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為了創作而失去自己
無法大量創作、無法同時在創作中照顧自己的人,無法成為真正自在的創作者。
這不是指責,而是一個被忽略的真相——當我們急著把創作變成工作、變成產值、變成能換來金錢名利的東西時,靈魂會退場,身體會抗議,金錢也不會流向你。
這段話點出了藝術 × 金錢 × 身體 × 靈魂之間最深的頻率矛盾。當創作變成對抗自己的工具,靈魂會收回它
我們都曾以為「堅持創作」是一種美德,直到有天發現,我們正在用創作對抗自己。
創作應該是自由的流動,不是壓力鍋。 當你一邊創作一邊過勞,一邊做作品一邊硬撐——那不是「共鳴」,是「求救」。 靈魂知道你不想這樣,所以金錢不來。因為它不願配合你繼續違背自己。
你以為自己在創造,其實正在消耗。
你以為在發洩,其實也在消耗。
那不再是作品,是對生活的補償請求,是「為什麼我這麼努力卻還沒回報」的無聲質問。
把創作變工作,是另一種把靈魂綁在時鐘上
我們都知道創作需要節奏,但不是壓榨。
真正有生命的作品,不是靠量堆出來的,而是流動出來的。 但我們常常又快、又急,想要趕快變現、趕快上架、趕快投稿、趕快被認可、甚至壓線完成。 於是,我們切斷自己與靈感的連線,只剩一具還會產出的身體。
直到有一天,身體也不願配合了。
疼痛、倦怠、失眠、焦慮,甚至發炎——這些都是身體說:「你開始流失自己了。」
金錢不會流向「不願流動」的靈魂
靈魂不是排斥金錢,它只是拒絕用犧牲自己來換錢。
如果你在創作中感到焦躁、虛空、內耗,那麼金錢的流,也會繞開你。
因為那不再是頻率共振,而是一種求償的能量。
求回報、求證明、求成績,求讓自己看起來有價值。
但靈魂只會配合真實,不會配合表演。
試著快一點,再快一點——但靈感沒來...
試著把創作變工作、變收入、變成果發表。
但身體說,它不想配合。
那一刻我明白了:金錢不來,是靈魂不來了。
因為我用創作在對抗自己,它只好走了。
創作不是我的敵人,資本也不是,但我不能再把自己當成工具。
身體是創作真相的守門者,它會用疼痛提醒我:不要再犧牲自己。
書寫練習|與你的創作重新對話
- 我曾在哪些時候,用創作對抗自己的真實?
- 我身體疼痛的時候,是不是正好在「用力生出作品」?
- 如果我允許自己慢下來,不再追趕,創作與靈感還會回來嗎?
我們不必再證明什麼了。
創作,不該是折損自己來成就的事。 如果你也曾為了創作而失去自己,那我們都還有機會:慢下來、重新開始,讓創作回到它原本的樣子——自由進行式。
生而為人,就是完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