勝。
    • 離兩舌並布施:眷屬和睦,無爭執離間,團體和合,信心堅固。
    • 離惡口並布施:言語受人信賴,眾會歸依,說法感化無量。
    • 離綺語並布施:言語真實受敬,斷眾疑惑,具人天威德。
    • 離貪欲並布施:具大威力,捨財生慧,福德無盡,眾生供養。
    • 離瞋恚並布施:成就無礙心,諸根端嚴,身心柔和,速生善趣。
    • 離邪見並布施:常親近佛法,信心不退,永不失菩提心,速證正覺。

2. 六度與其他法門

六度(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智慧)是菩薩行的核心,與十善業相輔相成,圓滿福慧二資糧:

  • 布施:結合十善,斷貪得福,財、法、無畏布施圓滿無量功德。
  • 持戒:以十善為戒基,淨化三業,滿足大願,護持正法。
  • 忍辱:成就佛陀三十二相八十種好,內心柔和,無怨無恨。
  • 精進:破除魔怨,摧毀懈怠,深入佛法藏,速證菩提。
  • 禪定:生清淨智慧,身心安樂,定力增強,入真如境。
  • 智慧:斷除妄見,了知法性,照見五蘊皆空,證無上覺。

3. 四無量心與四攝法

  • 四無量心(慈、悲、喜、捨):
    • 慈:普施眾生安樂,無分別心,廣結善緣。
    • 悲:拔眾生苦,不捨任何一有情,悲智雙運。
    • 喜:見眾生離苦得樂,心生隨喜,無嫉妒障礙。
    • 捨:於順逆境無愛憎,平等觀一切,心如止水。
  • 四攝法(布施、愛語、利行、同事):
    • 以布施攝化眾生,滿其所需;以愛語啟發善心,導向正道;以利行助其修行,斷惡向善;以同事融入眾生,隨機度化。

4. 三十七道品

三十七道品是通向解脫的實踐綱領,與十善業結合,成就戒定慧三學:

  • 四念處:觀身不淨、觀受是苦、觀心無常、觀法無我,破我執,證真如。
  • 四正勤:未生惡令不生,已生惡令斷除,未生善令生起,已生善令增長,淨化心念。
  • 四如意足:欲、勤、心、觀四者,增強定力,成就神通,入自在境。
  • 五根、五力:信、精進、念、定、慧五根,轉為五力,堅定信心,斷除疑惑。
  • 七覺支:念、擇法、精進、喜、輕安、定、捨七支,平衡定慧,證菩提果。
  • 八正道:正見、正思維、正語、正業、正命、正精進、正念、正定,圓融戒定慧,通達佛法。

5. 究竟功德

十善業與諸法門圓滿修行,終能成就佛陀十力、四無畏、十八不共法。菩薩行者廣度無量眾生,速證有為無為之究竟安樂。《華嚴經》云:一念清淨心,具足無量功德。十善為基,諸法為輔,行者由此趣向無上菩提。



raw-image


三、細說三十七道品

三十七道品是佛陀開示的修行綱領,涵蓋觀照、精進、定慧等層次,與十善業道相輔相成,引導行者從迷轉覺。以下逐一詳述,融入生活應用與因果啟示,展現其實踐意義。

1. 四念處

四念處是佛陀初轉法輪的根本教法,《念處經》云:修習四念處者,能令七覺支圓滿,進而證得涅槃。四念處即觀身不淨、觀受是苦、觀心無常、觀法無我,猶如四面明鏡,映照眾生迷惑之根源,指引破妄顯真的觀行次第。

(1)觀身不淨——色身為苦本

  • 觀法:眾生因執著色身為「我」與「淨」,生貪愛染著。佛陀教導觀身不淨,從頭髮、皮膚、血液、骨骼,至糞便排泄,無一清淨。此身乃四大(地水火風)假合,剎那生滅,終歸敗壞。
  • 生活應用:日常照鏡時,觀自身不過皮囊,內外無常;見美食、美色,思其無常敗壞之性,則貪心自息。
  • 因果啟示:貪色造業,來世墮惡道,受無量苦;若觀身如幻,斷貪清淨三業,轉化輪迴因果,趣向解脫。

(2)觀受是苦——五受如毒

  • 觀法:眾生逐樂避苦,然佛說「受皆是苦」。不論樂受、苦受、捨受,皆因緣生滅,無常無我。樂受易生貪,苦受易生瞋,捨受潛藏無明,皆為輪迴之因。
  • 生活應用:享樂時,思樂不久長,終歸無常;受苦時,觀苦乃業報,無我可執;平淡時,覺捨受無明,勿隨境轉。
  • 因果啟示:執受造業,痛苦相續;觀受如幻,不受後有,遠離輪迴苦果,趣向清淨。

(3)觀心無常——念念如電光

  • 觀法:心念如猿猴,瞬息萬變,無常無主。佛陀教導觀心之法,覺察念起念滅,止妄還真,守護正念正知。
  • 生活應用:一念嗔心起,如火燒功德林;一念貪心動,墜入苦海深。行者當觀心如流水,念念不住,則自在無礙。
  • 因果啟示:妄念造業,業力隨心;守心如蓮,出污不染,則因果轉為清淨相續,趣向菩提。

(4)觀法無我——諸法皆緣起

  • 觀法:一切現象皆因緣所生,無自性可得。《金剛經》云:凡所有相,皆是虛妄。觀法無我,即見萬法皆空,無我、無人、無眾生、無壽者。
  • 生活應用:見財色名利,思其緣起性空;遇順逆境,觀其無常無我,則心不動搖,智慧自生。
  • 因果啟示:執法成見,造無明業,墮輪迴苦;觀法皆空,因果於空性中轉化,悲智雙運,濟度群迷。

2. 四正勤

四正勤是精進修行的根本,是調伏身心、轉染成淨的正向動力。佛陀開示四正勤如下:

  • 未生惡令不生;
  • 已生惡令斷除;
  • 未生善令生起;
  • 已生善令增長。

(1)防未生惡——心如防火牆

  • 觀法:未生之惡如未燃之火,潛藏因緣,一念不慎,火起焚身。佛陀教導正念防護,調伏心念,止惡於未萌。
  • 生活應用:遠離負面媒體、惡語朋友,慎選環境與因緣,如防毒軟體,未病先防,護心清淨。
  • 因果啟示:預防惡念,是不造惡業的第一步。勤修此觀,為未來清淨因果奠基,遠離惡趣之苦。

(2)斷已生惡——斬草除根

  • 觀法:已生之惡如雜草叢生,若不拔除,蔓延無盡。佛陀教示懺悔法門,懺前愆、斷惡習,斷輪迴之根。
  • 生活應用:如過往說謊、偷懶、嗔恨,當誠心懺悔,發願不再犯。如轉車軌跡,改變命運方向。
  • 因果啟示:懺悔即轉業,止惡即止苦。真善之人不在無錯,而在勇於斷惡,永不復造,則業障消融。

(3)生未生善——心田播種

  • 觀法:善念如種子,未生之善如沉睡之芽。佛陀教導慈心、布施、持戒,激發善根,開啟福德。
  • 生活應用:日行一善,如一句鼓勵、一個微笑、一份布施,皆激活未生之善,萬德隨之而來。
  • 因果啟示:行善如種福田,當下播種,未來必得甘果。莫因善小而不為,因果不棄一念心。

(4)增已生善——持續耕耘

  • 觀法:已生善法若無精進,如水不濟火,終將消退。佛陀讚歎「精進不懈」,善根如水長流,不竭不息。
  • 生活應用:誦經、念佛、持戒若持之以恆,如滾雪球,德行日深,福報自增;若懈怠退轉,善法隨逝。
  • 因果啟示:福德需長養,善果需護持。今日善行,是未來清淨果報的種子與源泉。

3. 四如意足

四如意足是通往自在解脫的足跡,是修定修慧的關鍵起點。四如意足包括:

  • 欲如意足:發願成就善法之力;
  • 勤如意足:精進實行善法之力;
  • 心如意足:一心專注善法之力;
  • 觀如意足:觀察諸法無常空性之力。

(1)欲如意足——發願為舟

  • 觀法:修行始於「願心」,非世俗貪欲,乃利益眾生、脫離苦海的菩提大願。若無此願,善法無根。
  • 生活應用:日常說「我想改變、我想助人」,若與正見相應,即菩提願力。如貧者願離貧,迷者願見真,皆是起點。
  • 因果啟示:願力是逆轉惡因的鑰匙,發願即開啟因果正轉,導向清淨果報。

(2)勤如意足——精進為橋

  • 觀法:有願需力行,佛陀教導「勤能轉業」,精進是斷惡修善、轉化命運的不二法門。
  • 生活應用:每日持誦經咒、行善不懈,如長河穿石,積小成大,終破業障。
  • 因果啟示:不勤則願空,不行則果虛。勤修善法,如不斷耕耘,必有豐收之日。

(3)心如意足——一心不亂

  • 觀法:欲與勤推動修行,心如意足則為掌舵之舵。攝心專注,不為外境所轉,善法穩固。
  • 生活應用:一心念佛、持咒,心不散亂,如草有根,入定見性,智慧自生。
  • 因果啟示:心安則業不生,心淨則因淨。心如舵手,導引因果正向。

(4)觀如意足——明觀諸法

  • 觀法:觀察五蘊無常、六塵無我、諸法無性,智慧破妄,入自在境。
  • 生活應用:逆境中觀「一切因緣生,終歸無常」,則苦中得慧;順境中觀空性,則不執著。
  • 因果啟示:觀空性即見出路,破實有即得解脫。觀照越深,越能離苦得樂。

4. 五根五力

五根是修行內在的基石,五力是其發展的強大動力,引導行者從無明覺醒,證涅槃果:

  • 五根:信根、精進根、念根、定根、慧根。
  • 五力:信力、精進力、念力、定力、慧力。

(1)信根與信力——心的根本依靠

  • 信根:對佛法、三寶的深刻信賴,穩定內心,確立修行方向。
  • 信力:信心經實踐考驗,堅不可摧,無畏困境。
  • 生活應用:持恆念佛、行善,驗證佛法真諦,信心日增,如種子生根。
  • 因果啟示:信根種善業,信力轉惡報,引導行者趣向清淨。

(2)精進根與精進力——不懈努力

  • 精進根:不畏苦難,穩步邁向覺悟,動力源於正見。
  • 精進力:無畏前行,突破障礙,轉化命運。
  • 生活應用:每日克服懶惰,堅持修行,如登山不止,終見頂峰。
  • 因果啟示:精進消舊業,積善功德,轉化輪迴為菩提道。

(3)念根與念力——正念引導

  • 念根:正念覺知當下,不迷過去未來,守護清淨。
  • 念力:正念堅固,引導向善,破除煩惱。
  • 生活應用:行住坐臥皆正念,如吃飯、走路皆覺知,則心不散亂。
  • 因果啟示:正念清淨業力,洞察因果,轉化惡業為善。

(4)定根與定力——專注於內心

  • 定根:禪定穩定內心,不為外境動搖,入清淨境。
  • 定力:安住智慧,超越煩惱,心如止水。
  • 生活應用:每日禪坐、靜心,尋內心寧靜,則定力日增。
  • 因果啟示:定力破業障,轉化煩惱為智慧,趣向解脫。

(5)慧根與慧力——智慧照見

  • 慧根:理解佛法,破無明,見事物真相。
  • 慧力:辨善惡真偽,無惑無迷,智慧圓滿。
  • 生活應用:學佛法,應用於日常,見因果真諦,則智慧自生。
  • 因果啟示:慧力識因果本質,化解業障,開啟覺悟之門。

5. 七覺支

覺支是通往覺悟的七種心法,佛陀成道時以此調和身心,超越生死:

  • 念覺支、擇法覺支、精進覺支、喜覺支、輕安覺支、定覺支、捨覺支。

(1)念覺支——正念如炬

  • 觀法:正念是觀照因果的覺知之眼,念念不失。
  • 生活應用:行住坐臥、語言舉止,皆隨時觀照,如燈常明。
  • 因果啟示:失念則業隨緣轉,有念則緣隨業轉,正念不墮惡境。

(2)擇法覺支——智慧如劍

  • 觀法:智慧抉擇正法,捨離邪見,於每念選擇光明。
  • 生活應用:遇誘惑、情緒,停觀「是善是惡」,則心不迷。
  • 因果啟示:每念選擇,皆種因果,擇法種光明種子。

(3)精進覺支——不退之心

  • 觀法:精進破懈怠,摧輪迴惡習,如利劍斷障。
  • 生活應用:困境中提「不退」心,小步前行,穿透煩惱。
  • 因果啟示:怠惰敗因果,精進停惡因,展善果。

(4)喜覺支——法喜充滿

  • 觀法:清淨之樂,助心不退,非貪樂,乃覺知契入。
  • 生活應用:行善後歡喜,持咒生法悅,禪定得寧靜。
  • 因果啟示:歡喜催化善報,樂於善法,果報速顯。

(5)輕安覺支——身心柔和

  • 觀法:喜後生祥和,身心放鬆,不黏著因果。
  • 生活應用:不強求、不執著,盡力不緊張,則輕安自現。
  • 因果啟示:輕安轉逆境為助力,無苦惱縛心。

(6)定覺支——安住不動

  • 觀法:心不散亂,如大地不動,穩固修行。
  • 生活應用:每日念佛、禪坐,心歸一點,定力自成。
  • 因果啟示:定心不為果報動,轉因果如操盤。

(7)捨覺支——放下萬法

  • 觀法:放下執著,非放棄,乃入自由境。
  • 生活應用:見成敗得失無常,放下則自在。
  • 因果啟示:捨離因果泥淖,雖住因果,不著果報。

6. 八正道

(1)正見——正知正見解

  • 觀法:理解四聖諦(苦、集、滅、道),認識無常與解脫之道。
  • 生活應用:觀人生、他人的因果,知苦樂非偶然。
  • 因果啟示:正見識因果真相,導修行正向。

(2)正思維——正思惟

  • 觀法:清淨思考,無貪瞋癡,平等慈悲。
  • 生活應用:放下偏見,於順逆境生智慧心念。
  • 因果啟示:正思維轉負面因果,導向清淨。

(3)正語——正言語

  • 觀法:真誠和諧語言,遠離妄語、惡口等。
  • 生活應用:選擇積極善意語言,與人與己皆和。
  • 因果啟示:正語種善緣,成未來幸福種子。

(4)正業——正行為

  • 觀法:行為符合道德,遠離殺盜淫等惡行。
  • 生活應用:言行一致,誠實待人,養正直習慣。
  • 因果啟示:正業積善消惡,創造幸福基礎。

(5)正命——正職業

  • 觀法:從事不害人職業,符合道德正法。
  • 生活應用:選有益社會工作,避非法行業。
  • 因果啟示:正命避不良因果,帶來長遠福報。

(6)正精進——正努力

  • 觀法:不懈修行,克服懶惰,穩步覺悟。
  • 生活應用:每當下覺醒努力,持之以恆。
  • 因果啟示:正精進轉業障,開光明道。

(7)正念——正覺知

  • 觀法:專注當下,無悔恨焦慮,覺知真實。
  • 生活應用:放下執著,每行皆正念,無無意識行動。
  • 因果啟示:正念清淨業力,避不良累積。

(8)正定——正禪定

  • 觀法:禪修安住,超越煩惱,入清明境。
  • 生活應用:保持平靜,內心澄澈,無波動。
  • 因果啟示:正定破業障,證究竟解脫。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詳盡整理,功德無量👍🏻👍🏻👍🏻常聽到的佛學名詞,今解惑,感恩🥰🥰🥰🍀🍀🍀🍀
juexingway-avatar-img
發文者
5 天前
當下的香草 深入研究佛法厚~會發現比做論文研究還要深入複雜~XD~你擁有很深的慧根福德~世間解釋就是擁有高階的靈性
avatar-img
覺行の靜心創作
5會員
91內容數
「覺行」——覺悟而行。 喜歡用簡單的話,說深的理; 像一筆勾勒,畫出複雜中的秩序。 細節是我眼中的光,結構是心裡的靜, 文章是圖,也是一場心的對話。 我把佛法放進生活,讓故事說話, 讓智慧在日常裡發芽。 而與AI的對話,是另一場修行。 我相信,真正的溝通,不止於語言,共同走向覺醒的路上。
覺行の靜心創作的其他內容
2025/05/21
第三章:從十善業道經到菩薩修持淨業三福 在佛法浩瀚的經藏中,《十善業道經》如一盞明燈,照亮善惡果報的根本法則,揭示十惡為地獄之因,十善為人天之基的真理。佛陀慈悲開示,欲脫離三惡道之苦,必須從身、口、意三業淨化入手,以十善業道為基礎,培養慈悲正直、清淨柔和的品德,進而奠定修行之基石。 然而,十善業
Thumbnail
2025/05/21
第三章:從十善業道經到菩薩修持淨業三福 在佛法浩瀚的經藏中,《十善業道經》如一盞明燈,照亮善惡果報的根本法則,揭示十惡為地獄之因,十善為人天之基的真理。佛陀慈悲開示,欲脫離三惡道之苦,必須從身、口、意三業淨化入手,以十善業道為基礎,培養慈悲正直、清淨柔和的品德,進而奠定修行之基石。 然而,十善業
Thumbnail
2025/05/07
生活應用篇 在日常生活中,因果關係無處不在。每個選擇、行為與心態,都會引發相應的結果。無論是人際誤解還是工作壓力,這些看似偶然的事件,往往源自過去的行為、心態與業力的累積。掌握因果的智慧,我們能洞悉問題根源,並找到化解困境的出路。接下來,我將示範如何用因果分析解答問題。
Thumbnail
2025/05/07
生活應用篇 在日常生活中,因果關係無處不在。每個選擇、行為與心態,都會引發相應的結果。無論是人際誤解還是工作壓力,這些看似偶然的事件,往往源自過去的行為、心態與業力的累積。掌握因果的智慧,我們能洞悉問題根源,並找到化解困境的出路。接下來,我將示範如何用因果分析解答問題。
Thumbnail
2025/05/07
第二章:經典中的因果智慧 本章彙整多部佛教經典中的因果教義,簡譯其精髓,呈現古聖先賢的智慧洞見。從《地藏經》揭示地獄因果的真相,到《佛說善惡因果經》闡明善惡報應的法則,再至《六道輪迴經》描繪眾生輪轉生死的軌跡,並節錄《三世因果經》、《梁武帝問誌公禪師因果經》等典籍內容,層層深入,義理豐富。
Thumbnail
2025/05/07
第二章:經典中的因果智慧 本章彙整多部佛教經典中的因果教義,簡譯其精髓,呈現古聖先賢的智慧洞見。從《地藏經》揭示地獄因果的真相,到《佛說善惡因果經》闡明善惡報應的法則,再至《六道輪迴經》描繪眾生輪轉生死的軌跡,並節錄《三世因果經》、《梁武帝問誌公禪師因果經》等典籍內容,層層深入,義理豐富。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介紹朋友新開的蝦皮選物店『10樓2選物店』,並分享方格子與蝦皮合作的分潤計畫,註冊流程簡單,0成本、無綁約,推薦給想增加收入的讀者。
Thumbnail
介紹朋友新開的蝦皮選物店『10樓2選物店』,並分享方格子與蝦皮合作的分潤計畫,註冊流程簡單,0成本、無綁約,推薦給想增加收入的讀者。
Thumbnail
當你邊吃粽子邊看龍舟競賽直播的時候,可能會順道悼念一下2300多年前投江的屈原。但你知道端午節及其活動原先都與屈原毫無關係嗎?這是怎麼回事呢? 本文深入探討端午節設立初衷、粽子、龍舟競渡與屈原自沉四者。看完這篇文章,你就會對端午、粽子、龍舟和屈原的四角關係有新的認識喔。那就讓我們一起解開謎團吧!
Thumbnail
當你邊吃粽子邊看龍舟競賽直播的時候,可能會順道悼念一下2300多年前投江的屈原。但你知道端午節及其活動原先都與屈原毫無關係嗎?這是怎麼回事呢? 本文深入探討端午節設立初衷、粽子、龍舟競渡與屈原自沉四者。看完這篇文章,你就會對端午、粽子、龍舟和屈原的四角關係有新的認識喔。那就讓我們一起解開謎團吧!
Thumbnail
此三十二拜文,作爲一個簡單課,總共三十二拜,很簡單,這個利益初機,讓初機有得修。內容是「約自他感應於三業之間」,我們修行就是要感應。感應就是我是自,佛是他,這個自和他有了感應,就是最好的了。怎麽能得到感應呢?我們身口意在作業,稱爲三業,就是在這身口意三個業裏頭,可是在這三業裏頭我們能夠達到自他感應。
Thumbnail
此三十二拜文,作爲一個簡單課,總共三十二拜,很簡單,這個利益初機,讓初機有得修。內容是「約自他感應於三業之間」,我們修行就是要感應。感應就是我是自,佛是他,這個自和他有了感應,就是最好的了。怎麽能得到感應呢?我們身口意在作業,稱爲三業,就是在這身口意三個業裏頭,可是在這三業裏頭我們能夠達到自他感應。
Thumbnail
此三十二拜文,作爲一個簡單課,總共三十二拜,很簡單,這個利益初機,讓初機有得修。內容是「約自他感應於三業之間」,我們修行就是要感應。感應就是我是自,佛是他,這個自和他有了感應,就是最好的了。怎麽能得到感應呢?我們身口意在作業,稱爲三業,就是在這身口意三個業裏頭,可是在這三業裏頭我們能夠達到自他感應。
Thumbnail
此三十二拜文,作爲一個簡單課,總共三十二拜,很簡單,這個利益初機,讓初機有得修。內容是「約自他感應於三業之間」,我們修行就是要感應。感應就是我是自,佛是他,這個自和他有了感應,就是最好的了。怎麽能得到感應呢?我們身口意在作業,稱爲三業,就是在這身口意三個業裏頭,可是在這三業裏頭我們能夠達到自他感應。
Thumbnail
※經文: 「須菩提!於意云何?若有人滿三千大千世界七寶,以用布施,是人以是因緣,得福多不?」「如是,世尊!此人以是因緣,得福甚多。」「須菩提!若福德有實,如來不說得福德多,以福德無故,如來說得福德多。」 ※導讀: 【須菩提!於意云何?若有人滿三千大千世界七寶,以用布施,是人以是因緣,得福多不?
Thumbnail
※經文: 「須菩提!於意云何?若有人滿三千大千世界七寶,以用布施,是人以是因緣,得福多不?」「如是,世尊!此人以是因緣,得福甚多。」「須菩提!若福德有實,如來不說得福德多,以福德無故,如來說得福德多。」 ※導讀: 【須菩提!於意云何?若有人滿三千大千世界七寶,以用布施,是人以是因緣,得福多不?
Thumbnail
※經文: 「須菩提!於意云何?若有人滿三千大千世界七寶,以用布施,是人以是因緣,得福多不?」「如是,世尊!此人以是因緣,得福甚多。」「須菩提!若福德有實,如來不說得福德多,以福德無故,如來說得福德多。」 ※前言: 心不取相,不取法相,不取非法相,乃至離一切諸相,即名諸佛,是如來之知見。當知凡所
Thumbnail
※經文: 「須菩提!於意云何?若有人滿三千大千世界七寶,以用布施,是人以是因緣,得福多不?」「如是,世尊!此人以是因緣,得福甚多。」「須菩提!若福德有實,如來不說得福德多,以福德無故,如來說得福德多。」 ※前言: 心不取相,不取法相,不取非法相,乃至離一切諸相,即名諸佛,是如來之知見。當知凡所
Thumbnail
學佛修行者,想要成就佛道應當重視六種行持:布施波羅蜜、持戒波羅蜜、忍辱波羅蜜、精進波羅蜜、禪定波羅蜜、般若波羅蜜。能夠以清淨的意樂心來修持薈供,能得到非常廣大的加持,所能產生的功德當然是不可思議的殊勝!歡迎登記超薦蓮位‧除障祿位‧護持薈供供品
Thumbnail
學佛修行者,想要成就佛道應當重視六種行持:布施波羅蜜、持戒波羅蜜、忍辱波羅蜜、精進波羅蜜、禪定波羅蜜、般若波羅蜜。能夠以清淨的意樂心來修持薈供,能得到非常廣大的加持,所能產生的功德當然是不可思議的殊勝!歡迎登記超薦蓮位‧除障祿位‧護持薈供供品
Thumbnail
菩薩有一法能斷一切諸惡道苦。謂於晝夜常念思惟觀察善法,令諸善法念念增長,不容毫分不善間雜,是即能令諸惡永斷,善法圓滿,常得親近諸佛菩薩及餘聖眾。言善法者,謂人天身聲聞菩提獨覺菩提無上菩提,皆依此法以為根本而得成就,此法即是十善業道。謂能永離殺生、偷盜、邪行、妄語、兩舌、惡口、綺語、貪欲、瞋恚、邪見。
Thumbnail
菩薩有一法能斷一切諸惡道苦。謂於晝夜常念思惟觀察善法,令諸善法念念增長,不容毫分不善間雜,是即能令諸惡永斷,善法圓滿,常得親近諸佛菩薩及餘聖眾。言善法者,謂人天身聲聞菩提獨覺菩提無上菩提,皆依此法以為根本而得成就,此法即是十善業道。謂能永離殺生、偷盜、邪行、妄語、兩舌、惡口、綺語、貪欲、瞋恚、邪見。
Thumbnail
修行不外乎兩大綱領,修福、修慧。換句話說,我們就修這兩種,福慧圓滿,就成佛了。我們在這個世界要福慧圓滿,得修學三大阿僧祇劫,到西方世界沒幾天就圓滿了。為什麼圓滿?因為那裡的緣太好了,念念都能供養諸佛,念念都能聽佛說法,福慧同時成就,不可思議。
Thumbnail
修行不外乎兩大綱領,修福、修慧。換句話說,我們就修這兩種,福慧圓滿,就成佛了。我們在這個世界要福慧圓滿,得修學三大阿僧祇劫,到西方世界沒幾天就圓滿了。為什麼圓滿?因為那裡的緣太好了,念念都能供養諸佛,念念都能聽佛說法,福慧同時成就,不可思議。
Thumbnail
※經文:  「須菩提!若有善男子、善女人,初日分以恆河沙等身布施;中日分復以恆河沙等身布施;後日分亦以恆河沙等身布施,如是無量百千萬億劫,以身布施。若復有人,聞此經典,信心不逆,其福勝彼。何況書寫、受持、讀誦、為人解說。須菩提!以要言之,是經有不可思議,不可稱量,無邊功德。」 ※導讀:   【
Thumbnail
※經文:  「須菩提!若有善男子、善女人,初日分以恆河沙等身布施;中日分復以恆河沙等身布施;後日分亦以恆河沙等身布施,如是無量百千萬億劫,以身布施。若復有人,聞此經典,信心不逆,其福勝彼。何況書寫、受持、讀誦、為人解說。須菩提!以要言之,是經有不可思議,不可稱量,無邊功德。」 ※導讀:   【
Thumbnail
廣泛的十善,猶如良田,長養一切善行。 戒律猶如強勁的不老松,高高挺立於生命的原野, 頭頂星辰,根深於大地。 我們的生命,沐浴行善、律己的德光, 每天都珍貴無比! 請善待這值遇了教法的美好的自己! —引自《希望‧新生》心之勇士│福智文化
Thumbnail
廣泛的十善,猶如良田,長養一切善行。 戒律猶如強勁的不老松,高高挺立於生命的原野, 頭頂星辰,根深於大地。 我們的生命,沐浴行善、律己的德光, 每天都珍貴無比! 請善待這值遇了教法的美好的自己! —引自《希望‧新生》心之勇士│福智文化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