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le Intelligence 的挑戰與前景:A18 35 TOPS 能否支撐 AI 未來?

更新 發佈閱讀 8 分鐘

蘋果在 2024 年 WWDC 推出「Apple Intelligence」,強調 iPhone 將成為個人化 AI 體驗的核心。A18 Pro 晶片的 35 TOPS NPU 性能與 Private Cloud Compute(PCC)技術備受矚目,承諾提供安全、隱私優先的 On-device 與雲端混合 AI 服務。然而,在業界追求更大規模模型與雲端基礎設施的背景下,Apple 的 AI 策略面臨諸多挑戰。本文將分析 A18 NPU 的能力、Apple 的 AI 基礎設施現況、商業模式可能性及隱私承諾的潛在矛盾,探討其未來發展,而在今年的 WWDC 2025 卻輕描淡寫過去,令人匪夷所思。

A18 Pro NPU:35 TOPS 的實力與侷限

性能概述

A18 Pro 晶片的 NPU 提供 35 TOPS(每秒 35 萬億次運算,INT8 低精度),相較前代 M2 Ultra(31.6 TOPS)有所提升,與 Qualcomm Snapdragon 8 Gen 3(約 45 TOPS)競爭對手處於同一量級。Apple 強調此性能支持 On-device AI 推論,如語音處理、圖像識別及簡單的 Siri 指令。

實際應用能力

35 TOPS 在運行小型模型(如 1-3B 參數的量化模型)時表現良好,但對於 Mistral 7B 或 LLaMA 8B 等中型模型則顯得吃力。這些模型需約 5-10 GB 記憶體與持續數十 TOPS 算力,而 iPhone 的 8GB RAM 與 NPU 性能難以全程 On-device 流暢運行,特別是在長上下文或多模態任務中。

Apple 在 WWDC 2024 明確表示,Apple Intelligence 採用 On-device 與雲端混合模式。簡單任務(如本地文本生成)可在設備端完成,複雜任務(如圖像生成或跨 App 操作)則依賴 Private Cloud Compute(PCC)。這一策略緩解了 NPU 的限制,但也凸顯了對雲端算力的依賴。

Apple 的 AI 基礎設施:進展與差距

現況分析

Apple 透過 PCC 提供雲端 AI 算力,使用 Apple Silicon 伺服器並強調端到端加密與資料不留存。然而,Apple 未公開 PCC 的具體規模、伺服器數量或投資金額。相比之下,Google(TPU v5p)、Microsoft(Azure AI 集群)及 Meta(Llama 訓練集群)均披露了數萬顆 GPU 或自研晶片的基礎設施細節。

供應鏈挑戰

當前高端 GPU(如 NVIDIA H100)供不應求,Meta、Google 等公司已簽署長期採購合約。Apple 主要依賴自研 Apple Silicon,而非 NVIDIA GPU,但若需大幅擴展 PCC,可能需採購 AMD 或其他供應商的晶片,面臨供應鏈競爭壓力。儘管如此,Apple 與 TSMC 的緊密合作與雄厚財力使其有能力快速追趕。

與競爭對手的差距

Google 和 Microsoft 在 AI 基礎設施的透明度與規模上領先,Meta 亦定期更新其 AI Infra 進度。Apple 的低調可能反映其策略選擇(專注用戶體驗而非技術規格),但也可能暗示其雲端算力布局尚未成熟。公開資料不足以斷定 Apple「遠落後」,但其基礎設施規模確實不如競爭對手透明。

Cloud LLM 的成本與商業模式

推論成本

雲端 LLM 推論成本高昂。例如,OpenAI 的 GPT-4o API 費用約為每百萬 token $5-$20。若 Apple 的 Siri LLM 每日服務數億 iPhone 用戶,後端成本將相當可觀。Apple 需平衡性能與成本,確保 PCC 的可持續運營。

可能的商業模式

Apple 未在 WWDC 2024 公布 AI 功能的收費計畫,但業界推測其可能將進階 AI 功能整合至 iCloud+ 訂閱,或推出獨立 AI 服務方案。對比 Google 的 Gemini Advanced(每月 $19.99)與 Microsoft 365 Copilot(每月 $30/用戶),此模式符合行業趨勢。然而,額外收費可能挑戰 Apple「買斷即用」的品牌形象,用戶接受度仍待觀察。

隱私承諾與雲端 AI 的平衡

隱私挑戰

Apple 長年以「隱私至上」為品牌核心,強調資料不離開設備。PCC 採用端到端加密,承諾雲端資料不儲存或用於訓練,但雲端推論仍需上傳用戶查詢與上下文資料。這與「On-device 隱私」的敘事存在潛在矛盾,引發業界質疑(如 The Verge 報導)。用戶可能關心資料是否真正安全,尤其在跨國法規(如 GDPR)下。

Apple 的應對

Apple 透過 PCC 的技術設計(資料隔離、不可追溯)試圖緩解隱私疑慮,並允許第三方審計其安全機制。然而,雲端 AI 的本質決定了資料必須離開設備,Apple 需在技術與溝通上進一步證明其隱私承諾的可信度。

Siri LLM 的開發進度

技術挑戰

Apple 正在研發 LLM 驅動的 Siri(內部或稱「Siri 2.0」),計劃於 2025 年推出更強大的語音與上下文理解功能。然而,Siri 的歷史架構非 LLM 原生,語音解析與指令執行的整合存在技術債 (之前採用的是空格填填看的設計方式)。iOS 18.1 beta 已展示部分 Apple Intelligence 功能(如跨 App 整合),但目前僅限特定語言,且功能受限,顯示工程挑戰尚未完全克服。

交付展望

Bloomberg 報導指出,Apple 計劃在 2025 年逐步擴展 Siri LLM 功能。儘管進度不如外界預期快速,但 Apple 的生態整合能力(iOS、macOS、App Store)與財力為其提供優勢。Siri LLM 的廣泛可用仍需時間,具體交付時程有待後續更新。

Apple 為何低調布局 AI 基礎設施?

Apple 未公開 AI 基礎設施細節,可能出於以下考量:

  1. 隱私敘事:大規模雲端布局可能引發用戶對資料安全的質疑,與「隱私至上」形象不符。
  2. 策略選擇:Apple 一貫專注用戶體驗而非技術規格,低調布局避免被捲入 AI 軍備競賽。
  3. 商業模式未定:未明確 AI 服務的變現路徑前,公開大規模投資可能引發股東對 ROI 的關切。
  4. 工程進度:Siri LLM 與 PCC 的整合需時間,過早公開可能推高市場期待。

這些考量反映 Apple 的謹慎策略,而非必然落後於競爭對手。

結語:Apple Intelligence 的機遇與挑戰

Apple Intelligence 展現了 Apple 在 AI 領域的雄心,A18 Pro 的 35 TOPS NPU 與 PCC 技術為其奠定了基礎。然而,On-device 算力的限制、雲端基礎設施的透明度不足、Siri LLM 的工程挑戰及潛在的付費模式均為未解難題。Apple 的生態整合、財力與隱私技術是其優勢,但能否在 2025 年兌現承諾,需視其後續執行力而定。

用戶是否願意為進階 AI 功能付費?例如每個月多10美元? (約新台幣300元) Apple 的隱私承諾能否經受市場考驗?這些問題將決定 Apple Intelligence 的成敗。未來一年,Apple 的 AI 布局值得持續關注。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Stan Wu 吳信典
34會員
173內容數
我是 Stan Wu 吳信典。 我相信:「我們從程式設計的邏輯世界走來,以為萬物都能被預測與控制,直到遇見 AI,才發現智慧不只是規則的堆疊,而是滲透在無數經驗中的模糊與真實。」 我也始終堅信:「簡單,就是極致的美學。」
Stan Wu 吳信典的其他內容
2025/06/12
我們要的,不是 UI 上那一點反光特效,而是真正具備生產力的產品。
Thumbnail
2025/06/12
我們要的,不是 UI 上那一點反光特效,而是真正具備生產力的產品。
Thumbnail
2025/06/07
在現代投資世界裡,ETF(Exchange-Traded Fund,交易所交易基金)幾乎已成為投資人最熟悉不過的工具之一。但很少人知道,這個改變全球投資生態的金融創新,背後其實源自一名極具遠見與韌性的發明家 —— Nathan Most。
Thumbnail
2025/06/07
在現代投資世界裡,ETF(Exchange-Traded Fund,交易所交易基金)幾乎已成為投資人最熟悉不過的工具之一。但很少人知道,這個改變全球投資生態的金融創新,背後其實源自一名極具遠見與韌性的發明家 —— Nathan Most。
Thumbnail
2025/06/06
台幣升值與美方壓力自 2025 年四月以來,新台幣(TWD)出現劇烈升值走勢,短短兩個月內升值幅度超過 10%。同時,美國財政部最新報告再度將台灣列入「匯率操縱觀察名單」,要求台灣限制外匯市場干預行為,讓匯率更反映經濟基本面。
Thumbnail
2025/06/06
台幣升值與美方壓力自 2025 年四月以來,新台幣(TWD)出現劇烈升值走勢,短短兩個月內升值幅度超過 10%。同時,美國財政部最新報告再度將台灣列入「匯率操縱觀察名單」,要求台灣限制外匯市場干預行為,讓匯率更反映經濟基本面。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蘋果跨入生成式AI的時間比對手晚,雖然該公司已開發出小型AI模型,但較複雜或特殊的任務,仍希望交由AI夥伴接手。蘋果軟體負責人Craig Federighi先前表示,該公司希望一開始就提供最優秀選項;ChatGPT是蘋果用戶當今的最佳選擇。他並說,蘋果也想整合Google AI模型「Gemini」
Thumbnail
蘋果跨入生成式AI的時間比對手晚,雖然該公司已開發出小型AI模型,但較複雜或特殊的任務,仍希望交由AI夥伴接手。蘋果軟體負責人Craig Federighi先前表示,該公司希望一開始就提供最優秀選項;ChatGPT是蘋果用戶當今的最佳選擇。他並說,蘋果也想整合Google AI模型「Gemini」
Thumbnail
蘋果已於 WWDC 大會中推出了其 AI 技術 Apple Intelligence,新功能預計會在 9 月 iPhone 16 系列發售後一同推出,不過初期 Apple Intelligence 僅支援美式英語,且僅為 Beta 版。但即便如此,大摩仍看好 Apple Intelligence
Thumbnail
蘋果已於 WWDC 大會中推出了其 AI 技術 Apple Intelligence,新功能預計會在 9 月 iPhone 16 系列發售後一同推出,不過初期 Apple Intelligence 僅支援美式英語,且僅為 Beta 版。但即便如此,大摩仍看好 Apple Intelligence
Thumbnail
观看了苹果的WWDC 2024发布会,在视频的1小时06分18秒处,苹果公司介绍了他们最新的人工智能技术——Apple Intelligence。虽然我还没有体验过这项技术,但从视频中展示的内容来看,这无疑是一项值得人们深深忧虑的技术。
Thumbnail
观看了苹果的WWDC 2024发布会,在视频的1小时06分18秒处,苹果公司介绍了他们最新的人工智能技术——Apple Intelligence。虽然我还没有体验过这项技术,但从视频中展示的内容来看,这无疑是一项值得人们深深忧虑的技术。
Thumbnail
採用大型語言模型的生成式 AI,是在前年年底 ChatGPT 推出後開始成為話題的,之後各家大廠紛紛推出多種競品,相信各位也都用過,也經歷過去年一整年的 AI hype。但同一時間,大家也都在問:Apple 在幹嘛?
Thumbnail
採用大型語言模型的生成式 AI,是在前年年底 ChatGPT 推出後開始成為話題的,之後各家大廠紛紛推出多種競品,相信各位也都用過,也經歷過去年一整年的 AI hype。但同一時間,大家也都在問:Apple 在幹嘛?
Thumbnail
Apple在10日舉行的全球開發者大會(WWDC),將最新的「蘋果智慧」(Apple Intelligence)融入包括Siri在內的一系列app,並宣稱將與OpenAI結盟 ,未來將準備與ChatGPT整合,Apple當天股價不漲反跌1.91%,但不少機構分析師對於Apple終將趕上AI浪潮...
Thumbnail
Apple在10日舉行的全球開發者大會(WWDC),將最新的「蘋果智慧」(Apple Intelligence)融入包括Siri在內的一系列app,並宣稱將與OpenAI結盟 ,未來將準備與ChatGPT整合,Apple當天股價不漲反跌1.91%,但不少機構分析師對於Apple終將趕上AI浪潮...
Thumbnail
Apple 最新的系統系列,在今天台灣時間 11 日凌晨正式亮相了,只能說這波 AI 操作真的有點厲害啊。
Thumbnail
Apple 最新的系統系列,在今天台灣時間 11 日凌晨正式亮相了,只能說這波 AI 操作真的有點厲害啊。
Thumbnail
蘋果發表會已經大概講述全新的系統 主要就是Apple Intelligence 全新的個人智慧系統 總結就是AI的輔助可以讓生活想像擴大到哪個階段就是市場的共鳴 這次第二季收尾的題材也就是蘋果手機的AI功能想像 2022~2024第一季都是摺疊手機的想像,主要是成長性爆發最容易算數學,這
Thumbnail
蘋果發表會已經大概講述全新的系統 主要就是Apple Intelligence 全新的個人智慧系統 總結就是AI的輔助可以讓生活想像擴大到哪個階段就是市場的共鳴 這次第二季收尾的題材也就是蘋果手機的AI功能想像 2022~2024第一季都是摺疊手機的想像,主要是成長性爆發最容易算數學,這
Thumbnail
AI PC 硬體 + AI OS + AI PC 摘要
Thumbnail
AI PC 硬體 + AI OS + AI PC 摘要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