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2年,俄羅斯對烏克蘭發動全面入侵,導致衝突重大升級。而從無人機到電子戰,無人機已成為烏克蘭戰爭的一大特徵,並深刻影響著現代戰爭的方式。而在無人機形成戰場革命的現狀下,無人機系統被認為將對台海產生重要影響,同時無人機系統將成為美軍保衛台海的關鍵組成部分。
而根據目前總統於2025年2月時表示,明年將優先編列特別預算,讓國防預算達到GDP佔比3%以上,因此國防預算將至少增加超過1400億,這些增加的支出,除了外購以外,就可觀察在國防預算編列增加之下,是否將有從中尋求機會的公司。

在立法院外交及國防委員會中,為快速形成無人機戰力,國軍目前預計將採中科院委製、國內商購及對外軍購三種管道籌獲,並已規劃向美國採購MQ-9無人機,預計2026年起獲裝。無人機將在明年的國防預算占比將逐漸提高。

資料來源:自由時報新聞
台灣國防部在2026年(民國115年度)對無人機的預算編列如下:
2026年無人機預算概況
- 總預算金額:約新台幣251.6億元
- 主要採購項目:
- 銳鳶二型無人機:規劃量產,強化海上情監偵能力 。
- MQ-9B海上衛士無人機:向美國採購的4架中,首批2架預計於2026年交貨 。
- 其他無人機系統:包括微型、目獲型、監偵型等多款無人機,總數量達1275架,預算約91億元 。
而在與過去歷年比較的預算中,可看見2025今年無人機預算為91億,明年將大增為251億元,為2倍以上的增幅。目的就是國防部希望強化無人機的戰力。

公司概觀:
亞洲航空股份有限公司成立於1955年,前身為第二次世界大戰名聞中外的美軍第 14 航空隊(飛虎隊)司令陳納德將軍戰後所組之空運隊 (China National Relief and Rehabilitation Administration,簡稱 CNRRA);1948年,空運隊由行政院改隸中華民國交通部民用航空局,直轄空運隊而由民航局特准改稱為民航空運隊(Civil Air Transport,簡稱為 CAT)。公司亦為台灣所設立的第一家民營專業飛機維修公司,位於台南市仁德區的台南機場內,是台翔航太科技的子公司,主要股東有台翔航太、台糖。

圖片來源:公司官網
股權結構:
亞航的最大股東主要為台翔航太工業股份有限公司以及台糖。而股權占比49.67%最大的股東台翔航太工業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目前由行政院國發基金單一航太產業持股最高投資的控股公司。目前占公司8席董事席位。掌握主導權。

亞航主要股東

台翔主要股東
主要營業項目:
商用飛機維修業務 :民機事業部以波音 B737、空客 A320 系列、龐巴迪 Dash 8-Q400及ATR 42/72等單走道窄體/支線飛機為主要服務對象之專業維修廠,2024年獲得 EASA Airbus A318/A319/A320/A321 機型維修認證。共獲21家客戶、64 架次進廠,隨著新機型的能量加入,同時2025年新客戶洽談中的有聯合、MJET及Firefly,以及馬印增加高雄航點等。2025年業務預判將持續成長。
政府及軍用飛機維修業務 :依合約執行「空軍第二後勤指揮部軍工廠委託民間經營案」及「空軍松山基地指揮部修護補給隊委託民間經營案」各型飛機、附件維修業務
2023年底取得「銳鳶二型生產製造及組裝案」,並於113年8月完成第一架交機,2025年將配合國防部量產計畫爭取業務。
其中這個「銳鳶二型生產製造及組裝案」,就是銳鳶二型無人機,是中科院研發的無人航空載具,與亞航、碳基合作生產。

而這一台無人機預計將於2026年起,開始建案採購,也就是說若計畫推行順利,亞航將有機會在明年起獲得銳鳶二型無人機國防訂單(前提是國防計畫預算推行順利)小火車資料來源


若依照上次立委與副部長的質詢過程,對話中擷取部分來回答覆我們可以看到:
羅委員智強:副部長好。過去中科院曾經一度傳出,完成現有建案之後,未來無人機將不再繼續研製,改以對美採購為主。但是昨天國防部的報告內容指出,將續依需求和預算,量產騰雲、銳鳶、紅雀等機型。可是月初中科院的院長在立法院報告時,他證實 2025 年沒有銳鳶二型無人機量產的預算,中科院已經通知相關下游廠商先停產。到目前為止,狀況到底是怎麼樣?
徐副部長衍璞:請中科院李院長向您做一個詳細說明。
李院長世強:2025 年確實沒有這些量產的預算。
羅委員智強:是。我們知道銳鳶二型的設計是為了改善過去海上無人偵察機的電戰能力、武器攜帶能力和通訊能力嘛!對不對?
李院長世強:還有包含對人力的需求。
羅委員智強:所以現在中科院不再有這個計劃?還是要等到嘉義的無人機園區 2026 年完成之後,才會有新的投產計劃?
李院長世強:沒有。委員,這只是一時的預算排擠,部長上次答詢的時候也說的很清楚,這些無人機一定會量產。
羅委員智強:大概什麼時候呢?
李院長世強:我們當然希望爭取儘快。
羅委員智強:儘快是指什麼時候?
李院長世強:因為 114 年的預算已經編列,所以可能要到 115 年。
從對話中可得知2025 年沒有銳鳶二型無人機的預算計劃。但這只是一時的預算排擠,部長上次答詢的時候也有說明,這些無人機一定會量產。因為 114 年的預算已經編列,所以可能要到 115 年。
所以可從中得知基本上亞航這架無人機型是高機率會被列入2026年國防預算內。只是預算多少,占比亞航的營收可能是多少?這些都需要待明年的預算案確定後才能夠比較明瞭。
直昇機事業部維修業務 :
持續開發陸軍CH-47直昇機油箱結構暨線束檢修、TH-67直昇機航電性能提升案、海軍S-70C直昇機結構延壽案及500MD直昇機雷達高度表收發機構改案;爭取CH-47直昇機策略性整機商維案新約標案、林務局直昇機吊掛水袋採購安裝標案、韓國市場之Breeze-Eastern救生吊掛與貨物吊掛進廠執行維修。
營收及盈利能力:

截至目前最新4月份的累積營收,亞航年累積YOY年減-3.53%,目前法人圈預估亞航2025年營收為54.60億元,年增5.00%,但稅後純益預估為1.19億元,年減15.10%。
2026年預估營收為56.41億元,年增3.32%,稅後純益預估為1.87億元,年增56.50%,預期未來營運將重回成長。
在商用業務的部分,IATA預計2025年全球航空客運需求將增長約8%、運力增長約7%、平均載客率達83.4%。而全球機隊平均機齡已從2024年的12.1年上升至13.4年,機隊年齡增長刺激MRO市場強勁成長。 商用機維修收入應能維持和緩穩定成長狀態。

圖片來源:公司法說會
亞航目前在手訂單達230.3億元,訂單能見度可看到2031年,主要來自國軍軍機維修。主要負責國軍主流機型(如F-16、IDF、幻象2000、黑鷹直升機等)維護,特別是空軍第二後勤指揮部軍工廠委託民間經營案(二指部GOCO案)佔大宗,這為亞航提供穩定的營收來源,也就是圖片的第一項二案,此案將維持到2027年。

在法說會上,公司表示仍然會持續爭取民機維修的全方位訂單、並開發澳洲市場,另外也會爭取政府業務各型機的性能提升案,同時維修能量將擴充至無人機,並取得中科院無人載具系統維護商維案,之後的亞航,有機會再額外新增政府無人機載具的維修業務。同時亞航於2025年4月30日獲得中科院「中型無人機複材機體製造」技術授權,授權效期5年,成為首家獲得此授權的民間企業,若2026年國防預算編列順利,亞航有機會爭取中型無人機的量產訂單。

圖片來源:公司法說會
股價本益比
亞航近五年本益比橫跨幅度相當大,從最低26.92倍~最高99.03倍。但如果是近三年來看,亞航的本益比最低都有44.78倍的數字。市場在本益比給予的評價相當高。原因一部分源自於亞航營收來源與政府的飛機維修合約有關,由於是政府機關,無信用風險之虞,因此亞航的股價漲幅,其實與台股的市場情緒多少有點關係。例如對岸軍演、或是軍工股受到市場關注的時候,股價漲幅不脫其與消息有關的正相關性。

亞航近五年股價本益比

亞航近三年股價本益比
但這樣的高本益比,說實話也不容易讓投資人下手。也許一部分也可參考股價淨值比,過去亞航在2023-2024軍工股受到市場注目時,最高曾經衝到5倍的股價淨值比,而近年來其實長期都在1-2倍左右間遊走。明年當國防預算增加,無人機預算提高時,亞航被法人圈預期獲利將較今年大幅回升,因此小火車也在此時開始關注亞航的動向。

結論
亞航雖然是一家民營公司,但由於股權結構中大股東包含了台翔航太及台糖,而台翔航太中的董事席位9席裡面就有8席為行政院國發基金,因此亞航是一家民營但大股東為國家政府法人角色的公司。由於手上握有約230億元的軍用維修在手訂單,且合約維持至2031年,在未來幾年亞航都保有手上的訂單業績。若要深入探討亞航未來是否會被市場關注,政府在未來幾年對無人機及軍事上的國防預算將扮演舉足輕重的角色。但從目前政府的態度來看,2026年無人機有機會扮演國防中會被熱烈討論的主軸。而由於亞航已經具備生產銳鳶二型無人機的能力,一旦政府國防預算到位,亞航在無人機領域的訂單營收挹注將值得觀察是否能夠為公司帶來成長的助力。
小火車本次開始觀察亞航,其實不外乎一部分原因是近期全球在經濟、科技領域衝突越演越烈,並且美國同時也要求台灣增加國防預算,這都是會讓軍工股受到市場觀察增加的可能性。
小火車的投資筆記,僅為個人研究心得與觀念分享,內容並非投資意見,亦不構成任何投資產品之要約、要約招攬或建議,投資人應自行判斷投資標的。文章目的是作為學術討論與知識分享,沒有任何推薦股票買賣意圖,亦非對證券價值進行分析,內容絕無任何目標價及買賣建議,以上讀者皆了解「免責聲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