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樓穿越記 第117章:滌塵除穢,重陽新生,黛玉出孝了!
女子戲團的籌備工作如火如荼地進行著,而榮國府內,另一場更為深沉的「清掃」行動也在暗中展開。
這場行動的目標,直指府內最陰暗腐朽的角落:賈芹與水月庵的醜聞。 ----- 探春和李紈及王熙鳳,著手徹查賈芹與水月庵的醜聞。 她們先是派了幾個信得過的嬤嬤,暗中到庵裡外圍打聽風聲。 嬤嬤們帶回的消息讓探春和李紈聽了都直皺眉頭,不僅賈芹挪用香火錢是鐵證如山,連水月庵裡買來的小尼姑與小道姑,真被他當作了私家後宮,他搞得穢亂不堪,烏煙瘴氣。 探春素來是個雷厲風行、眼睛裡容不得沙子的人。
她二話不說,親自帶著幾個得力婆子,突擊搜查水月庵。 一進庵堂,便見往日清淨的賈家祈福之地,竟是脂粉氣與酒氣混雜。
她們直闖庵內賈芹的歇腳之處,將他的賬簿和一些來往書信通通翻了出來。 這本秘賬上,密密麻麻地記載著他如何挪用香火銀子、米麵供品的明細,還有給小尼姑侍侯他的賞錢。
字字清楚,證據確鑿,讓賈芹百口莫辯。
「賈芹,你這膽子可真不小!」
探春手持賬簿,氣得臉色鐵青,指著賈芹的鼻子厲聲斥責,
「佛門清淨地,竟被你搞成這般烏煙瘴氣!這些銀子都是府中花的香油錢,你竟敢動用!還有這些……」
她指著賬簿上模糊提及的幾筆給小尼姑的「賞錢」,眼中的怒火幾乎要噴出來。
「你對得起賈家嗎?對得起真心禮佛的老太太、夫人嗎?」
賈芹嚇得渾身發抖,撲通一聲跪倒在地,連連磕頭:「三姑姑饒命!三姑姑饒命啊!侄兒……侄兒只是一時糊塗,求三姑姑給條活路啊!」
此時為了求饒,賈芹這個比探春年紀還大不少的侄子,一口一個姑姑,毫不尷尬。
李紈在一旁,雖然性子溫和,此時也對賈芹看不過眼。
她輕嘆一聲,對探春說道:「三妹妹,這賬目清晰,人證物證俱在,容不得他狡辯。賈家雖如今不比往日,但這等醜事若傳揚出去,豈不更讓外人說嘴?」
她看向那些嚇得瑟瑟發抖的小尼姑和小道姑們,眼中閃過一絲憐憫。
探春冷哼一聲,將賬簿狠狠地摔在賈芹面前:
「糊塗?我看你是膽大包天!來人,將這賬簿與這些證物,都給我妥善收好!等稟報了老太太和太太,看她們如何處置!」
---- 探春和李紈帶著賈芹的罪證,連夜回稟榮禧堂。
賈母、邢、王二位夫人、鳳姐、賈璉等人齊聚一堂。 當探春將賈芹的所作所為,以及水月庵的穢亂情況一五一十地稟報出來時,整個榮禧堂鴉雀無聲。 賈母聽完,氣得臉色煞白,渾身顫抖,手中的佛珠差點捏碎。「孽障!真真是孽障啊!」
賈母重重地拍了一下身旁的炕几,發出沉悶的聲響。
「賈家出了這等不肖子孫!仗著賈家的名頭,竟敢做出這等傷天害理、敗壞門風之事!佛祖面前,他還有何顏面!」
鳳姐此時雖然是專心育子,早就不管家事了,但臉色也沉了下來,眼中閃爍著寒光:
「我早就看他不是個安分守己的貨色,沒想到竟敢做出這等禽獸不如的事!這哪是管著家廟,分明是將家廟當成了他的尋歡作樂之地!」 賈璉聽了也連連搖頭,臉上露出鄙夷之色:「這等鼠輩,真是給賈家蒙羞!老太太,萬萬不能輕饒了他!」
王夫人雙手合十,低聲念了句佛號,臉上也盡是羞愧之色。 賈母深吸一口氣,強壓下心頭的怒火,最終厲聲下令:
「來人!將賈芹那不肖子孫,即刻逐出家廟!
從今往後,賈府再無他賈芹此人!勒令他回老家自行謀生,死活都與賈家無關!」 她頓了頓,又吩咐道:
「至於水月庵那些六根不淨的小尼姑、小道姑,都趕出去,不可再讓她們心口不一,騙吃騙喝。」
---- 賈芹的醜聞雖然解決了,但那些被賈芹禍害的小尼姑與小道姑們的去處,卻成了新的難題。 她們當初許多人都是因為元春省親而被逼出家,心裡還存著對塵世的眷戀。
這些小女子們,雖被逼成為出家人,卻因禍得福,能頌念佛經,認得幾個字,比起外面的貧家女子,竟還多了一份本事。 紫鵑看著這一切,心中思緒萬千。她輕聲對黛玉低語道:
「姑娘,這些小尼姑、小道姑,當初不過是元春省親的犧牲品,被迫出家,心裡卻是百般不甘。 如今她們既已還俗,又都識字,不如送去長公主名下的繡坊、染坊、書肆謀生,也算是學有所用。
若是有想嫁人的,也能為她們尋個老實可靠的人家,總比胡亂被發賣,最終流落煙花之地要好得多。」 黛玉聽了,覺得紫鵑這建議非常可行,當即便與李紈、探春商量。
兩人也深以為然,均覺此計既能為這些女子尋得善處,又能解決賈府的後顧之憂,實在是兩全其美。
於是,她們便讓紫鵑前往公主府,將此事稟報黔國長公主韓睿桃。 韓睿桃最近正為自己名下的書肆、染坊和繡坊人手不足而發愁,聽紫鵑說起這些小尼姑、小道姑們的狀況,不由得喜上眉梢: 「紫鵑,你這主意太好了!這些女子既識字,又懂高門大戶的規矩,正是我目前所需的人才啊!」 她當即拍板,表示願意全部接納這些小尼姑與小道姑還俗,並安排她們去繡坊、染坊、書肆做事,還許諾會為那些有意婚嫁的女子尋找可靠的對象。
紫鵑回稟黛玉時,臉上掛著滿足的笑容:
「長公主這一手,可真是給賈府解了圍,也給這些女子們尋到了一條實實在在的生路。」 ---- 秋意漸濃,時光飛逝,轉眼便到了林如海的三年忌日。
農曆九月初三巳時。按照禮數,這天也是黛玉為父親守孝期滿,正式出孝的日子。
林家在京城的親眷,黛玉的堂叔林象池與堂嬸顧氏夫婦,還有堂弟林松,特意請黛玉、紫鵑和雪雁,到他們在京城租住的宅子裡,為黛玉操辦這意義非凡的出孝儀式。
黛玉剛進林家租屋的大門,堂嬸顧氏便熱情地迎了上來。
顧氏看著黛玉,眼中滿是心疼與慈愛。
「哎呀,我的好侄女,這些日子可瘦了不少!這些年辛苦你了!」
她輕輕拉過黛玉的手,語氣溫柔得像春風拂過柳梢。
林象池則在一旁,笑容慈祥:「姪女啊,你父親在天有靈,見你如此懂事,一定會感到欣慰的。今日之後,你便可脫去素服,重新迎向光明了。」
林松這個小堂弟,也歡喜地朝黛玉祝褔,表達著他的關心。
顧氏拉著黛玉的手,將她引到一間雅致的廂房。
房中早已備好嶄新的衣物與首飾。
顧氏笑盈盈地從托盤上拿起一件梅紅色的新衣服,遞給黛玉:
「這是嬸嬸特意為你準備的。這顏色喜慶又襯你的膚色,今兒個換上,也算是沾沾喜氣,有個新的開始。」
黛玉看著那件嶄新的梅紅色褙子,心中百感交集。
自從父親離世,她便一直穿著素色,如今突然要換上這明豔的顏色,心中竟有些許不適應。
但她知道這是長輩們的心意,也是對她未來生活的美好期盼。她輕輕接過衣服,柔聲道:「有勞嬸娘費心了。」
顧氏又拿出一支嶄新的金玉髮簪,小心翼翼地幫黛玉將平日簡樸的髮髻重新梳理,插上髮簪。
「這支簪子,是嬸嬸年輕時的嫁妝,一直捨不得戴。今日給你戴上,寓意著你今後的日子,也像這金玉一樣,光彩照人,平安順遂。」
黛玉看著鏡中煥然一新的自己,梅紅色的衣衫襯得她氣色紅潤,金玉髮簪點綴在烏髮間,讓她多了幾分活潑與明媚。
她輕輕撫摸著髮簪,眼中泛起淚光:「多謝嬸娘,侄女……侄女不知如何感激。」
紫鵑和雪雁也在一旁幫忙,看著黛玉換下素服,換上新裝,也都替她感到高興。
紫鵑在心裡默默想著:林姑娘,你的命運,從今往後,也要重新書寫了。
儀式雖然簡單,卻溫馨隆重。林象池夫婦為黛玉準備了清淡卻豐盛的午膳,一家人圍坐在一起,說著家常,聊著故舊。
黛玉感受著這份久違的親情溫暖,心中因父母的離世,而產生的傷懷,似乎也漸漸融化。
此刻,窗外秋風依然蕭瑟,但黛玉的心中卻似乎感受到了一縷陽光,那是告別過去,迎向新生的希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