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再次讀了流浪者之歌(第3次),我想,也不需再去提什麼內容多精采的言論,畢竟,每個人在因緣俱足的那一刻,都有機會在任何一本書中找到自己的世界。
「不是每本書都適合每個人,但總有一本書,像是為你而寫。」
本次再讀後,故事內容依舊,內心所浮出的想法略有不同,這次,已沒有什麼”以史為鑒”的大道理,畢竟,歷史的身影總在相似中浮現,仿佛命運刻意安排我們不斷重演相同的錯誤。也許,”人根本類無法從歷史中學到教訓”,而這不就在暗示,歷史從來就不是要我們從中學到教訓而改變什麼。
一直以來,自己也是自以為是的以為,吸取前人的經驗是為了避開風險,是為了從別人的錯誤中撿拾智慧,好少走幾步冤枉路。但在此刻,心中的想法告訴自己,真正動人的故事,往往不是在警告你什麼不能做,而是在鼓勵你:「你也可以去嘗試。」
當一個人分享自己的經歷或故事中,通常也會提到失敗的部份,而他不總是在扮演一個失敗者的角色,更不是單純地提供一個負面教材。他是在說:「我走過那條路,也許結果不如預期,但那段旅程,是我生命裡最真實的一部分。」他在訴說那份真誠的投入,那種不確定中的堅持,那些看似白費力氣、卻讓靈魂長出翅膀的時刻。
我們不是為了避免犯錯才活著,而是為了”活得更真實而勇敢地犯錯”。有時候,失敗不是終點,而是你開始和世界產生真正連結的開端。故事的意義,不在於讓你走捷徑,而在於讓你知道,即使路途曲折,也有人走過,也有人跌倒後爬起來,繼續往前,而更進一步體悟的是,”這一切,也就不過就是個故事而已,自己就是這場故事的編劇,世界怎麼轉,命運怎麼演,筆下盡由我書寫”。
所以,不必太小心翼翼地過日子,不用只求平穩無波的安全感。我想我應該像那些說故事的人一樣,勇於嘗試、甘願承擔、全心投入。因為有一天,我也會成為別人故事裡的靈光,讓他們知道:「這條路值得走,即使不完美,但絕對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