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富邦美術館《印象派—從莫內到美國:光・跨越海洋》推薦 + 觀展心得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富邦美術館展出美國伍斯特美術館 (Worcester Art Museum) 的 52 件作品,包含莫內的《睡蓮》,也是全美第一間購藏莫內《睡蓮》系列的美術館。

 

這次展覽聚焦於印象派飄洋過海到美國後的發展,來自世界各地的藝術家前往巴黎進修,回到家鄉後發展出本土風格,呈現獨樹一格的風貌。這是我在看展前不知道的資訊,很開心可以看到這些畫作,拓展自己的視野。

 

raw-image


 

一般對印象派比較熟悉的可能是風景畫,但我也很喜歡描繪人物 (尤其是市井小民) 的畫作,除了較貼近現實、有共鳴以外,也常會讓我有種畫中人物隨時都會跑到真實世界的奇異感。

 

想和大家分享三幅我最喜歡的畫作:

 

朱利安・杜培 (Julien Dupré) 的《割草者》(The Haymakers)



這幅畫非常生動,宛如動態,彷彿兩位農民就在眼前辛勤的割草,也能感受到他們用上了全身的力量。親眼看到的瞬間非常驚艷,也是這次展出的作品中,我認為最動感、最栩栩如生的一幅畫。

 

弗蘭克・斯頓・本森 (Frank Weston Benson) 的《娜塔莉》(Natalie)


這幅畫的是本森的旅伴、朋友的朋友,是旅行期間在戶外繪製而成。娜塔莉穿著白襯衫、展現堅毅的側臉,反映現代女子獨立自信的形象,非常帥氣。

 

查爾德・哈薩姆 (Childe Hassam) 的《在法式庭園中採花》(Gathering Flowers in a French Garden)



高雅女子在採花,光看側影都賞心悅目。以柔和的色調描繪優雅的法式花園風情,觀者彷彿聞得到花香,看著也讓人內心平靜。

 


雖然這次展覽的畫作旁沒有任何說明,但入場時附的簡介單張上列有每一幅畫作的名稱和畫家,以及作品詳細資訊和線上語音導覽的 QR code 可以掃描。我在觀展時對照畫作旁的編號,一邊欣賞畫作、一邊聽導覽,十分方便。

 

《印象派—從莫內到美國:光・跨越海洋》展期從 6 月 11 日到 9 月 29 日,有興趣的朋友不要錯過喔!

 

展覽資訊


raw-image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透明方塊的沙龍
25會員
144內容數
我喜歡閱讀、狗狗、紅茶,還有睡午覺。
透明方塊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5/06/16
這集劇情轉折讓人猜不透,更出色的是對人性的探討,精彩絕倫,為《黑鏡》第七季畫下完美句點。
Thumbnail
2025/06/16
這集劇情轉折讓人猜不透,更出色的是對人性的探討,精彩絕倫,為《黑鏡》第七季畫下完美句點。
Thumbnail
2025/06/07
艾嘉特在巴黎的莎士比亞書店工作,有作家夢的他寫作卻總是不順利。
Thumbnail
2025/06/07
艾嘉特在巴黎的莎士比亞書店工作,有作家夢的他寫作卻總是不順利。
Thumbnail
2025/06/03
來自蘇格蘭的離島奧克尼群島的他回到家鄉,回顧染上嚴重酒癮而失去一切後,決心戒酒及回到家鄉的心路歷程。
Thumbnail
2025/06/03
來自蘇格蘭的離島奧克尼群島的他回到家鄉,回顧染上嚴重酒癮而失去一切後,決心戒酒及回到家鄉的心路歷程。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印象派(Impressionism) 是一個重要的藝術運動,最初源於繪畫,後來也擴展到音樂。這一運動主要形成於 19 世紀末到 20 世紀初的法國,涵蓋了 1867 年至 1886 年間的藝術創作。印象派的畫作以捕捉光線和色彩的變化為特點,與精確客觀的視覺現實描繪有所不同。
Thumbnail
印象派(Impressionism) 是一個重要的藝術運動,最初源於繪畫,後來也擴展到音樂。這一運動主要形成於 19 世紀末到 20 世紀初的法國,涵蓋了 1867 年至 1886 年間的藝術創作。印象派的畫作以捕捉光線和色彩的變化為特點,與精確客觀的視覺現實描繪有所不同。
Thumbnail
探討了文藝復興巨匠達文西的藝術創作及其對科學的熱愛,透過參觀達文西體驗展,深入瞭解他的創作理念及對人體的研究。文章中介紹了達文西的經典作品,如聖母頌報等,以及展覽中的沉浸式體驗,最終反思自身對生命的好奇心與追求知識的熱情。
Thumbnail
探討了文藝復興巨匠達文西的藝術創作及其對科學的熱愛,透過參觀達文西體驗展,深入瞭解他的創作理念及對人體的研究。文章中介紹了達文西的經典作品,如聖母頌報等,以及展覽中的沉浸式體驗,最終反思自身對生命的好奇心與追求知識的熱情。
Thumbnail
這篇文章分享了作者對於印象派畫派展覽的心得。作者描述了在展場中親眼所見的震撼和對畫作的愛慕之情,讓讀者感受到了作者對於印象派藝術的熱愛和震撼。
Thumbnail
這篇文章分享了作者對於印象派畫派展覽的心得。作者描述了在展場中親眼所見的震撼和對畫作的愛慕之情,讓讀者感受到了作者對於印象派藝術的熱愛和震撼。
Thumbnail
這次的講座是印象派150周年系列講座,講的是愛德華.馬內〔奈〕,馬內也是這一次奇美特展,有展品展出的大師之一,歸類在印象派繪畫,不過這次的講座對馬內下的標題是:不算印象派的印象派先驅,這又是為什麼呢?讓我們在看展之前先感受一下大師的魅力吧!
Thumbnail
這次的講座是印象派150周年系列講座,講的是愛德華.馬內〔奈〕,馬內也是這一次奇美特展,有展品展出的大師之一,歸類在印象派繪畫,不過這次的講座對馬內下的標題是:不算印象派的印象派先驅,這又是為什麼呢?讓我們在看展之前先感受一下大師的魅力吧!
Thumbnail
在波茨坦的「巴貝里尼博物館」遇到一整層樓的印象派和莫內。看他的畫會不由自主被捲進場景當中,那些筆刷的斑點色塊像是會流動的一樣,有時候會先站近了細看斑點紋路,再站遠了看整體色彩,一幅畫能夠讓人駐足好久好久,喜歡他對光影的敏銳洞察,好像轉瞬即逝的時間都被他捕捉進畫中了。
Thumbnail
在波茨坦的「巴貝里尼博物館」遇到一整層樓的印象派和莫內。看他的畫會不由自主被捲進場景當中,那些筆刷的斑點色塊像是會流動的一樣,有時候會先站近了細看斑點紋路,再站遠了看整體色彩,一幅畫能夠讓人駐足好久好久,喜歡他對光影的敏銳洞察,好像轉瞬即逝的時間都被他捕捉進畫中了。
Thumbnail
說到印象派的畫,我想到20年前的自己,那時人生第一次去北美館看印象派的畫展,是跟職訓局的同學們一起去看的,那時覺得好SHOCK,覺得很多在書本上介紹的畫家,都在這邊看到了,而且看到的是真跡,超級感動的。 那時在一堆的畫作當中我後來愛上了莫內的紫色,他的睡蓮池的紫色系列讓我覺得很迷幻,那時
Thumbnail
說到印象派的畫,我想到20年前的自己,那時人生第一次去北美館看印象派的畫展,是跟職訓局的同學們一起去看的,那時覺得好SHOCK,覺得很多在書本上介紹的畫家,都在這邊看到了,而且看到的是真跡,超級感動的。 那時在一堆的畫作當中我後來愛上了莫內的紫色,他的睡蓮池的紫色系列讓我覺得很迷幻,那時
Thumbnail
莫內是我最愛的畫家之一,在法國最幸福的事情就是欣賞莫內的真跡,在畫的前面站好久好久。
Thumbnail
莫內是我最愛的畫家之一,在法國最幸福的事情就是欣賞莫內的真跡,在畫的前面站好久好久。
Thumbnail
不論初訪或再訪巴黎,橘園美術館永遠是我的嚮往...
Thumbnail
不論初訪或再訪巴黎,橘園美術館永遠是我的嚮往...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