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Wound healing in animals: a review of physiology and clinical evaluation>>這篇Reviews文章的”Species variations in wound healing”段落中的狗貓部分,簡單為各位整理,直接全部分享給大家,祝大家端午佳節愉快。 😀
#狗 #貓 #狗貓差異 #傷口癒合
1.血液供應差異
- 供應皮膚組織的血管由直接皮膚血管供應的皮下叢組成,狗的三級和更高級別血管密度比貓更大。
- 狗產生更顯著的早期炎症反應。
2.肉芽組織形成
- 狗:從傷口底部開始形成,覆蓋整個表面,呈深紅色。
- 貓:從傷口周邊開始形成,向中心發展,顏色較淡。
3.癒合強度和品質
- 貓的切口在七天後的抗斷裂強度約為狗的一半。
- 貓產生膠原蛋白的時間較晚且更不成熟。
- 貓可能出現"假性癒合"——視覺上看起來已癒合,但實際上底層組織未能正常癒合。
4.臨床意義
- 貓的縫合線應保留更長時間(超過標準的10-14天。
- 去除皮下組織對狗和貓的傷口癒合都有負面影響。
- 貓可能發展出頑固性袋狀傷口(被肉芽組織覆蓋的袋狀傷口無法自行癒合),頑固性袋狀傷口的治療需要引入新的血管供應(如網膜移植物或其他血管化皮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