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窩喔窩~耶ㄟ耶~喔威嗚~
有來~有來~
Jacob Collier台北演唱會散場,一邊依依不捨一邊往外走的同時,居然遇到了多年不見的朋友。我這位朋友算是個「現代嬉皮」,自己住在花蓮平常接一些身心靈的業務與活動(例如淨化與薩滿儀式之類的)。有趣的是,他看到我不是說「嘿!好久不見」,而是說「有來~有來~」。為什麼不說好久不見而說有來?其實這是一種穿越時空的默契:我們多年不見、也沒特別約,卻在演唱會巧遇時互道有來,這也就是說:這種演唱會不用約、不用特別提醒,就是要來報到。
所以,到底是什麼樣的人的演唱會,讓人們見面時會說「有來」?我想,這樣的演唱會,已經不只是單純唱歌跳舞了。它像是一種召喚,一個讓「同道中人」彼此頷首微笑、毋需多言的大型振動場。
他是(流行)音樂的最高級別,是一種「領域展開」。不是封閉排斥性的,而是五彩繽紛的舞台香粉:聞得到的,自會應機現身;聽得懂的,自會感同身受。Jacob Collier手上操演的,是一種只有音樂人會的巫術:把爵士、靈魂、搖滾、R&B、和聲、打擊樂、嬉哈、古典、童謠(還有”月亮代表我的心”呢)……全都編織進一場宛如頻率大熔爐的儀式裡。我們或坐或站觀眾席,卻像是信眾般端正在祭壇前面;他不只是唱奏,而是邀請你一同進入音樂、一起成為(Becoming)音樂。每一首齊唱、每一段和聲遊戲,都是在消融「舞台與觀眾」的界線。
所以說買票進場,不只是因為喜歡Jacob。那是一場向同頻共振靠攏的行動。一種對音樂靈通與創造力的朝聖。說到底,就是對自己內在創造力源頭的一種報到。也因此,我那位住在山海之間的朋友,會這樣打招呼——不是「你也來看演唱會啊?」而是「有來~」,就如同在說:「來到這裡是如此必要」。有來,不只是肉身到了演唱會的現場;有來,是對才華的一種回應,是對自我真實狀態的一種齊唱。而每一個說出「有來」的人,其實,心中也多少都藏著屬於自己的Jacob。

若有侵權歡迎本人親自來告知嘿
天賦 Vs 才華
Jacob這種驚動萬教的才華,不禁讓我開始思考什麼是天賦、什麼是才華。思而後得之「天賦」與「才華」在人文語境中,是兩個不同層面的概念:
- 天賦(Gift / Innate Gift)
就是你的朋友嚷嚷著說「欸,你做這個很有天份耶!」。是一種與生俱來的潛能,像是我們進入這一世時所攜帶的技能點數。天賦常常不需訓練就能自然表現,甚至在童年時就已顯現出某種特殊傾向。例如:一個孩子天生對於街上的車的所有廠牌皆能倒背如流,遠遠看到模糊的外型就能知道廠牌。 - 才華(Talent / Skillful Expression)
如同英文的字面意義,那是一個「才能的表達」。是後天透過學習、操練而逐漸培養出的技藝。才華是可磨練、可開發的,但不一定與天賦有關。例如:有人透過多年管風琴苦練,成為技巧高超的演奏家,即使他起初並無特別的音樂天賦。
有些人天賦異稟,卻未能將其化為實際的技藝——那是因為天賦沒有經過鍛鍊,未能蛻變為才華;有些人看似才華洋溢,卻未必觸動他內在真正的原始激情——那是因為才華與天賦並未對齊。當你的天賦與才華對齊,就會產生一種激勵人們更大的我的吸引力磁場。一種你一現身,就讓別人靈魂前傾、想要靠近的Aura Field。
就像Jacob──他只是做他自己──但他是那麼徹底地做了自己(天才=天賦與才華完全對齊),才讓他在自己房間錄製的每張專輯,都得到葛萊美獎。到了這個時候,獎項只是副作用、金錢只是副產品。如果你的天賦與才華有對齊,那麼,發一支影片就知道了!(Jacob上傳一支影片,Quincy Jones就來視訊電話了)而不用在那裡經年累月苦思自媒體要下什麼梗、更新的頻率是幾天、影片風格要怎麼剪、照片要怎麼修,文章要寫什麼。
如何知曉自己的天賦
當然啦,我們每個人都不是這種百年難得一見的天才。但是我相信,讓自己此生的才華最大化,是每個人入世就被指派的任務。其實,知曉自己天賦,主要在於了解自己(這是老生常談了)。在這之前,需要先避免踩到的兩個雷,因為它們會阻礙你知曉你的天賦:
- “以為”喜歡的事情是天賦:例如,喜歡打電動或愛看書,並不意味著你天生能擅長這些事情。一不留神,興趣與嗜好會假扮成你的天賦。
- “以為”技術是天賦:例如,會操作NLP是一種技能,但這不是天賦。技能是後天習得的,而真正的天賦是與生俱來、學不來、不可傳的。真正的天賦往往是「非後天能力因素」,例如天生肌肉發達、身材比例好、肢體協調超強、甚至從小就是靈異體質,這些才是天賦。
如果你手上沒有任何工具(例如人類圖)你可以進行基本的靈魂拷問,看能不能調查出自己的天賦(以下簡單歸納自八木仁平的書《世界上最簡單的「找到自己想做的事」的方法》):
- 你人生中最充滿熱忱的一段經歷是什麼?
- 回想一下,你是否曾有一段時間,做什麼事情都充滿熱情、把障礙當成打怪,不需怎麼努力就能達到目標、獲得認可,或是輕鬆賺到錢。仔細回想這段經歷中你,正在做什麼。
- 你常常對別人的什麼感到不耐煩?
- 人對於自己很擅長但別人不擅長的事情,「本能」會產生不耐煩。例如總是覺得「這麼簡單的事都做不到」。這可能揭示了你與生俱來的感知能力(Sense),是他人難以模仿的天賦。例如:嚐一口就能知道漢堡裡面有什麼料、天生就能抓到和弦內音、或者你對商品的價值判斷得很準確。
- 周圍的人認為你對於什麼事很有天份?
- 一般人往往看不清自己的天賦,但身邊的人卻能清楚地知道。他們的答案可能和你想像的完全不一樣。例如:你妹妹會說你小時候的口才就特別好、或者是像Shohei Ohtani的媽媽說,他在小學生時就能精準模仿電視上職棒選手的投球與打擊動作。
當你完成這三個簡單的靈魂拷問後,將它們匯總,提煉出一些關鍵字或一段話。這就是你自己的「基本說明書」——它描述了你天生是什麼料。若你覺得這本說明書太薄,可以問更多人,逐漸把它寫厚。
如果你手上有人類圖
簡單來說,你的通道就是你的天賦。
人類圖知識體系裡的「通道(Channels)」可以被視為一個人與生俱來的天賦、潛能與能量流動的主軸。它們比單一閘門(Gates)更強烈、更完整,因為通道是由兩個相對應的閘門連結而成,形成一條貫穿能量中心的完整通路。這樣的疊加,往往代表一種你天生就穩定表現的能力,而且不需要外界啟動。而且每一條通道都有它獨特的主題,比如:34-20 非凡魅力通道會「越忙越有群眾魅力」、59-6 互動通道天生就懂「與人親密與連結」。有興趣的讀者,請參閱我的《36盈利法則》系列文章。通道不只是天賦的描述,更是一種你對這個世界展現才華的方式。
最高境界
當一個人對自己有足夠的了解,知道如何從自己的天賦切入去培養技能,人們要10000小時才能磨一劍,你一年半就養成。
因為從天賦出發去練習時,學習曲線會自動傾斜向下,像是順著坡道滑行。你不只是「在學習」,而是在回到你早已熟悉的感知與生命設計裡,所以進步變得有加速度。這就是為什麼,有些人可以在極短時間內,走過別人多年走不完的歷程。(所以有些書才會大膽地說:我們不是來學習,而是來憶起 Re-Member)。當練習變得自然、總能處在心流狀態中,你就會發現這條路不只是技能成長的捷徑,更可能是你一生職涯的主軸。
在這個不確定又變動的時代,我們最好以自己的長處為職業選擇的起點:找到自己真正「能擅長的」事情,並以此為業,而不是單靠「夢想」去掙扎一份工作。從事與自身天賦與才華對齊的職業,通常也意味著你能領到更高的薪水、更優渥的生活品質、更低的心理壓力。甚至,根本不覺得自己在工作(這才是最高境界)。
選擇用自己的天賦來生活
天賦不是拿來證明什麼的。它只是靜靜地在那裡,像一塊水晶原礦,等著被看見與使用;才華,是你選擇如何把天賦顯化到現實中——以你自己的特質與內在權威。天賦與才華這兩者並不是非得有一個比較厲害,而是在最理想的情況下,它們應該是一體的。本文不是為了讓你成為下一個Jacob,也不是為了鼓吹每個人都該把才華變現賺大錢。
我只是想說:辨識出自己真正的天賦,是此生的一個重要責任。
因為當你知道自己是什麼料,你就不需要再苦苦扮演他人要你去扮的角色。當你願意承認「這就是我」,才華的培養就有了方向,也才不會浪費時間去修剪那些,其實並不屬於你的能力枝枒。如果你還不知道自己的天賦是什麼,沒關係。抱持這股想要知曉的渴望就可以;但如果你已經隱約知道了,那麼接下來要做的,是誠實地活出它,持續讓它成為你日常中的義無反顧的選擇。
所以,如果你已經在「路上」了,別忘了對彼此說一聲:「有來~」因為,來到這裡,是如此必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