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忽然腦中億起了從小我們就聽過「龜兔賽跑」的故事:聰明的兔子仗著自己跑得快,半途睡著了,結果被穩穩前進的烏龜贏了比賽。這個故事應該提醒我們驕兵必敗、穩重致勝。但長大後的我們,卻總是不自覺地或者不自知自己已成為了那隻兔子。
我們焦躁、我們急促,總想一口氣跑到終點,最好一開始就贏。即使知道穩定才是長遠的關鍵,我們還是忍不住想「快一點」,「再努力一下就能超過別人」。我們活在比較中,也活在根本就不存在的時間壓力中。從求學、工作、創業到人生規劃,每一步似乎都必須「跑快一點」,不然就會落後。
但卻沒有發現,跑得快,卻更容易累;總在衝刺,卻從沒好好休息。兔子的問題不只是「睡著了」,而是「太自信自己可以補回來」。這種心態很像我們——覺得晚睡沒關係、覺得焦慮只是短暫、覺得現在撐一下,以後會比較輕鬆。然而「以後比較輕鬆」的那天,卻往往沒有到來。
我們一直在追趕自己設下的時程,拼命讓生活變得「有效率」,卻忽略了心裡的疲憊。很多人不是輸在能力,而是輸在心態。急躁會讓我們做出錯誤決策,焦慮會讓我們忽略細節,而這些正是烏龜的強項——活在當下、專注、穩定、不放棄。
心裡可能會想說:「可是這個世界競爭激烈,慢下來不就輸了嗎?」但我們該問的不是「別人跑多快」,而是「我能跑多遠」。人生不是一場短跑,而是馬拉松。真正能走得久的人,從來不是最衝的那一位,而是懂得調整呼吸、配速、懂得在途中修正方向的那一個。
做一隻烏龜並不丟臉,丟臉的是明明知道自己的節奏,卻硬要模仿別人的速度。我們要學會在混亂中找到節奏,在焦躁中保持耐性,學會慢一點,不等於放棄,而是更穩當地前進。真正的「快」,從來不靠衝刺,而是靠「不斷地前進」。

龜免賽跑
所以,當自己又開始感到焦慮、想要一次完成所有事情、想要超越所有人時,不妨停下來問問自己:「我現在,是在當兔子,還是當烏龜?」
選擇當烏龜,需要的,從來不只是勇氣,還有在看不見成果時,依然前行的信念。終點從來不在今天,而是在你真正走到那裡的那一天,但,我們相對可以控制的也只有現在這個當下。
也提醒自己不要忘了,這一切也不過就是個故事,當走完這個人生,也不過就是演完其中一個故事而已。

賞賞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