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Y11M23D 快三歲的妡妡,有自己獨特的交友邏輯與超可愛的堅持。 一顆蘋果,換不來她的「好朋友」認證。 真正讓她記住的,是那個陪她笑、陪她玩的溫暖人選。
前幾天我告訴妡妡:「阿公阿嬤還有姨姨下禮拜會來台南幫你過生日喔~」
她聽完,眼睛一亮,點點頭開心地說:「阿嬤來~姨姨來~」
接著語氣一轉,語調堅定地補了一句:「阿公不可以來。」
我忍住笑意問她:「為什麼阿公不可以來呢?」
她只說:「因為阿公不是我的好朋友。」語氣平淡,卻毫不動搖。
我試圖說服她:「可是阿公有帶你最愛的大蘋果,要給你吃喔~」
她沉思了一下,然後理直氣壯地回答我:
「阿公給我蘋果,然後阿公走掉。」
🤣🤣🤣
我笑出來了。這句話不只是誠實,還出奇地清楚。

妡妡的世界裡,人是人,蘋果是蘋果,一點也不混淆。
她才三歲,卻已經有自己明確的界線和偏好。
但說到她唯一真正願意親近、主動說「是好朋友」的男性長輩,
其實另有其人——那就是她的姑丈公。
前陣子我們去日本旅行,和姑丈公、姑婆在餐廳見了面。
當時行程很趕,只能一起吃晚餐。 但就是那樣短短的一頓飯、幾個互動的瞬間,妡妡記住了。

回到台灣的隔幾天,她忽然主動跟我說:
「姑丈公是我好朋友~」
我問她:「為什麼他是妳的好朋友呀?」
她笑笑地說:「因為他會陪我玩,還有給我蘋果~」
那時我聽了只覺得溫暖,沒多想。
直到前幾天我們談起阿公事件,我才忍不住把兩件事放在一起思考,
於是好奇地問她:
「不是有蘋果就可以當妳好朋友嗎?」
她笑了笑,很自然地說:
「不是呀~」
就這麼簡單一句,讓我笑了出來,她真的有自己的邏輯,完全不被我左右,超好笑也超可愛。
原來,孩子心裡的好朋友,
不是靠水果或禮物堆出來的條件清單, 而是來自互動中——
「你是不是在我身邊?」
「你有沒有真的陪我?」
這種最純粹的情感記憶,才是她在意的連結。
是啊——
不是給我蘋果,就可以當我的好朋友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