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看完《比天堂還美麗》,結局網友評價正反不一,雖然不太符合對於「浪漫愛情」的期望,但是對於一個說故事的人來說,能留下一個讓觀眾討論的結局,或許也是編劇的安排?
先說說結局,當男女主角都獲得了轉世的資格,劇情走向似乎兩人要一起轉世,然後再續前緣,編劇突然來一招──男主角不忍轉世23次,女主角每次都跟著他受苦,於是,給了女主角一個沒有他的人生。女主角雖然不捨,卻也尊重男主角的決定,走向來生,轉世,過了一個沒有他的人生,最後,在來生年老時,在天堂的男主角又來接她了。
或許有人會說,既然遲早都要跟女主角在一起,為何不讓她一開始就不要轉世,直接在天堂算了?或是一起轉世,一起有個幸福的人生不好嗎?而這個結局,每個人都有不同的答案。而對一個創作的人,當故事寫到後面,結局符合讀者(或觀眾)的期望,順順利利、水到渠成,男女主角在一起,好人有好報、壞人有壞報……如此的劇情,顯得「理所當然」。
但是身為創作者,哪肯「理所當然」?如果所有的劇情都被推敲出來,那還需要創作者做什麼?是吧?
於是,在合情合理又合乎邏輯之下,給出一個擁有記憶亮點的結局,就成了創作者的心願。(起碼我是如此XD。)就算早就預測到結局,作者也明白會寫出符合讀者心中的結局,但這個結局到底能不能讓人印象深刻?又或是具有討論度?
以前一群朋友在看小說,明明都同一本小說,但每個人的觀點、看法都不同,聊天室可熱鬧了。
後來自己成為創作者,除了寫出變化、轉折的故事,即便是結局,若照原來的期望走向,也太無聊了,現在身為作者,想起以前跟人一起討論的畫面,是創作者所期望的吧?
不想作品沉寂,不想作品太無聊,於是在每個階段,都希望能有個「與眾不同」。畢竟,在成千上萬的作品當中,想要自己的作品突出,或是被人看見,一定要有討論度。(就像自媒體經營也是如此。)
所以,明知劇情最後會有水到渠成的結局,那,要寫出讀者喜歡的結局嗎?或者,寫出符合讀者期待的結局?對於創作故事的人來說,遲早會遇到這個狀況。
我曾經看過一部十集的韓劇,男主角為了捉壞人,在第十集開頭時死掉了……最後破了案,只留下女主角。
不能說因為男主角沒有活著,沒有跟女主角在一起就是爛劇,在這部戲,這個故事裡,原本就是以「破案」為主,而讓男主角死掉好破案,當時也確實顛覆我創作的想法。在韓劇裡,我看到了更多可能性。(不是說台灣缺乏充滿創意的人才,缺乏的是讓這些充滿創意的人才好好發揮的空間。)
身為喜歡說故事、寫故事的人來說,我們看戲不只是看戲,而是藉由看戲來反思是不是還有更多的可能性?有人認為看戲、追劇浪費時間與人生,但這些戲劇對於小說家來說,反而是另外的思考。
出版作品:請點博客來
粉絲專頁:請點我
YouTube:梅洛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