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切從歐包太太在玉井大小事張貼了「以物易物」的交換方式開始。歐式無糖無奶油野生酵種製作的麵包,每星期二出爐,可以物易物。
我猜想這是為了自家健康自己做的,既然做了,就多作一點來賣。
有酵家農場主去買了,聊起來,如我猜測。歐包太太原本是製茶的,茶園在梨山,每次上山開車五小時半,於是知道她也賣茶。每次買歐包,聊出更驚人的製物了。
歐包太太自己也做茶籽油、精心找到品質純正的苦茶油,都是為了先生健康,做歐包也是先生愛吃、三餐都吃。
梅露(白色的、稀奇吧)、清潔酵素、肉桂露、梨山節瓜,什麼緣由開始做,太多故事我記不得了。
有酵家農場主,不想種作物像工廠產出製品,她說要從健康三餐開始,經營農場。
她的等號詞「從生活自然長出」的交換。
農場的芒果、龍葵果實、月桃葉、玉米、諾麗果、茄冬葉、地瓜葉、芋頭等等,先用進三餐,多的果蔬保存起來,像歐包太太那樣,有多的拿來賣。
天貝也是這樣,自己要吃,就多做一點,拿來交換。
最近農場主在曬茄子。
我也從享受烹飪三餐開始建立生活。寇延丁的書「親自活著」這樣寫:「我有一套拼命者養生法...重要前提:養生先養心。......拼命吃,不要跟自己過不去。......我愛吃水果愛吃菜......嘴愛吃的,就是我的天性,為什麼管著它?跟自己天性作對,不僅嘴不爽,心也不爽。養生先養心,傷心,最不養生。」
寇子又說:「原來在外奔波買著吃追求「添加劑少」,現在在家開伙可以實現「零添加」.......現代人不可能不進商場,每一次站在食品櫃前都是折磨。......總忍不住想:不認字該多好,讀不懂成分表裡的內容,也許糾結會少一點。......」
是的,為了健康,從土地源頭開始連結,為自己製物和選物,除了健康,也讓生活有了故事和情感。
上次「懸念豆腐乳」引出兩項選物,一個是台南藝術大學音像學院學姊的:「我也愛豆腐乳,但是要鄉下志工師姊親手做的那種😂是不是太過分了😜」
教我烹飪的交大師母,我們稱呼蔡姐:「我有看到豆腐乳!我是豆腐乳控ㄝ。是沒有好吃的話寧可不吃的程度。
強強強力推薦高雄吳媽媽手作豆腐乳。你下訂單,她才製作。拿到後要等三個月發酵後才能吃。有大瓶與小瓶;辣及不辣。超級無敵好吃。剩下的汁豆炒菜、蒸魚、煎蛋都很好吃。」
是的,生活樂趣在製物和選物當中,有了長長尾巴,吊著鈴鐺,叮鈴叮鈴前進。
別問我這是什麼聯想,總之,放開的孩子在生活中,享樂地闖蕩。
可以來團購了,誰要一起訂「吳媽媽手作豆腐乳」?

吳媽媽手作豆腐乳_蔡姐惠賜照片

吳媽媽手作豆腐乳_蔡姐惠賜照片

吳媽媽手作豆腐乳_蔡姐惠賜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