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朋友跟我分享了一個有趣的案例:
曉敏是一位工程師,儘管工作條件不差,近期卻因為投資陷入了財務危機中。
原來他在股市重押某檔個股,大賠。
當時市場熱度正高,他剛好在高點進場,好死不死,當天股價大跌!而他不但沒有止損,反而抱著一種「應該會反彈」的幻想繼續加碼,結果股價一路下滑。
最終,曉敏來不及出場,整個人情緒崩潰,甚至一度失聯,差點違約交割。
為了補洞,他把多年的存款都動用了,還是無法填補損失,後來只好申請信貸,甚至向同事跟學長借錢......
事情還沒完,就在同一年,他的父親被診斷出了癌症,情況一度危急,相關醫療費用也只能由他承擔。
幸好,他的工作收入不算低,在一段時間的省吃儉用之後,他終於勉強渡過這次危機,讓財務狀況稍微穩定。不過就在今年,曉敏再次拿出手上所剩不多的七萬元進場,結果再度全部虧損。
後來輾轉得知,其實曉敏這筆錢並非閒錢,因為他還有房貸、信貸、信用卡的額外債務沒有償還。即使偶爾手邊有些現金,他仍選擇繼續押注投資,而不是優先還債,也未主動與債權人協調延期。
從以上故事中,我們可以說比起投資,曉敏更像是一位「賭徒」。
為什麼呢?讓我們從看看「賭徒」與「投資者」的差異:
1.只想「一次翻身」
投資者明白,股票市場是凶險且需要技術跟運氣並存的,因此他們願意用時間換取更確定的報酬率,追求的是「長期待在市場」裡。
即便賠錢,也不過度操作,假如是真的錯誤判斷就止損,假如只是短期波動就耐心等待.把大部分時間花在更長期有價值的事情上,專注本業,持續研究優質公司。
賭徒,追求的則是「短時間」、「一次」就想翻身
短時間+一次幾乎可以說是在投資市場最致命的組合!這是一種對於市場認識不足,以及對於賺錢過度急躁的綜合表現,當你出現這種心態時,可以肯定的是,即便現在讓你賺到錢,未來也很大機會要賠回去。
2.過度集中持股
就算是職業投資者,通常也會持有5-10檔不同的股票做適度的風險分散,但曉敏卻是重倉賭一把!
對於我們非專職投資者來說,我們能夠搜集與分析的資訊就已經輸給專業投資者跟機構了,假如在集中持股,那就會讓自己陷入「幾乎不能犯錯」的窘境,偏偏股票市場,就是一個讓人很容易犯錯的地方。
3.動用生活支出投資
這是最致命的一種習慣!當然曉敏的故事屬於比較誇張,剛好在他借錢投資的時候家人得癌症需要醫療支出,但這個案例,也恰巧可以完美說明為何不要動用生活支出來投資!
我們在投資、工作上其實隨時都有變數,一個不小心可能收入會中斷,或是投資會失利!但我們的生活,卻是無論如何都必須持續花錢的!甚至,也會遇到像曉敏這種家人忽然生病需要額外支出的狀況。
給投資人的建議
- 預留現金:開始投資前,先預留足夠週轉金
- 閒置資金:使用可以閒置3年以上的資金(以免短期套牢需要馬上變現)
- 倉位控管:不管多看好某隻股票,維持最多一檔個股20%資金上限
- 小量開始,定期定額:投資需要在市場慢慢學習,不會一進到市場就發財
- 正確心態:不要想著一夜致富,一次致富,要明白真正賺大錢的人靠的是時間複利,持續累積的專業知識以及強健的心理素質綜合因素
投資,是心理素質與財務管理的綜合考驗
投資像是沒有時間限制的馬拉松,你可以邊跑邊走,慢慢前進,只要方向正確,終會抵達。
反而,是那些想著「趕快抵達」瘋狂衝刺的人,最後可能完全沒有體力前進。
保持耐心,持續學習,相信你也可以在投資的道路上走得更好、更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