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4.1 「責任」這兩個字聽起來很正確。責任、義務、權利、應該與必須,這些在這個世界經常被使用的字眼,表面上看起來都沒什麼問題,但或許——這正是問題所在。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104.2 在那些從不懷疑的地方開始產生疑問,這就是突破與解脫的契機,是覺察開始的表現。那些原本習以為常、大家都這樣做、約定俗成的「責任」與「應該」,那些「權利」與「義務」,終於有機會被看清楚了。唯有如此,人間的問題與痛苦、恐懼與煩惱,才有機會徹底消失。
104.3 「責任與義務有什麼問題?你看鳥類生了小鳥,就有責任把小鳥養大,這是天經地義的事,能有什麼問題?」是啊,從「我」的視角來看,這確實沒問題。這是應該的,也是必須的,所以我「有責任」去做那些「應該做」的事,即使感到壓力,也要勉強與克制自己,因為那是「責任」。反過來說,因為我的角色,所以我也有「權利」去要求別人。這樣,人際間的問題自然就產生了。這苦海般的人生,彷彿就該是如此。
104.4 但是,有可能不用這個「小我」的視角來看待眼前的人事物嗎?如果不用「責任與義務」的框架來看世界,會如何呢?鳥兒撫養幼鳥,只是出於愛與喜悅,而不是責任與義務——這有可能嗎?如果隨時看見一體的愛與美,心甘情願地做該做的事,隨順因緣,無為而為,根本沒有所謂的「責任與義務」,沒有需要費力的那些念頭,只有愛、美與喜樂——這樣的世界可能存在嗎?
104.5 沒有「責任與義務」,自然就沒有「應該與權利」,沒有「要求與必須」。一切都順著宇宙之流而動靜,讓該來的來,沒有「我」參與其中,沒有「我」的意見與看法,沒有「我」的觀點與視角,沒有「我」認為的責任與義務。這樣的「無我」世界,會是什麼樣子?
104.6 如果有「責任與義務」,就會有相應的「工作與努力」;如果沒有「我」的這些念頭,就沒有所謂的「責任與義務」,也沒有「工作與努力」。眼前的世界呈現出一體的愛與美,隨時看見可愛的小鳥一天天長大,時時刻刻感受到愛、美與喜樂,沒有一個「我」在增添意見與看法。一切輕鬆、自在、自由、順暢且優雅——這樣不好嗎?
104.7 所以,一個沒有「責任與義務」的世界,就是回歸它本然的圓滿與完美。那是一體的輕鬆自在,一切都變得順暢優雅,順著宇宙之流而動靜,什麼問題都沒有。
104.8 當頭腦中冒出「責任與義務」「權力與必須」「期待與應該」這些過去習以為常的念頭時,踩個煞車,感謝並輕鬆、自在、臨在地觀察。利用當下這個機會看清楚:有這個想法的是誰?真的看清楚了,自然就放下了。沒有人會執著於虛幻,問題只在於是否真的把握機會看清楚。
104.9 如果人生開始感覺越來越輕鬆、自在且喜悅,那就是方向對了,繼續前進即可。過程中可能會因為放下既有的觀念與做法而感到不知所措,但這就是所謂「黎明前的黑暗」。太好了,無須擔心,繼續前進就好。
104.10 隨著開始放下「我」的執著,清除那些虛假的信念與架構,意識會越來越清明。那些恐懼、問題與痛苦漸漸減少,直覺開始浮現——那是一種大智慧在主導。我不必做什麼選擇,不必評估與比較,更不必算計,一切都隨順因緣,無為而為。
104.11 你會感覺更加敏銳,很容易看透虛假的面紗,發現「夢」的痕跡無處不在,不再沉迷與執著,連潛意識的念頭也開始浮現。每個當下都有許多機會看清楚。因為覺察力更加敏銳,過去習以為常的,現在能用智慧之眼直接看透。人自然變得謙虛,不再被眼前的人事物與思想侷限或遮蔽。這就是清理的過程——越來越自在、輕鬆與優雅,恐懼、問題與痛苦也會自然凋零。
104.12 眼前的一切,那些所謂的「責任與義務」,那些「理所當然」的權利與要求,都自然而然地不再被認同。原本的一體的愛與美的世界,自然展現出來。總是感謝與讚嘆:「這太好了!」這種通透與無我,這種喜樂與光明的分享,就是本然的愛——這就是真愛。真愛無所不在,這真是太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