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閱2023年10月9日的日記,記憶與情緒再次湧上心頭:
即將滿六歲的小寶貝,前一秒還笑得前仰後合,下一秒卻突然收起笑容,望著我,輕聲問:「妳是不是會比較快死掉?」
那句話像石子投入湖心,瞬間擊碎了剛才的笑聲。我還來不及回應,他的眼淚就悄悄滑落。我努力安撫,話說到一半,卻連自己也忍不住哭了。寶貝還那麼小,阿姨怎麼可以老呢?
其實,他也問過爸爸同樣的問題。那回他沒有哭,只是沉默地低頭想了很久;而媽媽,他從未問過,也許,在寶貝心中,媽媽是那個永遠會在身邊的人,不像阿姨,時常不見人影。
然而,幾天後,他突然又問:「妳死了,錢就是我的嗎?」
也不知從哪裡學來這麼大逆不道的話……感動瞬間蒸發。
朋友的女兒才四歲,也早早察覺到人生終有離別。那天,她哭了整整半小時,只因突然意識到爸爸媽媽會比她早一步離開這個世界。
敏感的孩子總是如此,一邊笑著說話,一邊又悄悄被心頭某個說不出的陰影拉進愁緒裡。
我們能做的,或許不是馬上消除他們的恐懼,而是用陪伴引導他們學會面對這樣的情緒:
「不必急著學會不害怕,但可以一點一滴學著長大,學著照顧自己。當你越來越能獨立,未知的恐懼,也會慢慢變得不那麼可怕了。」
另一位同事的女兒則不同。比起父母先走,她更害怕自己先離開這個世界,怕沒有人記得她的樣子。
每個孩子對「死亡」的理解都不盡相同,但相同的是,他們都需要我們的陪伴與回答。即使答案不完美,至少能讓那一刻的他們,稍微安心一些。
回想自己的童年,大人也不曾談論這些沉重的話題,所以我從沒真正想過「死亡」這回事。但如今,孩子卻早早感知到這個世界終將別離的事實,甚至會為此傷心、流淚。
究竟是哪個時代的孩子比較「正常」?是過去那個無知卻無憂的我,還是現在早熟卻敏感的孩子?
也許都不是。也許只是世界變了,而我還在學著,如何跟上這些小小靈魂敏銳細緻的步伐。
(唉,阿姨老古板了,跟不上現代小孩的思考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