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年領70萬股息的他,談半退休現金流設計的真義
✍️ 作者:50歲退休練習生|專注於股息投資與現金流規劃
「財富自由」不是超高資產的專利。本文從一位年領70萬股息、資產不到2000萬的半退休男性出發,探討現金流設計、正確的理財思維與消費習慣。從真實退休經驗出發,解析富人與一般人對「錢」的不同理解,並揭示財務自由的底層邏輯,幫助你走出金錢焦慮,邁向真正自在的人生。
一、財務自由不是有錢,而是「無錢憂」
很多人一聽到FIRE(Financial Independence, Retire Early),第一反應是:「我哪存得起2000萬?」
但最近網媒報導一位年領70萬股息、資產未滿2000萬的男性,也踏上「半退休」的FIRE生活,開啟了自由斜槓的第二人生。
這類故事之所以引發廣大共鳴,是因為她不是靠中樂透,也非高薪貴族出身,而是靠現金流設計與生活選擇,一步步打造出屬於自己的財務自由。
FIRE不一定是全退,有時只是減法人生的開始。
二、你追求的是財富?還是自由?
🔍 對大多數人來說,錢=社會地位、自信心
社會主流思維常告訴我們:「錢多=成功」。
我們從小被教育要努力讀書、找好工作、升職加薪,因為那會讓你看起來有價值、有成就。
但這樣的錢觀,常讓人陷入無止盡的比較、消費與壓力。
💡 富人的思維不同:錢是工具,不是目的
對真正富有的人而言,錢不是用來「證明自己」,而是讓自己能選擇想過的生活。
有錢不代表富有,自由才是真正的富有。
這也是為什麼她能在不到2000萬資產下決定「退而不休」:她要的不是坐擁山河,而是可以選擇不上班、只接喜歡的工作、不為五斗米折腰。
三、「現金流」的財務設計:你要過怎樣的退休人生?
要不要退休?什麼時候退休?退休後做什麼?
這些不是年過60才該想的問題,而是30歲就該開始構思的未來設計圖。
🔧 他的退休架構拆解如下:
- 退休時間目標:50歲
- 退休型態:半退休/斜槓自由工作者
- 主要收入:ETF股息年約70萬
- 資產總額:約1800萬
- 支出控制:每月約4.5萬,可支應基本生活、偶爾小旅行
- 醫療風險對應:保留100萬現金部位應急
他不是無風險的人生,只是選擇了主動管理風險的人生。
四、退休生活不是夢,而是現金流設計
很多人認為退休是「不工作就會餓死」,其實錯在「只看資產,不看現金流」。
🎯 真正的關鍵是:「你是否有穩定、可預期的現金流?」
退休金、股息、租金、版稅收入……
這些都屬於「現金流資產」,而不是只會帳面漲跌的「資本利得幻想」。
他的策略很簡單卻穩健:
不求報酬率超高,只求穩定現金流。
ETF選擇上偏好高股息與填息能力佳者,如00919、0056、00929等。
多數股息再投入,少數留存應對突發支出。
退休不是「一夕之間不用工作」,而是「當你可以選擇是否工作」。
五、理財迷思破解:你可能也中了這些陷阱!
❌ 迷思一:一定要有上億資產才能退休
→ 正確觀念:只要你能打造足夠的現金流,2000萬也能夠!
❌ 迷思二:股息很少,不如投資成長股一舉致富
→ 正確觀念:靠股價上漲退休=高度不確定;穩健股息可作生活現金流管理。
❌ 迷思三:每月精打細算、儲蓄就是理財
→ 正確觀念:理財的核心是資產配置與風險管理,不只是省錢。
❌ 迷思四:買房才有安全感
→ 正確觀念:買房不是萬靈丹,過高房貸反而削弱現金流彈性。
六、消費與理財陷阱:你買的不是快樂,而是焦慮
她曾提到,過去他也曾因工作壓力大而「報復性消費」,買了很多沒必要的物品,結果只換來更多信用卡帳單和存款焦慮。
直到她建立起「消費分類法」後,才真正轉變生活:
✅ 她的消費分類邏輯如下:
- 必要支出:房租、水電、飲食等(每月約2.5萬)
- 可選支出:健身、學習、旅遊(每月約1萬)
- 自由支出:興趣與偶爾的放縱(預算每月0.5~1萬)
透過現金流監控+ETF股息收入,每月都能掌握「自由可用金額」,這才是理財帶來的真正自由感。
七、現金流不只是退休,也是抗壓力的保障傘
人生的變數從不會因你退休而減少。
突發醫療支出、家人需要援助、全球市場崩跌……
若你沒有足夠的現金流彈性與安全緩衝,只會讓退休生活變成更大的壓力。
他的應對方式如下:
- 留有1年生活費現金部位
- 不全押ETF,而是採分散布局
- 維持1~2項小規模接案或兼職,保持與社會連結
這不是悲觀的退休設計,而是務實的風險預判。
八、走向自由,不是一步登天,而是一步一腳印
她用了十年時間從負債、壓力與焦慮中,一步步走到半退休。這條路上沒有財神眷顧,只有紀律、覺察與行動。
財務自由從來不等於不用努力,而是把努力放在自己想走的方向。
她不是某個人生勝利組的代表,而是平凡生活中的證明者——證明只要你開始,有目標、有策略,普通人也能自由退場。
九、從她的故事,我們該思考什麼?
你退休的目標是什麼?是想逃避工作,還是打造生活?
你有計算過自己需要多少現金流,才能不為錢煩惱嗎?
你的花錢方式,是否反映出內在焦慮與比較心態?
你是否仍困在「等到有錢再開始理財」的循環?
🔚 結語:財務自由,是對生活的主導權
人生的真正自由,不是離開職場,而是能選擇想過的每一天。
如果你願意換個角度思考金錢,從「賺多少」轉向「如何用錢換來自由與安全感」,那麼,2000萬也可以是你的起點。
📣 喜歡這篇文章嗎?歡迎按讚、按愛心、留言、分享給你關心的人,一起探索不一樣的財務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