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這不是一場大舞台的演出,
卻是我們班許多同學人生中第一次站上戶外舞台的經驗。
時間是 2025 年 5 月 25 日(日)下午三點,
地點在永和綠寶石河演公園,
我們新中和社大的百變印度舞班,參與了社大的「公共參與週」,
也就是這次的主題活動——「週日下午河堤健!雙和趣味健走」。
在健走、音樂、舞蹈與關卡遊戲組成的熱鬧氛圍中,
我們登上了舞台,帶來屬於我們的演出。

我們這一班,雖然常說記不住動作, 但上場的那一刻,每個人都閃閃發光 ✨。
對我來說,新中和社大和我長期任教的羅東社大有著非常不同的班級特質。
這裡的學員變動性較大,新舊交替頻繁, 雖然每學期都能順利開班,但也意味著我們總是在「重新開始」。 經驗不易累積、表演風氣也沒有那麼盛, 有些學員甚至是第一次接觸舞蹈,更別說參加表演了。 我們班沒有習慣額外花時間排練、沒有固定的服裝配備, 飾品、服飾多半也是由我準備租借。 所以,在這樣的條件下,要順利完成一場戶外演出, 對大家來說,真的不容易。
這場演出,其實早在學期初,學校就提前釋出了訊息。
但一開始,大家的參與意願並不高—— 時間不方便、地點太遠、服裝怎麼換 .......
種種考量讓許多同學猶豫不決。
那時的我,其實有點擔心,甚至默默地準備好了備案。沒想到到了四月,竟然有十位同學報名要一起上台!對我們這樣一個每學期成員變動都不小的班級來說,這不只是驚喜,更是一份真切的鼓勵與突破。
原本因為時間緊湊,我打算利用每次的暖身時間,教兩首簡單又短的舞碼(每首大約一分多鐘)。但後來仔細想想,即使動作不難,對他們來說還是負擔不小——除了要學這學期的新舞,還要額外記兩首短舞,反而容易讓人感到壓力。
於是我決定改變原計畫:既然難得在上學期有個演出機會,那就乾脆把這次的表演,當作這學期的成果展好了。直接跳我們這學期正在練的舞碼,既能累積演出經驗,又能有完成一支完整作品的成就感,對大家來說剛剛好,也是一舉兩得。
希望大家能安心跳出成就感、也讓觀眾感受到舞蹈的活力。 演出前一週,我臨時開了一個週六的自由練習, 原以為會出席的人不多,沒想到除了三位有事請假, 其他人竟全都到場了! 那天外面下著大雨,我心裡卻暖暖的。 我們用椅子排出舞台大小, 臨時決定我和班代在台下跳,讓大家在台上能更安心、也更有畫面感。 這個臨時的決定,居然成了表演中一個亮點。

🌧️ 即使那天大雨滂沱,大家還是來了—— 這是我們的額外練習彩排,你有看到嗎? 用椅子圍起來的,就是我們模擬出來的舞台, 椅子外頭,就是表演當天的「台下觀眾區」!
當天中午雨還沒停,但活動照常進行。到達現場時,天氣還飄著細細小雨,
但隨著活動接近開始,雨勢漸漸停了。 地面雖然濕滑,但氣溫涼爽,讓穿著表演服的我們不至於熱暈—— 天公作美,真的太感謝了。

📸 謝謝同學們提供這些珍貴的側拍照片—— 自然又輕鬆的氛圍,正是我最喜歡的模樣。 每一張都記錄下我們彼此的投入與陪伴,讓人看了好感動。
大家一邊笑著準備,一邊互相幫忙整理服裝與飾品,還有資深學員娟,主動帶著大家拍下美麗的合照,為當天留下珍貴的記憶。
更讓我感動的是,原本沒有報名演出的娟,為了鼓勵一位新加入的同學,臨時決定一起上台。 這樣的支持與同行,是我身為老師最深的感動與欣慰。

這就是娟,我們班的開心果! 她總是熱情又溫暖,對新同學特別照顧,還常常給予鼓勵與支持。 對剛加入的同學來說,有她在身邊,真的是一份很大的勇氣與安定感。
表演當下,我們和觀眾距離很近,
看到他們的笑容與專注,整個人跳起來也更有勁了。 結尾時大家自然定出的隊形完美地收住了畫面, 事後看照片我都忍不住笑了出來:「真的太神奇了!」

看照片的我還是忍不住的感到驕傲,上圖是彩排的定位、下圖是正式演出時的成果。 只定一次位,大家就能這麼到位,真的太神奇也太感動!

✨第二首《Jai Ho 勝利之歌》, 這樣的台上台下編排,竟然讓畫面更有層次—— 是一次意外的安排,卻成了意外的美好。
這場演出讓我再次相信,在資源有限、經驗稀薄的條件下,
只要有人願意一起努力,舞台仍能被點亮。
跳得完美與否不是重點, 而是那些願意從「不敢」到「敢一點」、從「不確定」到「一起完成」的過程, 才是這堂課、這場表演、這份舞蹈旅程中,最讓我感動的事。
如果你也被照片或影片中的某個瞬間打動了,
歡迎在下方留言和我說說你的感受。
這場小小的戶外演出,對我們班來說意義非凡,
也許不完美,但那份真心和勇氣,是最真實的光。
🌟謝謝你看見我們,點進來的你也是這份回憶的一部分。
📸 表演照片這裡看:https://www.facebook.com/share/p/172oUb6RqD/
🎥 現場影片請點這裡:1. https://youtu.be/eyczFSXNftQ
2. https://youtu.be/V3pt3FvclC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