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經營文教事業的老闆娘說,「高中大學都是念教會學校,大一那年,我生了一場重病,神父和修女對我關懷備至,因為有他們的愛和鼓勵,我才能鼓起勇氣做復健,最後康復出院。」老闆娘大四那年決定受洗,卻在最後一刻決定把這一份愛放在心裡就好。老闆娘從小受佛法薰陶,有很深的因果觀念,她無法假裝因果不存在,因為天堂、人間、地獄就是人類的因果演繹與呈現。
阿華與三個孩子跟爸媽一起住在老家,老人家的生活起居都是阿華和妻子照應,生病了也是阿華和妻子輪流請假載他們上醫院,老人家牙口不好,妻子就將食物削小塊滾爛,食衣住行都以老人家舒適為主。阿華的大弟一年回老家一次,在國外的小弟三五年才回台灣一次,所以阿華是主要照顧者,只是老人家對外都只稱讚老二、老么,對阿華絕口不提。甚至有一年,三個兒子齊聚老家,兩老開心不已,拿出私房錢給久不見的孫子包了紅包當見面禮,就是沒有包給阿華的兒女。阿華知道了也無所謂,他覺得那是父母的錢,要怎麼使用,他們說了算。
老人家原本持有兩分地,為了給兩個兒子念書,將地賣了求現,現在是家無恆產,只能靠兒子奉養。阿華很孝順,他說,「奉養父母是天經地義,我不是出生就會自己吃奶洗澡穿衣,沒有母親把屎把尿,我要怎麼長大。」阿華的兩個弟弟並沒有給孝親費,他們覺得老人家需要不多,更何況有哥哥在,哥哥是長子,多扛一點責任也是理所當然。
很多人讀到這裡就會替阿華抱不平,好康沒有,責任雙倍。要知道子女與父母的緣份,就一定要從因果去解,無因不成果,沒有因果信念的人,就會「撥無因果」也就是對不公不義之事雖有疑惑,卻無從下手去抽絲剝繭。阿華與妻子是來報恩的,前世的阿華與妻子是一對兄妹,因飢荒逃難而無家可歸,被今生的父母收留五年,得以熬過飢荒回到家鄉與家人團圓。而阿華的兩個弟弟是來討債的,兩個弟弟的前生是一對夫妻,與今生的父母合夥作生意,最後卻被合夥人侵佔田產和銀兩,落得無家可歸的地步。
一因隨一果,一問有一答,世間事沒有因果說不通,不通因果,就會陷入自怨自艾、怨天尤人的地步。氣爸媽不公平,對其他手足好,明明自己最孝順,卻最不得爸媽的緣,這種與常理不合的恩怨就需要從因果上去解。總之,父母是為人子女最大的「報恩」福田,想要平安順利,絕對不能在孝道上有虧,孝道有虧的人一來不會有福氣,二來不會平安。
阿華與妻子雖不受父母待見,但是夫妻倆的報恩福田耕得很勤,三個孩子都很會念書也很孝順,大女兒讀牙醫、二女兒讀藥劑、小兒子剛考上法律系,這個家庭雖然不富裕,但是很圓滿。孝順是本份,手足要不要孝順是個人的事,如果懂因果,懂世間輪迴的真相,就千萬不能荒廢了孝道。
#因果
#無緣不聚
#無債不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