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記-股癌-Podcast-25.06.14
**Oracle近期股價表現亮眼,受到市場關注。
*其與Stargate的合作關係被視為一大推升因素。*Oracle財報公布的RPO數字節節升高,代表已簽約但尚未收款的訂單量大增。
*Stargate的訂單尚未反映在RPO中,未來數字仍有成長空間。
*這也是公司派與Larry Ellison在財報會議上樂觀態度的原因。
**Larry Ellison雖高齡80歲,仍思維清晰、表達有力。
*過去常因樂觀看待AI發展被視為過渡吹捧市場,但這次手中有實質訂單支撐。
*如果RPO持續上升、Stargate訂單貢獻顯現,Oracle未來1-2個財年的展望穩定。
*Larry Ellison持有Oracle三至四成股份,股價每上漲一分,其淨資產大幅成長。
*若股價持續上漲,他在富豪排行榜的曝光度與話題性將大幅上升,進一步帶動Oracle關注度。
**AI伺服器與供應鏈觀察。
*供應鏈調查顯示,Oracle在NVIDIA MGX架構的Oberon、GB200與GB300等AI伺服器的訂單可能是最多或排名前二。
*Oracle的Cloud Infrastructure(OCI)目前市佔率約5%,與阿里雲相當,遠低於AWS、Azure等巨頭的20–30%。
然而AI時代的需求使其有望快速擴大市佔。
**Oracle在AI時代的競爭優勢。
*Oracle主打自身強大的資料庫與數據基礎,能提供高彈性的AI部署平台。
*Oracle的台系供應鏈包括鴻佰、緯穎、Supermicro與廣達等,相關廠商可望受惠。
*公司近期表現出色,吸引更多資金與媒體關注。
**後續發展關鍵:Stargate與主權AI。
*Stargate合作是Oracle後續營運的核心看點。
*如果OpenAI在全球主權AI部署選擇與Oracle合作,將帶來巨大成長機會。
*Oracle未來可能持續帶來意想不到的驚喜與利多。
**NVIDIA宣布DGX Cloud Lepton服務的本質與定位。
*黃仁勳於巴黎提出DGX Cloud Lepton概念,可視為AI算力的Uber。
*該服務整合大量Neo Cloud業者(如CoreWeave、Lambda Labs)與大型CSP(AWS、Azure),統籌派送算力資源。
*使用者只需登入NVIDIA平台,即可自動被分配至當前算力價格最低的供應端。
*等同於統包整合,壓低單一Neo Cloud的話語權與差異性,使其變成純算力供應工廠。
**Neo Cloud產業特性與競爭結構。
*Neo Cloud本質上是高競爭、利潤薄的產業,長期存在價格下滑與設備折舊問題。
*新一代GPU推出導致前代設備快速貶值,租賃價格如H100亦呈下行趨勢。
*雖有中小業者投入,但整體供給增加將導致進一步削價競爭。
*即使AI需求穩定釋放,但整體成長趨緩,難以支持價格上漲。
**NVIDIA對Neo Cloud的壓迫與主導地位。
*NVIDIA不僅賣GPU,還透過租賃服務搶食客戶市場,形成客戶與供應商雙重身分。
*例如與Google的合作模式:先賣GPU,再回租並再轉租他人,形成售後再租回的多層獲利。
*DGX Cloud Lepton進一步壓縮CSP差異性,使其商品化(Commodity),損及原有品牌價值。
*類似Uber司機與平台關係,Cloud供應商只能被動接受平台條件。
**對Neo Cloud與CSP業者的潛在壟斷風險。
*如果CSP業者不加入Lepton平台,未來可能於輝達GPU配貨順序上處於劣勢。
*業者為維持與NVIDIA的良好關係,可能被迫加入,即使長遠來看影響獨立性與利潤。
*輝達可掌握價格、派單、配貨等關鍵環節,具備平台壟斷潛力。
**產業未來演變與可能變數。
*如果AMD或ASIC解決方案快速成熟,市場將出現新競爭力,有望打破壟斷格局。
*現階段除Microsoft等少數大客戶支持外,AMD仍未展現大規模斬獲。
*DGX Lepton推動算力即商品的理念,對消費者而言是一站式便捷服務,對供應端則為噩夢劇本。
**NVIDIA轉型成平台+硬體的整合商模式。
*Lepton讓NVIDIA從賣GPU擴展為平台商、系統整合商、數據中心協調者。
*硬體整合與訂閱收入將提升獲利能力,打破僅為硬體廠的市場定價限制。
*如果後續獲利模式持續成長,市場可能重新評價NVIDIA的本益比與估值(Re-rate)。
**策略與市場觀察者評論。
*過去不看好Neo Cloud商模,認為削價競爭不可避免,DGX Laptone進一步印證其觀點。
*雖資本市場有時會炒高不被看好的產業,但從產業面來看,算力租賃業者仍處弱勢。
*Lepton進一步將所有CSP與Neo Cloud變成工廠角色,NVIDIA掌握核心資源與最終議價權。
**白牌業者與ODM/OEM角色未明但潛力巨大。
*NVIDIA合作夥伴中也納入ODM/OEM,可能預示未來不需依賴品牌伺服器商。
*白牌興起有望降低供應鏈成本,搭配NVIDIA平台營運策略構成新一輪供應鏈重組。
*如果未來只需在NVIDIA商城建好設備,即可整合算力出租與服務營運,NVIDIA將成 算力生態圈 主導者。
**DGX Cloud Laptone是NVIDIA整合AI算力市場、建立平台主導地位的重要布局。
*壓縮Neo Cloud自主性、強化NVIDIA作為平台仲介與雲端派單中心的壟斷潛力。
*長遠來看,如果沒有可取代的競爭者崛起,整個AI算力市場將由NVIDIA強勢主導,並持續擴展其軟硬體與服務的整體利潤來源。
**QA部分。新青安政策上路後,許多中小型個案房價曾短期飆漲。
*政府近期開始收銀根,導致成交量急凍,買氣明顯下滑。
*林口地區為例,雖然總價高、人口遷入快、成交戶數佳,但近期成交量雪崩式下滑。
*房仲朋友透露市場冷清,案場轉為主動打電話邀看屋,氣氛轉弱但價格未明顯下修。
*台灣持有成本低、房貸利率仍屬世界低檔,使屋主沒有賣壓,因此價格能撐住。
*真正可能修正的是新市鎮中仍鳥不生蛋的區域,若沒實質人口支撐將面臨壓力。
*林口雖屬新市鎮,但因人口遷入穩健,價格支撐力道較強。
*長遠來看,中大坪數房產壓力將增,中小坪數仍有剛性需求。
*即便有少子化疑慮,仍有不少人放棄老舊市中心房產,選擇到新市鎮換電梯大樓。
*台灣人深信有土斯有財,買房意願強,形成天然支撐。
*房產被視為理財工具,即便空置也可質押借款,導致賣壓低。
*房市若回歸理性(非炒作)狀態,反而更接近常態,不應視為異常。
**槓桿操作與家庭生活對交易行為的影響。
*上槓桿的條件:資產需出現明確上漲趨勢,屬於追漲型操作邏輯。
*如果資產下跌,不會加碼,僅在個別極具潛力且持股未達上限情況下才會逢低布局。
*近期加碼日本市場,但尚未上槓桿,除非東證指數出現5%跳漲。
*家庭因素改變交易模式:大寶出生時,曾因家庭壓力調整策略,導入中長線投資。
*二寶出生後生活變忙但未影響工作,反而因先前調整已預留彈性。
*陪伴小孩是錢買不到的,接受生活與工作要取得平衡。
**這次股災後是否應該一次買回所有部位?
*理論上,一次買入在長期指數投資下是合理策略,可避免cash drag。
*但如果一次買入後大盤修正10%,導致情緒失控砍單,則應改採分批買入較合適。
*投資行為應平衡理性與人性,否則即便最有效率的策略也難以持續執行。
*類似健身,最有效率的菜單不一定能執行,投資也需留有彈性與容錯空間。
*目前不選擇一次買滿,是因對下半年仍有些擔憂,但操作上會保有彈性。
*即使先前預判正確,但下跌時沒上槓桿,依然尊重自己的節奏,不求極致,只求穩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