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的「太空夢」:「科幻」小說和文化如何影響太空探索願景?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科幻」小說和文化在太空探索願景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並對其產生顯著影響。這些元素形成了一種「太空文化」的體系,包含科幻小說、未來學、太空機構的探索計畫等。這套表述和價值觀的持久功能,在於使「太空殖民」的計畫合法化:維持一個「夢想」。然而,這些目標在已經被說服的社群之外,仍然缺乏普遍共識。支撐這些烏托邦願景的信念體系固然持久,但也是脆弱不堪的。

想像「佔據」太空的方式,自19世紀末以來並沒有太大變化,可行的情景最終是有限的。軌道站、行星基地、星際運輸系統……等,人類太空探索的主題保持固定,並傳達了在「太空文化」體系中被認可的表述和價值觀。

科幻小說和未來學是塑造這些夢想的核心部分。例如,馬斯克(Elon Musk)所推廣的「火星殖民」願景,雖然用於公關目的,但引起了公眾的關注和支持。這個夢想源自於一個結合了科幻小說、美國民間傳說(新邊疆、殖民地、狂野西部、淘金熱、開拓者、亡命之徒等)和航太專業文化的次文化。這種想像「火星殖民」的方式並非原創,自1950年代以來就已流傳。二十世紀初,齊奧爾科夫斯基(Konstantin Tsiolkovsky)和赫爾曼·奧伯特(Hermann Oberth)等人的早期「太空站」願景,是星際旅行史共同背景的一部分。

貝爾納球體(Bernal sphere)的外部

貝爾納球體(Bernal sphere)的外部

約翰·貝爾納(John Desmond Bernal)在他的著作《世界、肉體和魔鬼》(1929)中也奠定了基礎,其中他想像了一個自給自足的「太空站」(太空殖民地),可容納數千名「宇航者」(即「貝爾納球體(Bernal sphere)」)。科幻小說家和未來學家亞瑟·克拉克(Arthur C. Clarke)也提出了同樣宏大的觀點,他不斷讓「太空的承諾」變得具體,例如在電影《2001太空漫遊》(1968) 中。

貝爾納球體(Bernal sphere)的內部

貝爾納球體(Bernal sphere)的內部

華納·馮·布朗(Wernher von Braun)自1950年代以來就不斷「推銷」太空,從他的《火星計畫》(1952)出版到參與「阿波羅計畫」,並得到了大眾雜誌和華特·迪士尼(Walt Disney)的協助。Krafft Ehricke提出了「地外必要性」理論,認為人類有義務殖民太空。物理學家傑瑞德·K·歐尼爾(Gerard O’Neill)在他的著作《高邊疆:人類太空殖民地》(1976)中奠定了人類太空擴張的宏偉願景,他將願景預測和工程技術相結合,深刻影響了太空探索的思考,例如啟發了貝佐斯(Jeff Bezos)的千禧年願景。

羅伯特•祖布林(Robert Zubrin),「火星學會」的創始人,自1980年代以來就是「火星殖民」的不懈宣傳者。喬治·哈里·斯坦(G. Harry Stine)等其他願景家則呼籲由「自由企業」而非政府推動新的太空競賽時代,這在1990年代末被稱為「新太空 (New Space)」。英國天文學家派翠克·穆爾(Patrick Moore)在1976年預測了人類和機器人太空探索的週期,包括在月球和火星建立基地和殖民地。這些推測,儘管後來被證偽,但維持了信念。

這些願景,儘管有時是象徵性的且難以實現,但其功能在於影響太空探險贊助者的政治議程,以及證明太空事務活動的合理性。這些未來願景被採納並在機構確立。在美國,這些願景還植根於「美國例外論」和文化特點,如「新疆界」計畫的口號,並將太空人樹立為美國英雄。它們為NASA(美國國家航空暨太空總署)的活動提供了額外的精神支持,以確保聯邦預算。

當政治環境有利時,火星等終極探索目標的主題會再次出現。對總統而言,這能讓他們重新置身於「昭昭天命」的啟示之中,並喚起一種不斷被NASA和博物館機構(如位於華盛頓的美國國家航空太空博物館)所維持的、關於人類探索的信條。歷任總統都曾提出過宏偉的願景,例如喬治·布希的「太空探索計劃」(1989年)和小布希的「太空探索願景」(2005年),但這些信條很快就因政治鬥爭和國會不利的預算仲裁而受挫,更不用說NASA官僚機構的沉重和惰性了。NASA喪失了在專案上的權威,從而引發了對太空的呼聲。

在「阿波羅計畫」的頂峰之後,「月球」熱情迅速消退。NASA尋求重新激發對太空的渴望,將願景工作委託給受到政治限制較少的人。在阿波羅計畫之後,1970年代出現了「親太空(Pro-Space)」運動,旨在重啟「載人航太」冒險,他們的口號比聯邦機構的計畫更為大膽。科幻小說、未來學論文和「硬科幻」小說在這類文獻中佔據了重要地位,它們維持著一種對巨大太空站或「行星殖民地」(通常是火星)的未來期待。

儘管受官僚和政治邏輯的支配,NASA 無法在宇宙未來主義的夢想中發揮,但它仍然致力於實現這些願景,使探索熱情延續。這些未來願景成為有用的理由,它們有助於支持一場將「美國」置於人類歷史前沿的、多少有些誇大其詞的冒險宏偉敘事。

科幻小說和文化提供的願景,對於合法化太空探索,特別是「載人航太」,至關重要。它們有助於在計畫和預測之間建立體系,並持續證明這項冒險是值得的,儘管存在失望,和誇大的承諾未能實現。但策略是將探索自然化,使其成為一種社會上可接受,甚至是必要的期待:一種根植於人性的驅動力。而對未來的憧憬深化這種固有結構。但在航太領域,不信者並不少見,他們認為這些宏大敘事的追隨者是在自欺欺人,且「保護地球」才是唯一可行的關注點。 參考書目: Arnaud Saint-Martin, “Persistance du rêve spatial américain”, Terrain, 79 | 2023, 28-39.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西方文化史
2會員
44內容數
介紹歐美的歷史文化、社會習俗、藝術、文學、神話、傳說、思想、宗教和民間信仰、心理與精神狀態........
西方文化史的其他內容
2025/04/29
「遺忘」在法國極右翼的論述中,扮演著極為重要和工具性的角色。這並非單純的無知或記憶缺失,而是一種有目的的壓抑、覆蓋或抹去。 「遺忘」在法國極右翼論述中的主要形式與目的: 1. 「選擇」性的忽略與無知: 極右翼會選擇性地忽略某些歷史層面。例如,他們對社會歷史表現出冷漠或缺乏好奇心
2025/04/29
「遺忘」在法國極右翼的論述中,扮演著極為重要和工具性的角色。這並非單純的無知或記憶缺失,而是一種有目的的壓抑、覆蓋或抹去。 「遺忘」在法國極右翼論述中的主要形式與目的: 1. 「選擇」性的忽略與無知: 極右翼會選擇性地忽略某些歷史層面。例如,他們對社會歷史表現出冷漠或缺乏好奇心
2025/03/30
「淨化」的概念是草藥學和芳香療法的一個核心主題,並在不同的文化和歷史背景下以多種方式體現和發展。 「草藥學」中的淨化概念: 傳統上,在普羅旺斯高地的農村地區,「淨化」本身就被認為是一種治療類別,足以指明藥物的用途,而不需要具體說明要治療的疾病。這表明「淨化」被視為一種全面的身體和健
Thumbnail
2025/03/30
「淨化」的概念是草藥學和芳香療法的一個核心主題,並在不同的文化和歷史背景下以多種方式體現和發展。 「草藥學」中的淨化概念: 傳統上,在普羅旺斯高地的農村地區,「淨化」本身就被認為是一種治療類別,足以指明藥物的用途,而不需要具體說明要治療的疾病。這表明「淨化」被視為一種全面的身體和健
Thumbnail
2025/03/29
2019年巴黎聖母院大火後,法國媒體報導在形塑大眾認知方面扮演著關鍵角色。透過各種敘事策略和框架,媒體引導了大眾對這場災難的理解,並影響了關於重建、國家認同和文化遺產的討論。 首先,媒體報導利用了視覺效果和情感敘事,強化了大火的衝擊和悲劇性。新聞媒體充斥著火焰吞噬聖母院的驚人畫面,這些
Thumbnail
2025/03/29
2019年巴黎聖母院大火後,法國媒體報導在形塑大眾認知方面扮演著關鍵角色。透過各種敘事策略和框架,媒體引導了大眾對這場災難的理解,並影響了關於重建、國家認同和文化遺產的討論。 首先,媒體報導利用了視覺效果和情感敘事,強化了大火的衝擊和悲劇性。新聞媒體充斥著火焰吞噬聖母院的驚人畫面,這些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對宇宙深邃謎團的探索,即是對我們人類自身的探索,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可能隱喻著這個宇宙中,一個文明與另一個文明之間那宏偉的意義。發出信號,接收信號,戴著神秘儀器所做出古怪的神經行爲,其實是身爲孤島的人類爲獲得認同和真正交流的天真努力的一種浪漫化。
Thumbnail
對宇宙深邃謎團的探索,即是對我們人類自身的探索,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可能隱喻著這個宇宙中,一個文明與另一個文明之間那宏偉的意義。發出信號,接收信號,戴著神秘儀器所做出古怪的神經行爲,其實是身爲孤島的人類爲獲得認同和真正交流的天真努力的一種浪漫化。
Thumbnail
終於有一部描繪臺灣近未來科幻小說!世界末日後,在「祖國」的庇蔭下,五篇在所謂「樂土」,這個彷彿烏托邦世界的故事,這些角色遵循著單一標準,在追求越高「樂值」才越幸福的社會努力往上爬,最後角色線互相交疊揭開了樂土世界的真相。何謂標準規範?何謂自由?時間軸全部串起來後,雞皮疙瘩。
Thumbnail
終於有一部描繪臺灣近未來科幻小說!世界末日後,在「祖國」的庇蔭下,五篇在所謂「樂土」,這個彷彿烏托邦世界的故事,這些角色遵循著單一標準,在追求越高「樂值」才越幸福的社會努力往上爬,最後角色線互相交疊揭開了樂土世界的真相。何謂標準規範?何謂自由?時間軸全部串起來後,雞皮疙瘩。
Thumbnail
* 簡介 ( 對話小說 ) :   星際對話小說文,隨便寫寫玩玩 . --------- 這是一篇關於星際對話和外星接觸的短篇小說,描述了指導靈和人類之間的互動及交流方式。文章內容充斥著夢幻、奇異和交流等元素,讓人在科幻的世界中遐想無限。 ( → AI 建議 的 摘要敘述 . )
Thumbnail
* 簡介 ( 對話小說 ) :   星際對話小說文,隨便寫寫玩玩 . --------- 這是一篇關於星際對話和外星接觸的短篇小說,描述了指導靈和人類之間的互動及交流方式。文章內容充斥著夢幻、奇異和交流等元素,讓人在科幻的世界中遐想無限。 ( → AI 建議 的 摘要敘述 . )
Thumbnail
「太空科技」正逐漸成為一個新的領域。 根據 McKinsey 一份新的報告預測,隨著衛星和火箭技術的日益發展普及,到 2035 年,太空經濟將達到 1.8 兆美元。 太空科技已經驅動著各種事物,從天氣預報到智慧手錶等日益普及的智慧型裝置。同時,太空科技也為零售、消費品和生活方式等產業的利益相關者
Thumbnail
「太空科技」正逐漸成為一個新的領域。 根據 McKinsey 一份新的報告預測,隨著衛星和火箭技術的日益發展普及,到 2035 年,太空經濟將達到 1.8 兆美元。 太空科技已經驅動著各種事物,從天氣預報到智慧手錶等日益普及的智慧型裝置。同時,太空科技也為零售、消費品和生活方式等產業的利益相關者
Thumbnail
登入火星、移民火星~~ 登入火星、移民火星,這似乎是電影中才有的情節。 實際生活中卻有一樣的公司,這家公司是太空科技探索公司(SpaceX),其開發了一種可重複使用的重型運載火箭SpaceX星艦,正朝著這個我們認為不可能的目標前進。 當我們腦中還停留在這個登陸火星、移民火星的想法是不可行,笑著
Thumbnail
登入火星、移民火星~~ 登入火星、移民火星,這似乎是電影中才有的情節。 實際生活中卻有一樣的公司,這家公司是太空科技探索公司(SpaceX),其開發了一種可重複使用的重型運載火箭SpaceX星艦,正朝著這個我們認為不可能的目標前進。 當我們腦中還停留在這個登陸火星、移民火星的想法是不可行,笑著
Thumbnail
談到外星人,大家第一個聯想到的國家絕對是美國;換句話說,美國幾乎和外星人畫上等號。
Thumbnail
談到外星人,大家第一個聯想到的國家絕對是美國;換句話說,美國幾乎和外星人畫上等號。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