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記-財經皓角-25.06.12
**美股短線休息與基本面支撐。
*標普500連續上漲後暫時拉回,7個交易日內有6天收紅。*現在距離2月歷史高點僅差1.8%,下方買盤支撐強勁。
*投資人持續消化美中貿易協議與低於預期的CPI數據。
**通膨數據偏低與降息預期。
*5月CPI月增僅0.1%、年增2.4%,皆低於市場預期。
*核心CPI月增也僅0.1%,遠低於預期的0.3%,顯示僵固性通膨趨緩。
*主要通膨下行來自油價與汽油價格下滑,汽車與服飾價格也同步走弱。
*房屋類價格(包含業主等權租金)月增率降至0.3%,下行速度加快。
*醫療保健與車險漲幅也低於預期,顯示整體核心物價增速趨緩。
**美中貿易框架進展與關稅結構。
*中方開放稀土出口,美方科技禁令可能鬆綁,細節待川普公布。
*總體來看,美國對中國商品的平均稅率達55%(含2018年加徵的25%與新關稅),中國對美國為10%。
*架構與2018年貿易戰結果幾乎一致,顯示美中結構未根本改變。
**市場疑慮:通膨是否延後反映?
*目前通膨數據未反映關稅效應,可能因:
1.企業囤貨(如3月大量進貨)壓低售價。
2.產能替代,如從東南亞或墨西哥進口,關稅較低。
*若7月仍無協議,企業庫存耗盡後將難以抑價,可能迎來價格調漲潮。
**降息進程與Fed態度的模糊。
*即使CPI數據偏低,市場僅預期今年降息兩碼(9月與12月各一碼)。
*市場開始質疑Fed的政策被動性,甚至由投資人與債市來引導其政策。
*川普與副總統范斯批評Fed拒絕降息,認為關稅未推高通膨、應及早調整政策。
**川普的政策主導與政治博弈。
*川普在關稅、民調與經濟掌握主動權,並透過IEEPA法源持續推行高關稅政策。
*雖有法院禁制令,但上訴法院仍讓關稅政策暫時生效,等待最高法院裁決。
*如果拒絕與川普談判,未來可能面臨更嚴重後果,因他仍可動用301、232條款。
**聯準會的政策困境與通膨目標檢討。
*Fed面臨的最大挑戰來自川普政策的不確定性。
*市場希望Fed重新評估2%通膨目標是否合理,否則容易陷入政策矛盾。
*Fed不一定要實際降息,但至少應提供鴿派前瞻指引以穩定市場情緒。
**美國債務壓力與降息訴求。
*美國國債從4兆美元增至29兆,過去低利率環境助長政府債務累積。
*川普強烈希望降息以減少利息支出,壓低財政負擔。
**對台灣潛在風險與總結。
*台灣對美順差近期急增,若統計基期被調整,可能引起美國關稅注意。
*7月美中關稅協議能否達成為關鍵觀察點。
*聯準會應採取戰略性鴿派談話,引導市場預期,但仍受制於川普政策走向。
**川普內政政策與執行現況。
*川普上任後積極落實其政見,包括打擊無證移民、反對DEI(多元、公平、包容)政策等。
*聯邦與地方政府之間在移民與治安政策上持續角力,特別以加州為代表。
**移民掃蕩與社會動盪。
*洛杉磯近期因ICE大規模掃蕩無證移民,引發多日抗議與社會衝突。
*FBI發布懸賞名單,鎖定持有武器、具暴力傾向的危險人物,呼籲全民協助檢舉。
*抗議行動逐漸升級為暴動、搶劫、偷竊,導致聯邦宣布加州進入緊急狀態,國民警衛軍進駐洛杉磯。
**庇護城市與政策設計的政治意涵。
*加州通過庇護城市法案,讓非法移民可合法租屋、開戶、領取福利。
雖具慈善外觀,實際可能是要為民主黨鋪路,意圖擴大非法移民人口的選票影響力。
*加州擁有全美最多無證移民(約180萬人),成為政治焦點。
**民意穩定與川普執政評價。
*儘管政策衝突激烈,但蓋洛普民調顯示川普支持度未明顯下滑。
*多數民眾對川普履行選前承諾表示接受,反映其治理風格具一貫性與行動力。
**政策清算與資訊刪除。
*根據日經報導,自川普回鍋白宮後,美國政府網站已有逾一萬頁面被下架,遠超過拜登時期的3900頁。
*被刪除的內容多屬自由派議題:氣候變遷、性少數權益、DEI、國會暴動事件等。
*顯示川普有系統性地清理前任政府的自由派遺產,重塑政策方向。
**文化撕裂與價值觀回歸。
*美國社會在多年多元思潮洗禮後,逐步回頭尋找傳統價值,如責任、誠信、家庭與宗教信仰。
*川普政見強調價值的錨定,意圖恢復立國精神,對抗文化相對主義與身份政治。
**川普及支持者認為,政策若違反人類與動物的基本本能,終將無法持久。
*以童年觀察狗的交配行為為例,強調自然界的選擇與競爭並非欺壓,而是演化中的本能機制。
*DEI與反DEI之爭,實質上是文化進步與人性本能間的拔河。
**價值融合與時代矛盾。
*川普時代顯示出美國立國核心價值與現代多元理念的衝突。
*社會正面臨如何將傳統精神與新興價值共融的挑戰,這場價值衝突正是當代政治的核心拉力。
**即使政策上爭議不斷,川普民調未受明顯波動。
*彰顯其核心支持者對其行動派、回歸傳統的治理方式仍具有高度認同。
**美股短線情緒與市場分歧。
*市場兩極分化:部分機構如小摩認為需適度回調打第二隻腳,另一派則擔憂一旦回調恐觸發恐慌性V轉下跌。
*市場情緒短線偏強,關注點轉向7月中美對等關稅談判及其衍生利多。
**馬斯克與川普的和解劇碼
*特斯拉股價已回到馬川爭執前水準。
*馬斯克公開道歉並刪文,被形容為像情侶吵架,引發是否有操縱股價疑慮。
**AI資本支出與黃仁勳歐洲戰略。
*黃仁勳宣布將在歐洲建立20座AI工廠,推動全球首個AI工業雲。
*美國四大CSP(Meta、Google、Microsoft、Amazon)2024資本支出突破10兆日圓,主要用於AI伺服器與資料中心建設。
*輝達為中心的半導體生態系高度依賴台積電、博通、Marvel等供應鏈。
**AI數據中心推動全球能源轉型。
*各國大建AI中心,帶動新一輪缺電與缺水問題,尤其如美國Arizona等缺水地區壓力劇增。
*能源成本飆升,美國電價未因天然氣下跌而回落,AI大廠轉向支持核能並尋求與電廠合作。
**川普推動核能政策改革。
*近期簽署行政命令,預計25年內核能產能擴張4倍。
*重點包括:簡化審批、推動國產核燃料、開放軍事與AI用途土地興建核反應爐。
**台灣能源挑戰與美方關切。
*美國在台協會白皮書指出台灣AI關鍵產業面臨供電風險,建議提升再生能源與核能討論。
*台灣目標2030年天然氣占50%、再生能源27%~30%,但目前進度落後。
*天然氣價格未來變動性高,將成發電成本不確定因子。
**全球核能政策轉向與比較。
*日本延長核電壽命,目標2030年核電比重從8%提升至20~22%。
*韓國從25%增至32%;中國持續擴建已達28座;美國與法國主推模組化EPR核電。
*核能每度成本1.57元為最低,低於燃氣(3.15元)與燃煤(2.64元)。
**再生能源發展進度不如預期。
*台灣2025年再生能源占比原定20%,2024年僅達11.6%,進度嚴重落後。
*政府將目標延後至2026年,但再生能源要翻倍仍具高度挑戰。
*建議應降低目標更易達成,反映政策現實。
**全球電力轉型與台灣定位。
*全球AI資料中心擴張推動能源改革,中東因不缺能源而具優勢。
*台灣需審慎掌握能源轉型趨勢,避免完全依賴外部供應與高波動能源價格。
*台美之間能源與產業議題將隨7月談判逐步浮現,值得持續追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