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本單純想找個室內活動,可以與朋友一邊聊天、一邊享受一抹寧靜,同時更新彼此的近況。
在搜尋的過程中,很幸運地發現捏陶藝的體驗活動,捏出陶土成品後,店家會把陶土窯燒後,郵寄給我們留作紀念。
陶藝手作當天,在店家的引導下,我們從很有儀式感的穿上圍裙、取下手錶,到挑選款式,再來由店員解說示範,最後由我們親自動手做,整個過程非常有趣,也充滿成就感。
從一顆小陶土,揉軟、整平、滋潤,再到擀平成一個完整的平面,接著做出盤子的邊框,最後連接盤底與盤緣,並且用吹風機吹乾、上顏料與妝點,店家還很貼心地幫我們側寫拍照。
老實說,剛開始接觸陶土時,Sunny覺得有點髒,陶土黑黑的,深怕會弄髒雙手和衣服,或者洗不掉,但進入專注捏陶土階段時,我發現好有趣,濕漉漉的陶土,摸起來冰冰涼涼的,而且延展性很高,隨意捏一下就可以變化萬千。
跟著店員的引導和指令,讓我和朋友可以輕鬆依樣畫葫蘆,並且很有成就感,捏幾下便可以改變陶土的形狀,最後發想自己喜歡的底圖,彩創作出獨一無二的成品,非常有趣。
Sunny也從這次的體驗中得到了3個小心得:
一、重拾童趣的喜悅
回想起來,我最後一次捏陶土應該小時候的校外教學,長大後就沒機會摸到原創性高的陶土了。
這次體驗捏陶土,仿佛重拾童趣的喜悅,在既有的陶土與選取的樣式中,天馬行空發揮創意,也聯想到自己上次捏陶土的樣式是樹木筆筒,旁邊有隻小雪人。
這次有機會再摸到陶土,享受專注打造藝術品的喜悅,想像作品完成時的畫面,還有在家中使用自製陶盤的場景,很開心。
二、與自我對話的過程
不斷嘗試、修正的過程,也是面對自我的表現。
這次手作陶藝,店員是分階段教學,也在我們動手做階段主動關心陶土,適時引導我們補充陶土的水分、幫陶土塑身整平,整個過程很流暢、很平靜。
我發現,這是一個很好的自我對話的過程,想捏出一個弧形長條狀陶土、準備成為盤緣,卻扭出快斷成兩塊的扁平陶土,要如何運用剛才店員教學的技巧,把扁平陶土「調整」成弧形長條狀盤緣,很考驗自己的想像力和手眼協調力。
三、捏出想像中的陶藝作品
這個逐漸捏出作品的過程,非常有趣,讓自己靜下心來,仔細聽懂店員的教學,接著思考如何做到,來回修正。
過程中經常發生小插曲,像是我在製作盤緣時,盤底太乾了、店員教我們補充水分,放下盤緣陶土,用水彩筆沾水、同方向塗在盤底。
又像是準備上顏色了,要用顏料一層一層的分次塗上,但是各種顏料燒烤前與燒烤後截然不同,畫圖畫到最後,我竟然有點搞混各種預選的顏色了,還好最後成品的配色一切正常,哈哈。
但整個過程非常有趣,店員也運用許多比喻,讓我們好理解,像是連結盤底與盤緣時,要像是挖冰淇淋般,用工具一段一段從下而上黏住盤子。
[總結]:
這次的手作陶藝體驗活動,Sunny十分滿意,我發現自己很享受親手打造獨一無二的陶土藝術品,並且從中得到手作的喜悅。
改天來挑戰新藝術,探索各種感官的樂趣。
最後🎉🎉~祝福讀者們從藝術或手作中找到樂趣,或者在生活中找到帶給自己喜悅的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