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P23:「為糖而鑿,為水而戰」的無名英雄:台糖鑿井隊與台灣地下水奇蹟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8 分鐘
raw-image

▲圖說:民國38年(1949)台糖公司為解決農場灌溉水源不足,與美國莊士頓國際鑿井公司(Johnston.Co)簽訂開鑿深井合約,民國39年(1950)7月該公司人員30餘人、6架大型鑽井機及鑽具卡車等抵台,台糖公司成立「深井工程委員會」由各廠徵調110名員工,分派在虎尾、屏東,跟美國技術人員學習鑽井技術。(圖片由xAI公司Grok生成)

EP.97 「為糖而鑿,為水而戰」的無名英雄:台糖鑿井隊與臺灣地下水奇蹟(甜言蜜語話糖史)Sugar廳:
https://open.firstory.me/story/cmadp8kil2cde01vb90s26nbh

====

哈囉,大家好!我是軒豪,歡迎收聽《甜言蜜語話糖史》第23集。今天,我們要來聊一個關於台灣糖業的精彩故事——台糖鑿井隊,一支為台灣農業與工業發展默默鑿出命脈的無名英雄團隊。

在前幾集,我們談過台灣光復後,台灣糖業公司(簡稱台糖)如何從戰後重建中崛起。他們修復被美軍轟炸損毀的糖廠、重建糖業鐵路、恢復甘蔗種植、與蔮農簽訂分糖協議,並配合政府推動經濟建設。上集我們聊了分糖辦法的故事,今天我們聚焦台糖如何透過鑿井隊參與國家建設,特別是在地下水開發上的卓越貢獻。

在糖業全盛時期,砂糖曾佔台灣外匯收入的七成以上。要支撐廣大的甘蔗田與糖廠運作,充足的水源不可或缺。然而,台灣降雨分布不均,乾季常面臨缺水危機。尤其在民國49年(1960年)以前,台糖自營農場面積達4萬3千公頃,但擁有自設灌溉水源的僅3千餘公頃。另有2萬4千3百多公頃雖屬水利會灌區,卻因配水量少、安排灌溉的時程不理想,難以滿足我們台糖公司的需求。為了提升蔗產,開拓水源就成為首要任務,這也催生了專門挖掘地下水,確保生產順暢的台糖鑿井隊的誕生。

鑿井隊的誕生

鑿井隊的歷史始於民國38年(1949年),其前身是聯合國善後救濟總署的農墾處。翌年,台糖與美國莊士頓國際鑿井公司簽訂合約,開啟台灣現代化地下水開發的先河。美國莊士頓公司引進當時最先進的鑽井機與設備,並派遣30多位專家,前往虎尾、屏東等地指導台糖員工。為推動這項任務,台糖成立「深井工程委員會」,從各糖廠徵調110名員工,成為日後鑿井隊的核心。

在美國專家的帶領下,台糖員工學習操作重型機具、分析地質結構,逐步掌握先進鑿井技術。民國40年(1951年),美國團隊完成任務離台,留下設備由台糖全數接收。同年,台糖正式成立「農業工程處深井工程隊」,並吸收農墾處人員。此時的鑿井隊在技術與設備上已頗具規模,為後續發展奠定基礎。

隨著時間推移,鑿井隊歷經多次組織調整:民國63年(1974年)改隸機械工程處,民國73年(1984年)併入新營總廠,民國84年(1995年)更名為地下水開發保育中心,至民國104年(2015年)整併為台南區處農場課農業工程股。儘管名稱與隸屬改變,鑿井隊始終以開發水資源、提升土地生產力為目標,為台糖的經營注入活水。

糖業的命脈,廣泛的影響

鑿井隊成立後,首要任務是為台糖的農場、糖廠及畜殖場鑿設水井。甘蔗需要穩定灌溉,糖廠製程仰賴大量用水,畜牧場的豬隻也需充足飲水。1950到1960年代,台灣糖業迎來黃金時期,地下水開發也達高峰。根據統計,台糖在中南部興建近千口水井,總計鑿設深淺灌溉水井1142口,可灌溉面積達3萬9千741公頃。光復初期,台糖農場幾乎無法適時灌溉,但經過多年努力,93%的蔗作適地已能灌溉,其中85%可充分供水,大幅提升了農業生產力。

鑿井隊的影響不僅限於台糖內部。他們的專業技術遠近馳名,開始承接外部委託業務,為台灣中油、台北榮民總醫院、潭子加工出口區、台灣電力公司、新竹頭前溪抗旱井,甚至統一企業等單位鑿井。這些水井支撐了能源、醫療與製造業,成為台灣工業化的重要後盾。

開創地下水科學的建樹

台糖鑿井隊不僅是實幹家,更是地下水研究的先驅。他們在技術、數據與政策上的貢獻,堪稱台灣水資源管理的基石。以下是幾項重要建樹:

1. 地下水電測的開端:民國50年(1961年)9月,台糖與中央大學地球物理研究所合作,展開地下水電測,後來更自行購置儀器,普遍應用於探測工作,為科學化水源開發奠定基礎。

2. 數據驅動的政策影響:台糖在中南部近千口水井的多年資料,記錄了水文、地質與抽水試驗的細節,彌足珍貴。例如,雲嘉地區地下水位降至海平面以下,台南存水不足,嘉義、高雄等地地下水因含鐵菌影響井壽命等問題,都由台糖分析並提供政府參考,促成雲嘉地區的地下水管制政策,影響深遠。

3. 水資源開發的成就:台糖以地下水為主,徹底改變農場灌溉面貌。從光復初期的水荒,到後來93%的蔗作適地可灌溉,台糖的1142口井功不可沒,顯著提升了土地的生產潛力。此外,根據陳文福(2005)的研究,民國62年(1973年)時台糖公司在全台已設有近3,000口水井。目前仍維持500多口井,用於灌溉、畜牧和工業用水。

4. 專業技術的領先:台糖在地下水工程與水文研析的技術、經驗與設備,深受國內水利界推崇。他們的作業能力一貫高效,數十年來的督導檢查從未間斷,這些資料對全省地下水研究極具價值。

此外,早在民國44年(1955年),台糖農業工程處與台灣省水利局合作,在雲林濁水溪南岸展開地下水勘測,調查地形、地質、河道與氣候,鑿設試驗井,完成《大濁水溪扇形沖積地勘查報告》,開啟台灣地下水科學的先河。民國78年(1989年),台糖參與經濟部水利署的地下水觀測網建置,從規劃到施工貢獻良多,並持續參與「台灣區地下水文觀測站網設施計劃」,推動地下水理論與技術的發展。

鑿井的艱辛日常

鑿井工作絕非易事。隊員們的生活如同逐水而居的遊牧民族,隨著鑽井地點四處遷移,常駐紮在荒郊野外,住進簡陋的臨時工寮,與外界聯繫不便。一旦鑽井開始,工程不得中斷,隊員採取三班制輪班,無論晴雨、晝夜,24小時不停運轉,直到水井完工。

過程中,「卡鑽」是最棘手的問題——鑽具卡在井內無法動彈,需全體投入「打撈」作業,耗時又費力。機具維護同樣考驗技術,稍有疏忽便可能影響進度。更令人敬佩的是,培養一名熟練技師需十年以上經驗。偏遠環境與高強度任務,讓隊員與家人聚少離多,流動率高,但他們仍以堅韌與專業,支撐台灣的水資源開發。

時代的終章

隨著台灣經濟轉型,糖業的重要性下降,鑿井業務收入逐漸萎縮。政策變動與產業調整,讓這支隊伍的舞台縮小。民國109年(2020年),台糖台南區處農場課正式停止水井相關業務,這支曾立下汗馬功勞的隊伍,終於走入歷史。

結語

台糖鑿井隊是台灣地下水開發的開創者與技術領航者。他們支撐了糖業的輝煌,助力工業騰飛,在地下水科學與數據記錄上留下不朽遺產。他們所開鑿的井灌溉了農田、驅動了工廠、滋養了社區,他們的資料則為今日政策提供了指引。雖然鑽機已沉寂,他們的故事依然激勵我們,以科學、謹慎與永續的方式,守護這片土地的珍貴水資源。

今天的《甜言蜜語話糖史》到此結束。如果您喜歡這段歷史之旅,請與朋友分享,並期待下集更多糖業故事。我是軒豪,我們下回見,保持好奇,再會!

資料來源:

1、台糖公司. (1996). 台糖五十年. 台灣: 台糖公司.

2、陳文福(2005年7月1日)。台灣地下水的全面開發1961–1990。環境資訊中心。取自 https://e-info.org.tw/node/2470

3、洪秋林. (2015). 逐水「井」而居 台糖鑿井隊秘辛. 台糖通訊, 137(4), 14–15.

4、台糖公司農業經營處. (2020). 台糖鑿井隊功成身退 說不盡的這些人與那些事. 台糖通訊, 146(5), 45–47.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糖金時刻
9會員
27內容數
介紹糖業在台灣發展的歷史
糖金時刻的其他內容
2025/03/17
台糖在確立朝養豬事業邁向後,在民國42至49年(1953至1960年)間,台糖分別成立種畜場、繁殖場、肥豬場、毛豬待售站等等,並訓練技術員工、選購種豬、籌措飼料來源等,戈福江教授是主要的關鍵人物,自此開啟養豬事業的一段風光史,使台糖成為台灣企業化養豬的始祖。
Thumbnail
2025/03/17
台糖在確立朝養豬事業邁向後,在民國42至49年(1953至1960年)間,台糖分別成立種畜場、繁殖場、肥豬場、毛豬待售站等等,並訓練技術員工、選購種豬、籌措飼料來源等,戈福江教授是主要的關鍵人物,自此開啟養豬事業的一段風光史,使台糖成為台灣企業化養豬的始祖。
Thumbnail
2025/03/17
臺東糖廠鳳梨工場」於民國46年(1957年)正式生產鳳梨罐頭,對開發東臺灣,增進農村經濟有極大貢獻,它更是臺灣鳳梨罐頭開創歐美市場的先河,其後成為國內最大鳳梨罐頭工場,取代了台鳳的龍頭地位。
2025/03/17
臺東糖廠鳳梨工場」於民國46年(1957年)正式生產鳳梨罐頭,對開發東臺灣,增進農村經濟有極大貢獻,它更是臺灣鳳梨罐頭開創歐美市場的先河,其後成為國內最大鳳梨罐頭工場,取代了台鳳的龍頭地位。
2025/03/17
民國42年(1953年),台糖公司鑒於國內建築木材缺乏,木材市價不斷上漲,耗費外匯頗鉅,於是計畫研究利用蔗渣纖維為原料,代替木質纖維,並於民國46年(1957年)正式成立「彰化副產加工廠」生產蔗板;其與新營副產加工廠同為我國進步工業中的新興工業,每年為我國節省外匯美金10餘萬元。
Thumbnail
2025/03/17
民國42年(1953年),台糖公司鑒於國內建築木材缺乏,木材市價不斷上漲,耗費外匯頗鉅,於是計畫研究利用蔗渣纖維為原料,代替木質纖維,並於民國46年(1957年)正式成立「彰化副產加工廠」生產蔗板;其與新營副產加工廠同為我國進步工業中的新興工業,每年為我國節省外匯美金10餘萬元。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響應石虎米流域收復計劃第二年!去年起傑思‧愛德威集團與苗栗石虎田合作,契作專屬集團的水田,並帶同仁前往收割稻米、製成禮盒贈與合作夥伴、以及捐贈破百包米至台東偏鄉,持續推廣永續。今年特別的是日本愛德威的董事來台一起響應參與,親手將稻苗種入田裡,深刻體會粒粒皆辛苦,以行動守護台灣生態永續!
Thumbnail
響應石虎米流域收復計劃第二年!去年起傑思‧愛德威集團與苗栗石虎田合作,契作專屬集團的水田,並帶同仁前往收割稻米、製成禮盒贈與合作夥伴、以及捐贈破百包米至台東偏鄉,持續推廣永續。今年特別的是日本愛德威的董事來台一起響應參與,親手將稻苗種入田裡,深刻體會粒粒皆辛苦,以行動守護台灣生態永續!
Thumbnail
剛錄完 7月初要上播的podcast檔。 我已經講完總共12回的日治時期糖業在台灣的發展史,所以從第13集開始,就講戰後的台灣糖業發展史。 其實戰後台灣的糖業發展史,其實就是台糖公司發展史。 台糖公司於1946年5月1日在上海成立,後遷至台北,如今已有78年的歷史,將近80年的歷史裏,歷經
Thumbnail
剛錄完 7月初要上播的podcast檔。 我已經講完總共12回的日治時期糖業在台灣的發展史,所以從第13集開始,就講戰後的台灣糖業發展史。 其實戰後台灣的糖業發展史,其實就是台糖公司發展史。 台糖公司於1946年5月1日在上海成立,後遷至台北,如今已有78年的歷史,將近80年的歷史裏,歷經
Thumbnail
東台精機是臺灣工具機大廠,產品包括金屬切削加工與PCB加工,主要市場包括臺灣、大陸、歐美等地區。公司董事長嚴瑞雄表示,公司將持續發展智慧化、自動化、複合化、零碳化、服務化、新產業及新製程,並在TMTS臺灣國際工具機展上展出各式工藝。技術面觀察顯示,股價有明顯的量能,傳產產業仍有潛力。
Thumbnail
東台精機是臺灣工具機大廠,產品包括金屬切削加工與PCB加工,主要市場包括臺灣、大陸、歐美等地區。公司董事長嚴瑞雄表示,公司將持續發展智慧化、自動化、複合化、零碳化、服務化、新產業及新製程,並在TMTS臺灣國際工具機展上展出各式工藝。技術面觀察顯示,股價有明顯的量能,傳產產業仍有潛力。
Thumbnail
2002年,台糖宣布結束製糖業務,從本國有經營轉變為民間經營模式。這項轉變使各地的糖廠開始著手進行轉型計畫,透過結合地方特色,打造能夠提供民眾休閒娛樂,同時能認識糖廠歷史文化的觀光場所。在這波轉型的浪潮中,溪湖糖廠也不例外的加入變革行列。負責籌劃經營策略的黃進添處長,將思維轉至多角化經營。
Thumbnail
2002年,台糖宣布結束製糖業務,從本國有經營轉變為民間經營模式。這項轉變使各地的糖廠開始著手進行轉型計畫,透過結合地方特色,打造能夠提供民眾休閒娛樂,同時能認識糖廠歷史文化的觀光場所。在這波轉型的浪潮中,溪湖糖廠也不例外的加入變革行列。負責籌劃經營策略的黃進添處長,將思維轉至多角化經營。
Thumbnail
本文預告:1、再次更新台南和新竹海淡廠招標資訊 2、從管材談海淡廠輸水管線及受水池工程 3、台南和新竹之後的海淡廠最新進度 4、最速結論
Thumbnail
本文預告:1、再次更新台南和新竹海淡廠招標資訊 2、從管材談海淡廠輸水管線及受水池工程 3、台南和新竹之後的海淡廠最新進度 4、最速結論
Thumbnail
我國預計於本島規劃興建 7 座海水淡化廠以增加水源,由於商機龐大,各家水資源公司可望因此受惠,以即將招標的台南廠和新竹廠為例,預算金額分別為 210 億和 180 億。我相信國內任一家水資源公司都無法獨吞海淡廠商機,透過策略聯盟共同投標會是合理的選項,而國統 ......
Thumbnail
我國預計於本島規劃興建 7 座海水淡化廠以增加水源,由於商機龐大,各家水資源公司可望因此受惠,以即將招標的台南廠和新竹廠為例,預算金額分別為 210 億和 180 億。我相信國內任一家水資源公司都無法獨吞海淡廠商機,透過策略聯盟共同投標會是合理的選項,而國統 ......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