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 ESG,你會不會覺得那是大企業、科技業才需要煩惱的事呢?
農業養活了全世界的人口,但同時也佔了大量的水資源、土地資源與碳排放。如果農業不永續,氣候變遷就會越來越嚴重,影響的,最後還是我們每一個人每天的餐桌。
今天就讓我用簡單 3 個方向,帶你快速認識農業在 ESG 上可以怎麼做。
1️⃣ 環境面(E)——友善耕作,減少環境負擔
傳統農業容易出現大量農藥、化肥使用,導致土地貧瘠、水源污染。
→ 永續農業鼓勵使用有機肥料、友善耕作法,像是輪作、間作、多樣性種植,幫助土壤恢復元氣。有些農場也會投入碳足跡盤查,計算每一批農產品的碳排放量,讓「吃」這件事也變得更有責任感。
2️⃣ 社會面(S)——支持在地農民,打造共好社區
永續農業不只是環保,還重視**「人」**。
→ 推動 小農合作社、公平交易、契作制度,保障農民收益穩定,減少城鄉貧富差距。像台灣有不少青農返鄉,就是因為開始看到永續農業的價值,讓農業變成一份有尊嚴、有未來的工作。
3️⃣ 治理面(G)——透明資訊,建立信任品牌
現在很多農場會開始做產銷履歷、QR Code 溯源。
→ 讓消費者知道:這顆菜、這顆水果,是從哪裡來、誰種的,吃得安心,農場形象也會變得更好。這不只是行銷,而是企業治理透明化的一部分。
總結一下:
農業做 ESG,就是從這3件事開始:
🍃 愛土地 → 環境友善耕作
👩🌾 愛人 → 支持農民共好
📲 愛透明 → 打造有信任感的品牌
當越來越多農業願意投入 ESG,我們就能吃得更健康,生活也會更有希望。
如果你支持永續農業,也歡迎留言跟我分享你推薦的小農品牌,讓我們用消費的力量,支持更多用心的農夫!
#ESG白話筆記 持續更新中,記得追蹤我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