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鈺-avatar-img

小鈺

0 位追蹤者

小鈺

0 位追蹤者
我是小鈺,曾是一位幼教老師,育有一位笑點奇特又可愛女兒「妡妡」。 我用文字記錄她的成長日子,也寫給每一位努力愛孩子、也愛自己的媽媽。 我相信,溫柔是選擇,也是一種力量。 謝謝你來到這裡,願我們都能在愛裡慢慢生活。
avatar-img
縫日子・暖時光
2會員
22內容數
在這裡,我用針線縫故事、用圖像留住回憶, 每一篇日常、每一張圖,都是與孩子分享的微光時刻。 「縫日子」是慢慢過日子的意思; 「暖時光」則是心裡被悄悄照亮的感覺。 若你也願意放慢腳步、用溫柔迎接生活, 那我們正好同行。
全部內容
由新到舊
3Y2M6D 一路上的小太陽 記錄三歲孩子妡妡乘高鐵回家的點滴,從主動向司機道謝、自己點餐到主動下車牽手,這些小動作都展現出孩子的成長與貼心,讓媽媽感受到溫暖與感動。文章以溫馨的口吻,描述孩子在日常生活中展現的溫柔與獨立,並反思自己過度擔憂的育兒心態。
Thumbnail
孩子不是天生就懂分享,強迫分享只會讓孩子感到委屈和壓抑。真正的教養,是讓孩子學會在尊重他人的同時,也能夠保護自己,不被委屈。
Thumbnail
本文探討「不陪玩能提升孩子專注力」的育兒迷思,指出蒙特梭利教育並非放任孩子不管,而是成人應提供支持性環境、觀察孩子需求,在孩子需要時給予協助與引導。文中強調陪伴是長期投資,並非短期操作,分齡與孩子的準備程度是陪伴選擇的根本。作者以自身經驗說明,陪伴的過程需要觀察、理解孩子的需求,選擇適切的陪伴方式。
Thumbnail
3Y1M30D 3歲女兒妡妡愛模仿同學跪地,老師提醒後,妡妡表達不喜歡老師,並與妹妹結盟,隔天又說最喜歡老師。文中探討孩子情緒表達與行為背後的意義,肯定老師接納孩子情緒的態度,並反思教育方式。
Thumbnail
外出用餐時,孩子敲碗發出聲音,常被視為「沒禮貌」。但那真的是孩子「不懂事」嗎?還是大人太急著套上社會化的框架?這篇文章分享我與妡妡之間的一段日常,也從分齡發展與心理動機出發,探討孩子越制止越故意的背後訊號。每個孩子的行為背後都有原因,而我們能做的,是學會溫柔地看見與說明,而不是急著糾正與否定。
Thumbnail
孩子的體貼,不是早熟懂事,而是源自於對關係的信任與安全感。當她感受到自己被理解、被接住,就會自然地用她的方式回應愛。那些看似成熟的舉動,其實不是學來的,而是在被溫柔對待的日常中,一點一滴長出來的。
Thumbnail
3Y14D 妡妡的童言童語展現出純真、直接的邏輯思考,讓父母哭笑不得又深深感動。文中以輕鬆活潑的筆觸,描述了妡妡在一天之中,發生的三個有趣事件:踩背按摩、玉米粒觀察和雷公的哲學討論。每個故事都展現了孩子獨特的思考模式,挑戰大人的既定邏輯,帶領讀者重新審視世界的純真與可愛。
Thumbnail
每次與妡妡的日常總是非常的趣味與溫馨~~
從孩子的「等一下」,看見成長的可能:一篇關於耐心與教養的反思。文章描述了作者如何尊重孩子沉浸式遊戲的過程,並說明這並非縱容拖延,而是培養孩子時間管理、責任感及自我調節力的方式。
Thumbnail
我們常以為「人在旁邊」就是陪伴,但對孩子來說,真正的陪玩,是走進他們的情感世界。許多大人不是不在乎,而是不知道怎麼開始靠近。這篇寫給那些曾因「孩子不黏我」而感到心酸的大人,願我們學著放下手機、慢下腳步,用更柔軟的方式重新敲敲孩子的門——因為那扇門,從來沒有真正關上過。
Thumbnail
孩子不是天生懂事體貼,而是父母教養方式的影響。文中以自身經驗分享,說明父母的溫柔回應與愛,如何引導孩子學會關愛他人,並強調父母的情緒與行為是孩子學習的榜樣。
Thumbn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