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記-財經M平方-Podcast-25.05.25
**美債遭穆迪降評的背景與歷史借鏡。
*美國信用評等第三度遭下調,歷史上曾於2011年(標普)及2023年(惠譽)被降評。*2011年背景為金融海嘯剛過、歐債危機爆發,市場避險情緒升高,反而推升美債需求、殖利率下跌。
*2023年背景為經濟強勁、財政部提高長債供給,降評後美債殖利率上升至接近5%,債價走弱。
*本次降評情境更接近2023年,市場信心不穩且有關稅與赤字擴大的預期。
**本次降評的市場反應。
*本週美國10年期公債殖利率升至4.6%、30年期突破5%心理關卡。
*20年期美債拍賣需求疲弱,得標利率突破5%,為歷史第二次。
*降評已被部分市場提前反映,法人機構多已完成調整,利差反應也逐次遞減。
**供給面分析:大量短債到期是否是風險?
*市場擔憂2025年中美債大量到期,但多為一年以下的國庫券(短債),流動性高、違約機率低。
*短債到期量高是長期結構性現象,每年皆然。
*美國常用 借新還舊,再融資機制成熟,目前中長期債的到期量未見明顯攀升,無需過度擔憂。
**需求面觀察:聯準會政策與美元信心。
*市場關注聯準會是否降息、是否停止縮表,這些政策將影響債市需求面。
*長期而言,殖利率走勢仍以貨幣政策與基本面為主,信評變化影響有限。
*美元霸權的信心是觀察長期趨勢的關鍵。
**降評本身對市場的衝擊力道正逐步遞減,但其所搭配的財政政策(如BBB法案)是長期變數。
*需持續關注債市供需結構、聯準會政策動向、美元信仰與法案立法進程。
*殖利率長期趨勢仍將受貨幣政策與經濟基本面主導,降評為短期干擾。
**潛在擴債壓力:川普的BBB法案帶來的影響。
*川普推進的大而美麗(Big Beautiful Bill, BBB)減稅法案進展順利,已通過眾議院規則委員會。
*法案主軸為減稅(如延長TCJA、加班費免稅、汽車貸款利息扣抵)
與擴大支出(國防與邊境約2000億美元)。
*財源來自削減綠能補貼、學貸、補助計畫等項目。
*淨效果為未來十年赤字擴大約3兆美元,占GDP約10%,需大幅擴大發債籌資。
*法案一旦通過,對債市供給面壓力顯著,可能推升殖利率。
**川普財政政策主軸與赤字對策。
*川普延續財政擴張路線,以減稅和擴支刺激經濟。
*面對債務與利息負擔壓力,主要配套措施為 關稅 與 降息。
**以關稅填補赤字。
*耶魯預算實驗室估算:芬太尼稅、全球10%對等關稅、鋼鋁與汽車關稅等,十年內可貢獻2.7兆美元稅收。
足以抵消BBB法案赤字增額(約3兆美元)中的八.九成。
*預期川普未來將不再大幅提升關稅,10%對等關稅已具足夠彈性。
**以降息減輕利息負擔。
*美債流通量約36兆美元,每降息一碼(0.25%)可節省約900億利息支出,相當於2024財年利息支出的10%。
*降息雖非立即發生,但從通膨放緩、消費趨緩、GDP成長減速等指標來看,下半年有降息空間。
*整體策略為 關稅解決債務本金、降息解決利息壓力。
**需求面變化與聯準會角色。
*海外買盤對美債的持有意願近年下降,形成需求壓力。
*聯準會短期穩定需求的方法:
-降息:降低利息支出,提升投資信心與債券吸引力。
-停止縮表:繼續投資到期資金購買美債,穩定需求。
-MBS轉投美債:未來MBS到期後資金轉買美債,有助債市穩定。
*聯準會屬於 價格不敏感的買家,政策一旦確立,就持續操作,不會隨市場波動而變動。
**美債長期信心與美元霸權關係。
*美元體系透過貿易逆差將美元輸出,再由他國購買美債將美元回流,美債需求得以維持。
*鞏固美元霸權是長期穩住美債需求的核心。
*若川普避免觸碰美元地位底線(如不強硬貶值),則外國持有美元動能不會瓦解,美債避險地位可維繫。
**美債是否值得續抱?
*中短期觀察重點: 聯準會是否轉向寬鬆(降息、停止縮表)以撐需求。
*長期能觀察重點: 否持有取決於美債信心是否維穩,美元霸權是否延續。
*若政策如預期推進,債務赤字雖高,但搭配關稅與降息對策,美債可望維持其避險與配置功能。
**澄清媒體誤解與政策細節補充。
*聯準會近期買進美債並非QE,而是 超過縮表上限的再投資。
*聯準會縮表仍在進行中,美債縮表上限每月50億,超出部分會被再投入。
*MBS縮表每月仍維持在350億,未來有望逐步轉向增購美債。
*聯準會操作透明,每週公布資產負債表,重大的政策變動都會提前溝通,不會偷偷實施QE。
**預估X Day(債務上限問題)將於Q2~7月左右出現波動。
*法案若在7月初通過,將引發短期大量短債發行,殖利率可能短暫攀升。
*法案通過後若市場震盪,反而可能觸發聯準會提前降息或暫停縮表的政策溝通。
*7月為觀察供需與政策轉折的關鍵時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