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已經實行記帳多年,一直覺得「記帳」是老掉牙的議題,但前陣子再度聽了不同頻道來講述這個主題,才發現,也許是不同的人用不同的陳述方式與解讀,加上我雖然記帳跟理財多年,但現在具備了多年的閱歷加上所處的情境條件不同,其實聽同樣的議題、同樣的觀念,也有不同的反思
近期聽到最有感的概念:「理財是金錢資源的分配、怎麼花錢是反應價值觀的一種選擇。」我記得去年之前,因為工作或非工作收入有一定的水平、以及想對小孩好的心情,平常在買給小孩的用品或玩具只要是對小孩有幫助的都很少猶豫,有時有些小物覺得也不貴就都買;而現在是,除了評估那件物品必要性之外,也會同步評估品質跟長遠使用的價值,而選擇價格高幾倍的東西購買;或是盤點身邊資源,有朋友或長輩傳承來的不錯的二手物就優先使用來取代購買。
簡單來說,現在的概念是不因錢小就任意購買(而且還造成空間上的雜亂)而是會評估是否真的需要買&考慮品質(把錢累積並花在刀口上),來減少資源的浪費,畢竟小錢累積也是驚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